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县白莺山古茶树资源研究
云县是云南省临沧市北部的一个县,白莺山位于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m)中部,东经100°19′—100°20′,北纬24°17′—24°39′。茶树分布于海拔1800—2300m之间,南北纵距6000m,东西横距1600m,分别属于白莺山和核桃林两个村。白莺山处于“忙怀文化”的核心区,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祖先活动,古代曾分别为益州、永昌君和顺宁俯的辖地,目前以旱谷、玉米和茶叶为主要经济来源。白莺山人民种茶、饮茶历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是赶茶会。据历史记载,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村内居住各族的族长,都要带上精心准备的本族的茶叶和茶具,在村内的大河魁星阁集中,由现场参会的人员轮流进行评比。据说,古时白莺山的茶叶及山货就由大河街到茂兰哨街经神州古渡口岸过澜沧江运往巍山、大理交易,为最古老的茶盐、茶纱贸易。以上历史记载和现存古迹,足可见证当年白莺山先民种茶、饮茶、易茶的辉煌。
鉴于此,2006年—2007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资源课题组对白莺山古茶资源从形态特征和内含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一、古茶园的分布情况
白莺山古茶园分布在1.24万亩山地和村落中。目前仍保留野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树180多万株,其中白莺山村127万株,核桃林村57万株。整个古茶园分布独具特色,从山脚到半山腰之间,古茶树散生于村落及田间,形成村中有古茶,村边种古茶,田边地脚皆古茶,漫山遍野是古茶的景象。古茶树型态各异,有的树型巨大,枝叶茂盛;有的树型矮小;有的簇拥成团。课题组调查了较大的典型植株,茶树株高5—10m,根部基围0.8—3.9m,树高9—10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二嘎子茶王,树高10.5m,树幅8.4×8.6m,基围3.85m,有11个分枝。据当地74岁的熊文贤老人介绍,白莺山先民在采集“野生茶”的同时,将野生茶引种到村前屋后种植,为茶树引种驯化之始,二嘎子茶王树龄达400多年。
白莺山古茶树类型分布较为多样,在茶树分布较为集中的20平方米内发现5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的茶树类型共生在一起,当地居民俗称本山茶、贺庆茶、勐库茶、二嘎子茶和白芽子茶。此外,在3处地埂边上,发现有4株茶树形态差异较大,经仔细辨别场是本山茶和黑条子茶同株共生,根茎相连形成的连体茶,形成了一株两树,的独特景观,推测是在种植时凑巧把两个品种的茶籽同植一坑的结果。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白莺山古茶园曾多次被破坏砍伐,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最粗的几株古茶树被砍伐,核桃林村大部分古茶树都被砍伐。
二、古茶树的特征特性
经过两年的考察,共采集到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的资源材料12份,其中11份当地茶农分别称为本山茶、贺庆茶、勐库茶、二嘎子茶、大叶本山白芽口茶、白芽子茶、黑条子茶、豆蔑茶、红芽口茶、柳叶茶和藤子茶。此外,还有秃房茶。
1、茶树形态特征
从征集到的样本来看(见表1),按树型分,有乔木、小乔木和灌木;树姿有直立、开张和半开张;叶形有椭圆型、长椭圆型和披针形;叶片长7.8—15.5cm,宽3.1—6.9cm。植物学特征显示,白莺山古茶树资源形态特征多样,既有野生型茶树的特征,又有栽培型茶树的特征,还有介于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茶树的特征。
表1茶树的主要形态特征
茶 树
树型
树姿
基围(m)
树幅(m)
树高
叶片长宽(cm)
叶形
茸    毛
本山茶
乔木
直立
2.1
6.2×5.3
9.9
12.6×4.6
长椭圆形
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无茸毛
贺庆茶
灌木
开张
0.6
3.3×3.2
2.2
8.9×4.2
椭圆形
叶背、主脉、叶柄茸毛少,芽叶、嫩枝均无茸毛
勐库茶
小乔木
半开张
2.9
6.5×6.3
2.5
13.3×5.1
长椭圆形
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茸毛
二嘎子茶
小乔木
半开张
3.9
8.4×8.6
10.5
15.1×6.9
椭圆形
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少量茸毛
大叶本山
白芽口茶
乔木
直立
1.4
6.1×4.2
8.2
11.0×5.2
椭圆形
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少量茸毛
白芽子茶
乔木
直立
3.1
9.0×6.4
10.8
10.8×4.2
长椭圆形
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茸毛
黑条子茶
乔木
直立
3.0
6.3×5.1
9.5
15.5×6.7
长椭圆形
叶背、主脉、芽叶均有茸毛,叶柄茸毛少
豆篾茶
灌木
开张
0.5
2.2×2.0
3.0
7.8×3.1
长椭圆形
叶背、主脉、芽叶均有茸毛,叶柄茸毛少或无
秃房茶
小乔木
半开张
1.5
5.5×6.2
5.8
11.2×5.2
椭圆形
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茸毛
红芽口茶
灌木
开张
0.6
3.5×3.8
3.4
7.9×3.4
椭圆形
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茸毛
柳叶茶
灌木
开张
0.2
0.9×0.7
2.1
11.3×3.6
披针形
叶背、主脉、芽叶均有茸毛,叶柄无茸毛
藤子茶
灌木
开张
0.9
6.5×6.2
4.6
9.1×3.9
长椭圆形
叶背、主脉、叶柄均有茸毛,芽叶茸毛特多
2、花果形态特征
花果是茶树的生殖器官,在茶树形态分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茶树在进化过程中,其花果形态出现了不同的分化,由花冠大(直径>5cm)、花瓣(9—11瓣)数目多向花冠小、花瓣数目少演化,花柱由5裂向3裂演化。所采集的各类茶树花果主要特征如表2所示。
表3茶树花果的主要形态特征
茶树
花冠直径
(cm×cm)
柱头裂数
花瓣数
花柱长度(cm)
子房茸毛
茶果直径(cm)
果室数
本山茶
6.5×6.6
5
11~13
1.6
3.6×3.4
1~5
贺庆茶
3.3×3.2
3
6
0.8
2.2×2.5
1~3
勐库茶
3.7×3.8
3
7
1.2
2.8×2.0
1~3
二嘎子茶
5.8×5.6
4~5
8~9
1.6
3.7×3.5
1~4
大叶本山
白芽口茶
3.3×3.2
3
7
1.3
3.2×2.8
1~3
白芽子茶
2.6×2.7
4~5
8~9
1.2
3.3×3.1
1~3
黑条子茶
3.3×3.6
3
7
1.1
2.6×1.7
1~2
豆篾茶
3.2×3.0
3
8
0.8
2.4×1.6
1~2
红芽口茶
4.2×4.0
4
6
1.3
2.2×1.6
1~3
柳叶茶
4.5×4.8
3
8
1.4
2.8×2.0
1~3
藤子茶
3.4×1.8
3
7
0.8
2.1×1.8
1~2
从表2可知,白莺山古茶树花果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花瓣数由6片到13片不等,最少的为贺庆查茶(6片),最多的为本山茶(13片);花冠直径由3.2×3.0cm到6.5×6.6cm不等,花茎最小的为白芽口茶(2.6cm×2.7cm),最大的为本山茶(6.5cm×6.6cm);花柱长度由0.8cm到1.6cm不等,最长的为本山茶(1.6cm),最短的为贺庆茶、豆蔑茶和藤子茶(0.8cm);柱头由3裂到5裂不等,最多的本山茶、二嘎子茶和白芽子茶(5裂),最少的为贺庆茶和勐库茶(3裂)等;果室由1室到5室不等,最多为5室。
总之,白莺山古茶园茶树花果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无论从花冠直径还是果室数目均以本山茶最大、最多,说明本山茶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想一致。另外,这些基本特征与茶树花果的进化过程基本一致,说明白莺山古茶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3、品质特征
3.1茶叶感官品质特征
在对古茶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地群众对每一类型茶树品质相当了解,并在长期的饮用中进行了总结,各类茶树品质基本特征如表3所示。
表3白莺山古茶树晒青毛茶的基本特征
茶树
品    质   特   征
本山茶
芽面无毛,显野生型特征,外观色泽光滑油亮,经久耐泡,青毛茶显黑色,产量高
贺庆茶
鲜叶显黑色,产量及价格一般,毛茶显黑黄色
勐库茶
芽叶肥大,耐泡,甘甜,产量高,种植面积最大
二嘎子茶
芽面有毛且多,次于勐库茶芽,产量高,青毛茶显白毫,耐泡
大叶本山
白芽口茶
量少,树型高大,长势旺盛,户主介绍是一种变质的茶。原显本山茶特征,现芽口变白色,芽苞大,叶片大,光华油亮,青毛茶仅是芽尖显白色,其余部分黑色,体现勐库茶特征。同时体现白芽子茶之芽尖白的特征,但白色次于勐库茶
白芽口茶
枝条细小,芽尖白,叶张薄,产量低,不耐泡,但毛茶耐看,显白毫
黑条子茶
芽面毛少,毛茶显黑色,耐泡,回味次于勐库茶,产量高
豆篾茶
芽短,叶片短,小而薄,不耐泡,产量不高
红芽口茶
芽尖显红色,对开叶显红色,滋味淡,苦味重,制成晒青毛茶显黑色,产量低
藤子茶
叶型细长,芽叶条索细长,滋味淡,不耐泡
柳叶茶
枝条像柳条,叶片像柳叶,芽叶细长,产量一般,耐泡
从表3可得到,白莺山古茶树晒青毛茶品质以勐库茶最好,其芽叶肥大,耐泡,回甘好;黑条子茶次之;红条口茶晒青毛茶品质最差。
3.2化学品质特征
茶叶品质的好坏不仅仅只以感官品质来衡量,化学内含成分是主要指标。白莺山多样的茶树资源,也将会决定茶树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具体情况详见表4。
表4茶树的主要化学成分
茶树品种
茶多酚
氨基酸
水浸出物
咖啡碱
儿茶素总量
本山茶
31.0
2.6
37.3
2.3
97.16
贺庆茶
31.5
1.9
39.5
3.5
172.01
勐库茶
30.0
3.6
44.3
3.6
156.74
二嘎子茶
31.2
1.2
38.8
2.5
142.45
大叶本山
白芽口茶
33.9
1.9
41.4
2.6
148.54
白芽子茶
28.3
2.2
41.1
3.7
152.55
黑条子茶
30.9
2.6
42.5
2.9
165.19
豆篾茶
36.7
1.9
44.5
3.9
176.33
红芽口茶
29.6
1.1
40.0
1.8
146.94
柳叶茶
37.4
2.2
44.6
3.6
195.07
藤子茶
36.1
1.8
40.9
3.0
160.97
由表4可知,白莺山11个茶树品种每一种内含化学成分含量都不一样。茶多酚含量由29.6%到37.4%不等,其中以红芽子茶含量最低(29.6%),以柳叶茶含量最高(37.4%);氨基酸由1.1%到3.6%不等,以红芽口茶含量最低(1.1%),勐库茶含量最高(3.6%);水浸出物由37.3%到44.6%不等,其中以本山茶含量最低(37.3%),柳叶茶含量最高(44.6%);咖啡碱由1.8%到3.9%不等,其中以红芽口茶含量最低(1.8%),豆蔑茶含量最高(3.9%);儿茶素总量由97.16%到195.07%不等,以本山茶含量最低(97.16%),柳叶茶含量最高(195.07%)。表4的各项数据显示出勐库茶的各项数据均是这11个茶树品种中较为合理的比例,特别是茶叶氨基酸的含量是最高的,酚氨比值最小的,水浸出物也是这几个茶树品种中最高;红芽口茶的各项数据均是这11个茶树品种中比例最不平衡的,特别是茶叶氨基酸的含量是最低的,酚氨比值最大的,水浸出物含量在这几个茶树品种中较低。这些结果与前面所述的晒青毛茶感官品质基本一致。
总之,整个白莺山古茶资源中分布有大理茶、普洱茶、茶及其变异杂交类型。其中本山茶王属大理茶,勐库茶、贺庆茶属普洱茶,豆蔑茶、柳叶茶、藤子茶属茶,二嘎子茶王(当地意思为杂种)可能是自然杂交类型。古茶资源分布较为集中,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显示了茶树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树栽培史的缩影,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基地,对进一步研究我国茶树的起源、演变及滇西南少数民族对茶树的引种、驯化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二OO七年十二月八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0岁的茶树居然是人工栽培的?【图】
茶的分类与审评-茶艺师培训网
【茶文化】细说白茶
茶之分类
紫芽茶
白毛茶是什么鬼……和白茶有关系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