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迷失在琅勃拉邦——中国应该反思些什么?

穷怕了的中国人拼出老命在工业化的道上迅跑,却不想又出现了工业污染、人口膨胀和资源枯竭;各式各样的多元文化变成了“蓝色牛仔裤和可口可乐”这一唯一的文化模式非常恼人;信仰危机使城市人一窝蜂跑到故乡和古镇想寻找重新规范自己德行的传统教义,但是回来时往往是两手空空,那些东西多半已经被砸烂了,消失了…

最近一些人从老挝回来声称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他们说在不被人们注意、远离世界主流社会的老挝似乎存在着人们希望寻找的过去甚至向往的未来!只不过和原来设想的蓝图有些出入罢了……

Rainie:


嗨!我现在是坐在老挝古都琅勃拉邦(Luangprabang)的小酒吧给你写这张明信片。当你象抱窝的母鸡一样呆在家里过冬时,正是我们云南人四处漫游的好时光,因为炎热的东南亚到了冬季很凉爽。


雅虎英文网站上有一个新名词:“The Neat Tourism”,也许可以翻译成“纯静旅游”。网站上说“如果你想用清泉荡涤被工业污染和商业锈蚀的灵魂,如果你想逃避债权人的纠缠和手机的干扰,如果你想拥抱大自然而不被兜售工艺品的小贩包围,那么老挝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云南的澜沧江流到这里就成了湄公河(Mekong River),听起来浪漫多情就像这里的女人。老挝女人清美得那么直截了当,没有虚伪的化妆品,游客直勾勾地盯着她们很容易直奔主题。对此她们往往谈谈一笑,像点燃湄公河水的晚霞。河岸街边一溜酒吧坐满了外国游客,都说是来看晚霞的!?

老挝女人清美得如此直截了当。老挝小国寡民,经济落后,但是女人美丽。看来上帝还是很公平的。好处不能让一个国家全占了。


酒吧全都是风格各异的法国式小别墅,其实整个琅勃拉邦都是这样的建筑,就连不多的行政和公共机构比如海关、医院、邮局和警察局等也是如此,一个个羞怯地躲藏在棕榈和椰树林中,小巧可爱地像是放在手里都怕捏碎的童话里的玩具。其中不少还刻有“1925”、“1936”和法文的老房子,使思绪回到让本地人感慨万千的殖民地时代。

据说100多年前,法国人就是驾船沿着湄公河来到这里,从暹罗人(泰国王朝)手里接过统治权的。治理与世无争的老挝对于拿破仑大帝的士兵也许太容易了,所以只派遣了几百名高傲的征服者还无所事事。他们成天被阿谀奉承的安南(越南)仆人包围着过了几十年而不理朝政,从此悠闲和讲究吃喝成了这里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远近闻名。

不过他们还是没有忘记将欧洲贵族建筑式样与统治小国寡民的行政机构的规模,以及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气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琅勃拉邦建筑”。

也许浪漫的法国人在悠闲中更加炳发智慧,也许温和的当地土著具有怀旧意识,总之现在老挝人建房仍然遵循那个时代留下来的传统遗风,使来到这里的外人一下就失去了时空概念。独具慧眼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赶快跑来宣布整座小城都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样又招引来了成群接队的西方人,似乎想重温当年殖民主义者的黄粱美梦或者享受他们所说的“the neat tourism(纯静旅游)”。郊外原始森林深处有一瀑布——Tatkouangxi(光西瀑布),水质洁清使我感到全身发冷,但是他们却张开双臂拥抱叠落下来的流水残花。

迎接游客大多是别墅式的小客栈,大部分都是私人的。老板接过西方游客的大背囊,往往就推给后者一辆自行车,“自己找乐去吧!”当地人都会说一两句英语。老外实在太喜欢骑自行车了,这在他们高度紧张的母国还是一种奢侈。可能老挝人距离商业文明太远还不懂惟利是图,所以他们对外国人友好而不在乎(他们一心一意过着自己清贫而又知足的生活),这就使得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老外”相互之间就格外在乎了,每次见面都非常友好地用“sabaidee(hello)”或其他语言打招呼。由于这个亚洲小国的古都太袖珍,所以大家一天都可以遇到几次,似乎就成了熟人。


其中就有一个西方小姑娘,每次给我们打招呼时还很不好意思,现在又坐在酒吧对面看着笔记本电脑发呆,黄头发在夕阳下形成圣徒的光环。如果胆子大外语好,兴许可以约她明晚在Villa Sant门前第三棵菩提树下秘密相会……Villa Sant是这里最具浪漫情怀的旅店,据说是被罢黜的老国王的女儿Kampha公主开设的。远远看去,当然像“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住的地方。

我起身走时发现她电脑上的标题是:“Lost in Luangprabang(迷失在琅勃拉邦)”。

也许每一个外来人都很容易“迷失在琅勃拉邦”,甚至迷失生活方向和迷失自我。因为这里太美妙太烂漫,也太另类,具备逃避钢筋水泥和大都市嘈杂的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的一切条件……

光西瀑布

琅勃拉邦是被山川、河流、瀑布环绕的的古都

象背上的国度

湄公河

破晓时分,琅勃拉邦仍在沉睡。在黄褐色的庙宇屋顶、绿色的棕榈树和白色房屋模糊的远方,一条长长的橘黄色队伍踏碎晨雾向你走来。在这些光头赤脚、身披袈裟的和尚队列的前面一些特定的地方,女人们跪在竹席上,将竹制容器高高举过头顶。当队伍来到跟前时,她们再将容器里的熟米饭一撮一撮分别放到每一个和尚的饭钵里。

这种在任何一个佛教国家都存在的“布施”活动中,只有这里的最传统、最纯洁也最具规模。当一个西方人在140年前第一次记载下这一惊人的景象以来,至今没有丝毫改变。人和神履行相互承诺的契约是需要一种礼仪或者形式的,而在这里这种礼仪却显得平凡而又庄严,成为古典的艺术仪式和壮丽的史诗。事物的两极在这里平静和谐地相会,所产生的穿透力对异教徒和无神论者同样具有“杀伤力”。

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这股梦幻般的橘黄色旋风无声而来又无声而逝。留下那些眼眶湿润、嘴唇颤动的外国游客如梦初醒,弄不清自己为什么孤零零地站在空荡荡的街道上。

在仅仅只有数万人的琅勃拉邦,僧侣超过数千人,佛寺的密度可想而知。

站在城市中心的Phousi(普西)山上眺望,除了星星点点的黄色佛塔尖像是绿色海洋中闪烁的瑰宝,却看不到房屋。比大乘佛寺更加幽雅秀丽的小乘佛寺最特别的是大夹角大曲线的多层屋檐,和尖尖的佛塔一样似乎要将人们的注意力从迷茫的尘世转移到蔚蓝色的天空——来世。有学者认为,这种归属感非常明确的教化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比现代科学和政治信仰更加负责有效。

Wat Xieng Thong(金殿)是老挝最有代表性的佛寺,据说要多次拜访才能领悟与心灵沟通的含义。庙宇在阳光沐浴下金碧辉煌,大殿内外墙壁和天花板上都是罗摩衍那神话故事的绘画和浮雕。Pavet是佛教历史上最后一个赋予肉体的化身,他出现在世俗的田园之中。17-18世纪来到这里的荷兰商人,他们的形象也同样凝固在附近的Wat Pak Khan庙宇大门的浮雕上。

庙宇是老挝宇宙的中心,同时又和1975年才被推翻的王权紧密相连。湄公河与南康(Namkhan)河在这里汇合形成了一个宽数百米、长大约1公里的半岛。王宫和王室家族住宅区以及老挝最重要的庙宇都集中在这里。

多少个世纪以来,老挝一直处在强大而又相互争斗的众多邻居(缅甸、安南、柬埔寨、暹罗和中国)的缝隙中生存,近代又沦为法国、日本的殖民地和卷入越南战争。也许很少被人注意的老挝人自己的感情和处世哲学,可以在这个小小的半岛上找到……

意想不到的是老挝的王宫是法国人在1904-1909年修建的,现在成了国家博物馆。Sisavang Vong国王的雕像仍然威严地竖立着,手上却拿着一部宪法似的书本。宫殿屋顶上高高飘扬着共产党领导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旗,下面是Erawan的标志(三个头的大象雕塑,代表老挝过去的三个王国,是老挝王室的象征)。大厅的柱子上是法国的鸢尾花形的王室纹章图案,地板楼梯是意大利的大理石,法国的镜子和捷克的装饰吊灯放在传统老挝漆器和镀金家具的旁边。解说员和我们的老挝导游像是介绍,也像是暗示一再提醒我,无论在大厅的哪一个角落,挂在墙上的最后一任国王Sisavang Vatthana(西萨旺·瓦达纳)的油画像那忧郁严峻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你。

虽说保持中立的王室最终被放逐,但是取而代之的共产党政权也没有斯大林或者是波尔·布特式的大清洗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近年来,老挝国徽上原有的红星、斧头和镰刀也悄悄地被著名古建筑物塔銮图案所取代。在泰国、越南和中国开始高速发展和频繁交往时,倍受蹂躏的老挝人才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拉开门帘,露出变得越来越温和的脸庞来观看外面的世界。

小编按,一个国度的干净和国民的信仰,与国家发达与否没有直接关系,老挝古都琅勃拉邦的美是由内到外、由古至今的独特,让游客、让生活在这里的外国人迷失。


声明

本文文字转载、图片收集自老挝通,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挝】琅勃拉邦:心灵深处的佛都圣地
战地重游系列视频之五:神秘古都琅勃拉邦一日游
逛香通寺(19)——西双版纳与老挝之旅
🇱🇦花400块坐火车去老挝|附老挝超全攻略(阅)
琅勃拉邦 走进佛国慢时光
沐浴佛光的千年古都,老挝琅勃拉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