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厂商经济学

  • 生产成本

  •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 成本曲线

  •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 萨伊定律

  • 规模经济

生产成本


所有企业在进行生产之前都会计算其生产的成本和收益。当企业认为生产成本大于总收益时,就会认为这样的生产不合算,从而停止生产。

  • 总成本:不同的企业使用不同的资本、劳动和原料等支付的货币量是企业的总成本,销售其产品得到的货币量是企业的总收益。

  •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企业的固定成本(又叫做沉没成本,包括厂房租金、办公室租金等设备费等);企业的可变成本(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开支,既包括原材料、工资和燃料等)。

    长期看来,所有成本都是可变成本,固定成本这时不存在了。

  •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表示由于多生产 1 单位产出而增加的成本。

如,如果生产 100 张年画的总成本是 100 元,那么生产 101 张年画的总成本是 100.3 元,那就可以说生产第 101 张年画的边际成本是 0.3 元。
  • 平均成本:总成本除以产品的单位总数。

    平均成本又分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是用不变的总固定成本除以不断增加的产量,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固定成本越来越小,以致无穷小。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企业增加的投入和得到的产量并不完全是呈正比例的,因为这个过程存在着边际递减规律:也就是随着投入的增加,得到的额外产出逐渐减少。

如,雇佣 1 个工人时,店内可以生产出 50 块糕点。当有 2 个工人时,可以生产 90 块糕 点,当有 3 个工人时,可以生产 120 块糕点......

和其他规律一样,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有前提条件:

  • 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 固定生产要素不变。

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各行各业也是普遍存在的。如,在人事上,政府和企业的富余人员存在,使机关人浮于事,严重存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这时就有必要 “减员增效”。

成本曲线


在短期内,一个企业的规模处于什么样的状况才有最好的平均收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企业的成本曲线:

  • 边际成本一路攀升:由于生产中存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以企业的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

  • 平均总成本曲线呈 U 形:由于平均总成本是由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共同组成。而平均固定总成本被分摊在所有产品中,因而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可变总成本则由于边际产量递减,一般会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如图中的平均点成本曲线,在最初生产时,平均总成本极高,因为固定成本被分摊在少量产品上。随着产量上升,平均总成本呈下降趋势。但是当企业生产超过一定量时,平均总成本又开始攀升了。

  • 平均总成本最低点:以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的相交点为界限,平均总成本曲线改变一直下降的趋势而开始上升了。这个交点被经济学家称做平均总成本最低点。

    换句话说,当企业的平均总成本高于边际成本时,平均总成本呈下降趋势;而当平均总成本等于边际成本时,它处于最低点,当平均总成本低于边际成本时,它呈上升趋势。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正处于企业的有效规模时。企业只有处于这个规模时,其平均收益才最高。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企业的固定成本在短期内不可变,在长期内可变。

以长淮汽车公司为例:

  •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长淮汽车公司是没有能力对汽车工厂的数量和规模进行大幅度调整的。想增加生产的唯一方法是增加汽车工人。因此,其固定成本是一定的。

  • 但是经过数年发展,长淮汽车公司积累的资金和技术足以对其规模进行大幅扩张,可以增加生产的车间。因而,工厂的固定成本在长期中是可变的。

因此,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有所不同。 图中有 3 条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和一条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

  • 由长期企业总成本曲线来看,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量来调整工厂规模。这一点从图中也可以看到,长期成本曲线要平坦得多,中间一段几乎呈直线。并且,几乎所有短期曲线都在长期成本曲线之上。这说明,企业在长期中,对于选择哪一种规模有更大的自由——它可以选择任何一条 短期成本曲线进行生产。

  • 相比之下,在短期中,企业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依照开始选定的曲线运行下去。

在图中还可以看到在不同时段生产产量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 在短期中,长淮汽车公司如果想提高汽车的产量,只能在既定的工厂规模中多雇人手,此外别无办法。这导致其平均总成本激增。

  • 但在长期中,由于工厂和车间规模的扩大,使得生产数量大幅上升时成本仍然保持不变。

不过,所谓长期或短期,经济学家并没有给出确切的时间限度。因为它和企业的规模有关。就一些大型的制造业来说,比如造船厂的长期是指 1 年或 1 年以上。而对于一些服务业来说,如理发店,它的长期可能是指 3 个月或者半年。

萨伊定律


对于萨伊定律简单的理解就是:供给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

萨伊认为,一种商品要由另一种商品来购买,因为货币只是交换的媒介,那么,一种产品生产出来,与它价值相当的其他产品就有了销路,也就是创造了一定的需求。

所以,社会上某些产品供过于求的原因不在于货币不足,也不在于需求不足,而是因为能与之相交换的其他产品太少了,因此应该扩大生产,以实现供需的平衡。

由此,萨伊提出这样的观点:

  • 生产越多,产品越多样化,销售状况会越好,经济状况会越好,经济会越繁荣。

  • 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对外贸易,我们在购买国外商品的同时,也促进了本国商品的生产与销售。

  • 国家的政策重点在于如何促进生产的发展,而不是鼓励消费或进行贸易保护。

在生活中,萨伊定律经常用于产品自身的营销上,因为产品肯定是卖得出去的,之所以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是由于产品本身的原因。

在这一行业,供应的产品太多,需求企业肯定需要选择,这样的话,谁的产品在价格、性能上更具有优势,谁的产品就能卖得好。所以企业所要做的就是改善自己的产品。

规模经济


要谋求成本的有效降低,必须分析影响成本各种因素中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要做到 “单元成本” 的分析。

  •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一直在下降:这种行业的生产技术特点是 在开始时需要大量投资,以后产量增加时,每单位产品增加的成本并不多,最初的投资分摊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上,从而平均成本越来越少。

  • 无论产量如何变动,平均成本基本不变:这种行业一般在经济中都是 一些无足轻重的行业,它的市场需求量不大,产量也不大,所用的生产要素并非经济中较为紧缺的要素,不与其他行业争夺生产要素,因此即使产量增加,要素价格不会上升,成本也不会增加。而且初始的投资也不大,如钢笔等小物品。

  •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先下降,当产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如果产量再增加,平均成本就增加了:也就是说,平均成本先随产量增加而递减,后随产量增加而增加。而达到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就是适度规模的产量。

有很多企业,成本降不下来,效率上不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实现适度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的原则适用于所有行业,不过各个行业实现的方式并不一样。

  • 像钢铁、 家电、汽车这些行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强,因此适于集中生产,即工厂的规模要大,而且集中在同一地区,才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 另外一些行业如零售商业,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进货,统一的物流配送,统一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成本最低。

当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下来时,消费者才能购买到更便宜的商品。

陪你一起成长

更多分享

共享笔记


效率工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成本的解释,什么是成本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高鸿业
每日一练丨中级经济基础
1分钟经济学-供给曲线(上)
管理经济学第五章(生产要素投入的决策分析)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3)(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