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凄艳的故事,据说听到的人都哭的不要不要的!
文|姚小远2016-11-30 

几百年前一个早晨,一位书生去京城赶考,路过一座桃花掩映的青砖瓦屋的时候叩门讨水;开门的是一位明眸皓齿的少女,映衬着漫天桃花,少女的美是绝世的、脱俗的,象一汪最清纯而且甜美的泉水,象是万朵桃花里的一抹洁白;书生惊呆了,傻了,忘了喝水,他以为自己遇到了仙女。

后来发生的故事落入了俗套,少女的巧笑,书生的大胆,两情的相悦,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然后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誓语,然后就是书生离开刚刚得手的少女去京城赶考;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类人,不论怎样的美景和柔情都挽不住他们的脚步,比如赴义的刺客和赶考的书生。

书生是幸运的,凭着杰出的才华和少女爱情赋予的灵感,书生竟然成了那年科举的状元;于是一切机运和好事情接踵而至,让一个外省少年迷失了单纯的本性和方向;后来,他娶了皇帝的第一百零二个女儿太平公主为妻,成了当朝皇帝的第一百零二个状元女婿。黄昏或者月上柳梢的时候,驸马爷会想起他赶考路上邂逅的少女,眼泪从清澈滴到浑浊。书生在成为驸马的二十三年之后,天下大乱,京城百官,皇亲国戚纷纷逃离;流亡路上公主和驸马离奇失散,更离奇的是----现在的驸马,当年的书生又回到了二十三年前路过的青砖瓦屋,桃花依旧,春风依旧,只是屋子有些破落,而开门的人,竟然还是那明眸皓齿的少女,面如桃花,笑声银铃一样清澈,宛如当年盈盈一握的玉人,只是眉眼里有了一些书生当年的痕迹。

后来书生知道了一切,眼前的少女诞生于他金榜题名的时刻,相依为命的母女在那个可想而知的艰难年月怎样守着凄风苦雨捱着日子,只是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母亲会盛装倚门,从清晨到黄昏,望眼欲穿;等待中,桃花落了一地;等待中,桃子熟了一次次;直到去年桃花漫天的时候,女人再也没了力气去倚门盼望,她倒在病榻,临去的时候,嘱咐女儿要把她的坟上栽满桃花。

书生,不,是亡国的驸马来到当年爱人的坟头,身边是跟当年女子一模一样的他们的女儿;那是一幅多么凄凉的景致:暮春的残阳,枝头的栖鸦漫天飞舞,满地的花瓣随风飘流,形容枯槁的父亲在艳丽明媚的女儿搀扶下来到了开满桃花的坟墓。

他静静地用已经有很多老人癍的双手抚着新坟,老泪无声;泪光里他回到了二十三年前,执手相看,衷肠满怀;燕语莺声,不绝于耳;香鬓依旧在耳畔厮磨,伊人却已天地阻隔。一切恍惚就在眼前,二十三年其实是时光走廊里短暂的一瞬,这一瞬,就把人生演绎的离合悲欢,生死两茫茫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写下这首诗后,驸马就死了;把二十三年当做一年的书生死后,葬在了他辜负的女人身畔;流水依旧是当年,桃花在东风吹遍天涯的时候绽放,只是那些凄美的情怀和故事,已经渐渐走远,让我们连影子也看不到了。

片尾曲

SOS

词/曲/唱:田鹏 张敬

I Belive 这全部都是缘分

我们在一起 这全部都是缘分

我们在一起 这全部都是缘分

再次望着你 亮闪的眼睛

我会忘了你 da da da da da

见不到你 ~~~~~

这全部都是缘分

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会流泪

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会流泪

。。。。。。

张敬,非著名画家、原创歌手。

歌手里,张敬是最好的画家;画家里,张敬是最好的歌手。这种错位,让他有种遗世而独立的飘逸感。

让漂泊的人继续漂泊,给孤独的人以继续孤独的勇气,这就是张敬的歌、张敬的画的魅力。

“敬说”是我们为张敬量身定制打造的一款说的节目,张敬百年孤独的烟嗓,像人生最美妙的相遇之后更加有趣的前戏,令你欲罢不能——旅途上,深夜里,“敬说”是你另一个情人或者亲密爱人,聆听张敬,跟自己的人生摊牌!

                                     

                                 ————分割线————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译文】
 去年今日,就在这一座门厅当中,
 那美丽的面庞和桃花互相映衬着,
 都是一般的绯红。
 可是如今,
 那美丽的面庞不知到何处而去,
 只剩下满树桃花和从前一样笑对着这荡荡东风!
 【解析】
 关于这首诗的故事,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大概是这样的:书生崔护,去长安应试,未中。一天,他喝了几杯酒之后,到城南郊外散心,见到一户花木丛萃而门户紧闭的人家,便上前叩门。半晌,只听一位少女从门缝里问话,他对以姓名,并向她讨茶解渴,那少女转身取来茶水,便倚在门前桃树下。崔护一边饮茶,一边就寻找话题,想和她攀谈几句,那少女虽没有答话,然“目注者久之”。崔护饮茶之后,便起身告辞,那少女“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眄而归”。时隔一年,崔护情不可抑,又于这一天去寻访,只见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崔护便在门上题了这首诗,怏怏而去。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两句写今年今日。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同者、续者,桃花依旧;异者断者,人面不见。这就产生了愈见其同,愈感其异,愈觉其续,愈伤其断。正是这种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心情,越发加剧了眼前的惆怅与寂寞。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有情人终成眷属。据《本事诗》记载,原来那一天少女和她的老父亲出门去了,当他们回到家门,那少女一见门上的题诗,便一病不起。而崔护也由于心中惦念不安又来寻访,少女在昏厥之中听到崔护的哭喊,又苏醒了,终于成了美满的夫妻。这个故事曲折动人,很有一些传奇色彩,所以欧阳予倩先生曾就这个故事写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而《题都城南庄》这首诗也是颇有特色的,它不仅使这个故事大为生色,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也是广为流传的,而且在以后的诗词中也累见其痕迹。比如:“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晏几道《御街行》)再如:“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袁去华《瑞鹤仙》)从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七十四讲述了一个由时间创造的故事,一位名叫崔护的少年,资质甚美可是孤寂寡合。某一年的清明节,崔护独自来到城南郊外,看到一处花木丛萃的庭院,占地一亩却寂若无人。崔护叩门良久,有一少女娇艳的容貌在门缝中若隐若现,简单的对话之后,崔护以“寻春独行,久渴求饮”的理由进入院内,崔护饮水期间,少女斜倚着一棵盛开着桃花的小树,“妖姿媚态,绰有余研”。两人四目相视,久而久之。崔护告辞离去时,少女送至门口。此后的日子里,崔护度日如年,时刻思念着少女的容颜。到了第二年的清明日,崔护终于再次起身前往城南,来到庭院门外,看到花木和庭院还是去年地模样,只是人去楼空,门上一把大锁显得冰凉和无情。一派物是人非的景象。崔护在伤感和叹惜里,将一首小诗题在了门上。                 (来源:百度资料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典:人面桃花
春分丨不好意思,谁陪我伤个春?
人面桃花
殷佳瑜: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宋诗词趣话(40)
崔护的这首诗,仅仅二十八个字,便写出了人生最大的遗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