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固态电池,终究是黄粱一梦?
userphoto

2022.11.21 北京

关注

近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发布研报,将固态电池制造商QuantumScape(QS.US)评级从“持股观望”下调至“减持”,并将目标价从12美元下调至仅4美元,创华尔街新低。原因包括规模化和获得整车厂认可的时间线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面临更困难的融资环境。

“我们认为第三季度的业绩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表示。“虽然固态电池可能仍然代表着能源存储的未来,但事实证明,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比我们和市场预期的更困难,也更遥远。”

往前翻两页,成立于以色列的电池快充技术公司StoreDot表示,距离大规模生产固态电池可能还有着不短的时间。该公司CEO Doron Myersdorf博士表示:“至关重要的是,像StoreDot这样的领先电池开发商,为全球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个现实且不含炒作的技术路线图,以引入超快速充电电池技术。目前,尽管我们的竞争对手提出了一些乐观的说法,但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至少还需要10年的时间。对于目前正在开发快速充电电动汽车架构的任何汽车制造商来说,它们肯定不是灵丹妙药。”

(来源:StoreDot)

Doron Myersdorf认为,出于现实考虑,当前车企更实际的做法是引入半固态电池,StoreDot目前正在就该领域进行研发,计划在2028年前实现大规模量产。相比于如今的动力电池,StoreDot推出的半固态电池将更加先进、安全、高性能,可在3分钟时间内,充入100英里续航的电量。此外,半固态电池在技术上比所有固态技术更简单,在制作工艺上也没有固态电池那么高的挑战性。

“电池圣杯”

人类的近代史,本质就是一部简短的能源历史。每一次与能源挂钩的技术进步或革命性突破,都离不开各国博弈的身影。而眼下,各国就新能源汽车开启新一轮豪赌。在新能源路线上以电气化的核心方向已经逐渐明晰,而固态电池则被视为决胜电动化未来的“圣杯”。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1990年就造出了固态电池,充放电上万次不衰竭,充满电只要几分钟,且能量密度超过700Wh/kg,是现在液态锂电池的2.5倍。但在此后的30多年间,可以大规模量产的固态电池都没有出现。

哪怕时至今日,对于全固态电池,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一是电解质的批量化、低成本化、稳定化合成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二是固固界面问题导致的内阻大的问题未得到解决;三是相应的设备、工艺尚未定型。

大梦谁先觉

2017年,总部设在加州安纳海姆的美国电动汽车公司Fisker发布了一项刚完成申请的全固态锂电池专利:充电1分钟,续航800公里。

这个续航表现是特斯拉在2016年发布的Model 3约346公里续航的2.3倍。

创始人Henrik Fisker在接受采访时信誓旦旦地表示,全固态锂电池会在2023年量产,价格只有锂电池的三分之一。

Henrik Fisker

这不是Fisker公司第一次涉足全固态电池领域,也不是Henrik Fisker第一次在公众面前画“全固态电池”的饼。

2018年,Henrik Fisker表示,公司攻克了全固态电池难题,最终设计将在数月内公布。

2019年,搭载全固态电池的Fisker跑车迟迟无法下线,公司只能推出搭载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普通电动车来堵住愈发猛烈的批评声。

2021年,Henrik Fisker表示,已彻底放弃全固态电池计划。

至此,Fisker公司的全球固态电池最速量产梦,彻底宣告破碎。

“这是一种这样的技术,当你觉得已经完成了90%,几乎达到目标时,然后你意识到剩下的10%比前面的90%困难得多。因此现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固态电池,因为真的无法落地。”Henrik Fisker说,“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哪种形式的量产,固态电池都至少还需要7年。”

黄粱一梦or未来可期?

汽车行业对全固态电池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

一方面,一类企业如上述Fisker,在对全固态电池进行了数年的研发,并计划在其一款新车上搭载全固态电池,但最终跳票,后来则果断放弃了全固态电池项目。

但另一方面,以丰田、日产、本田等为代表的汽车企业,则对固态电池发起持续猛攻。在CES2022上,丰田首席科学家兼丰田研究所所长Gill Pratt重申,第一辆采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丰田汽车将在2025年前后到来;日产公布了叠层软包全固态电池(ASSB)电芯的试点生产设施,计划于2024财年建成一条生产线并投入使用,2028年正式投产;本田则开展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投资430亿日元,计划于2024年春季启动。

事实上,除日系车企外,大众、宝马、福特、通用、现代等各大汽车制造商,均在进行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并陆续公布了量产时间表。

有车企毅然转身,也有车企扎堆猛攻,为什么在全固态电池上,汽车企业的态度如此不同?

作为和电动汽车一样崭新的事物,固态电池得到资本高度青睐的同时,也在经受着同样力度的质疑。其中,最常被大写加粗的怀疑角度是:量产进度。哪怕强如丰田,其早在2011年就宣称将在2015年推出固态电池,但发展到今天,恐怕2025年这个时间点也是个未知数;还有我国台湾的辉能科技,其在2012年就开发出了固态电池,不过,从目前来看,“看上去很美”的全固态电池的发展之路依然非常遥远,离大规模量产应用至少还有5~10年,且充满变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个曾经秒杀特斯拉的电动车品牌Fisker,又双叒叕杀回来了
新能源汽车翘首以盼的电池革命,还要多久到来?
5分钟充电时代要来了吗?将传统汽车拍死在沙滩上的最后一浪
Fisker:充电1分钟续航800公里的固态电池靠谱不
电动车要颠覆,还得是丰田,固态电池续航超1000公里?
丰田汽车宣布固态电池实现突破,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