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坐驰、坐忘,活着的两种模式

活着,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活在记忆与惯性中,这种模式就像一个被抛出去、然后自由落体的石头;一种是活在直观与灵感中,对过去的经历所留下的余味随时清零,对此刻的一切当机而应。

所谓的坐驰,便是前一种模式;所谓的坐忘,便是后一种模式。《庄子》有言: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大意是说,持心斋,虚其心,然后观照那个空明的心境,久而久之,内心会生出光明,如此便能宁静而安详。反之,内在的念头飞驰不止、昏昏扰扰,就叫做坐驰。

个人觉得庄子“坐驰”这个词用得特别形象,但凡有一点内观功夫的人就会发现,我们内在的念头犹如脱缰之马,肆意狂奔飞驰,止都止不住。而且,你越是想让它停下来,往往越是停不下来,反而更心加烦意乱。

可以说,大部分人一天24小时都在坐驰的状态中,这种状态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随业流转。如果活在纯粹的记忆与过去的惯性中,我们以为的掌控人生,其实不过是一种幻觉。这种幻觉便是坐驰,看起来身体没动或者没有大动,内心却天上天下、无所不入。

做梦也是一种坐驰,这种状态下,我们并不自知,只是醒来之后,才知道是梦,才知道梦里面自己的念头飞驰如电掣,狂奔不止。实际上醒来之后仍然是一种坐驰,不过一般人不会这么觉得,基本上,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是有意识的在把控自己的人生。

这种无根而随波逐流的状态,道家张三丰的《无根树》说的非常生动形象: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那么如何才能让内心得到安详,庄子的建议是持心斋。相对于身体,我们如果吃素食,不吃那些荤辛、粗浊的食物,一般叫吃斋;相对于心,如果我们能虚灵不昧,不被五欲的纷纷扰扰所迷惑,齐同万物,便是心斋。

什么叫虚其心?如果用古语来解释,不太容易理解。这里跟大家分享一段肯.威尔伯在其《一味》中对于观照的描述:

自我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股微细的费力感,所以不能以奋力去解决。费力其结果一定是双重的费力。自我的本身乃是神性的完美示现,最好的对治它的方法,就是安住于自在中,企图消灭它,只会让它更费力。所以要怎么修炼才对?你只需要安住在目睹'我即自性'或空寂中,然后去感觉或注意那份自我紧缩。当你'感觉'到自我紧缩时,你已经在'释放'它了,因为你不再认同它,而只是看着它。你是从目睹的地位来看着它,而目睹早已从万事万物中解脱了。

个人觉得用这段话来解释“虚其心”这三个字,再合适不过了。我们所以为的烦恼或者苦,究其本质,其实是一种“有碍”的感觉,或者叫不通。就像肯.威尔伯所说,这种有所碍的感觉,是一种微细的费力感。

这种微细的费力感,如果我们将其看成实有,便会强行的压制。很多人把“虚其心”理解成了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干,便是这个原因。这种理解其实就是佛家所讲的枯禅,因为执着于内在的妄念是实有的,所以很多会强行的压制内在的念头,进而达到一种止的状态。

然而这种状态只是纯粹的“定”,纯粹的“定”如果没有起观,便生不起慧。真正的虚其心没有我与万法的二分感,如果我们企图消灭那些所谓的“不好”的东西,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苦恼。想除去自我,这种企图本身也是自我的一种示现。

最好的方法便是与万法混而为一,和其光、同其尘。安住于“我即自性”的空寂中“(注意这里所说的空寂并非空无所有),观照但不企图控制,也不企图发现什么,只是单纯的看,只是让那干净清澈的清明之心见证万法的起起落落,而观照什么也不是,此为坐忘。

如果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什么,便又落在了“我知道”的幻觉中,一旦有“我知道”,后面就会逐渐起来我要控制,我要控制,烦恼随即而来。坐忘,随时清零,活在当下的直观中,听从内心的指示,犹如水流沟渠,自然而行。逢直便直,遇弯则弯。

我们看《庄子》中是怎么说的:

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

离形去知,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有我,是因为有“我的”,比如我的身体,我的孩子,我的职业,我的过去,我的思想,等等,因为知道这些“我的”,所以我们以为有我。

如果没有了这些“我的”,我们还剩下什么?这些我的一切,其实就是肯.威尔伯所说的“微细的费力感”。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所有的一切,甚至我的思想,其实都是自性的显现,并没有一个实体的我在那里操控,这便超越了我的实有感,真如此,那种微细的费力感便不再有问题。

因为你不再认同它,而只是看着它。你是从目睹的地位来看着它,而目睹早已从万事万物中解脱了”,坐忘、坐忘,与天地合一,与道合一,自然便没有所谓的我,也就是忘我。纯粹的观照并不是一种知识或者经验,它只是“虚其心”,只是一种开放无碍的,任由万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无限包容,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坐驰,一辈子为形、为心所累;坐忘,遗知而知,不为而为。常人追求的是世俗的“知”,以为“知”、实则不知;圣人坐忘,遗其知而真知。坐驰或者坐忘,活着,你选哪一种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界性空寂,无主宰故
运用意识综述
​《荷泽大师显宗记》
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
2023 · 愿你欢喜空寂
睡眠的无上妙法——陈撄宁的“静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