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财报专题:从银行赚钱的秘密看“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吸收存款和同业存放”

金融业务为什么总会成为双刃剑?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谁都难以控制人性,就像只要是面对钱,自古至今,人们都会极度的非理性,玩钱相当于玩火,玩不好就容易自焚。所以,想在金融里面赚钱,必须反人性,否则就只能当韭菜。

——坤鹏论


本文的重点清单

1.为什么说信用扩张是银行超高利润的奥秘?

2.什么是降准?

3.为什么要“向中央银行借款”?

4.什么是银行的同业业务?

5.什么是“吸收存款和同业存放”?

6.茅台的“吸收存款和同业存放”。


“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吸收存款和同业存放”这两个科目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权。

介绍“向中央银行借款”、“吸收存款和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前,坤鹏论要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信用扩张这个金融基本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几个科目。

一、什么是信用扩张?它是银行超高利润的奥秘

毋庸置疑,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就是,向客户吸收存款,接着再把这些钱通过贷款的形式放出去。

一边给存款客户利息3%,另一边收贷款客户的利息5%,赚中间2%的差价。

这和其他生意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低买高卖,只是它的商品是钱。

那么,银行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呢?

同样,最好是把吸收进来的钱全部都贷出去,这样才能让每一分钱都有利差可赚。

而且,哪怕是一分钱躺在保险柜里睡觉,都是有成本的,也就是要付给储户利息。

银行号称赚钱王,按利润排,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前15强,有10家是银行,按利润率排,前20强,占了15家,并且都在30%以上。

这里面的奥秘就是,银行还有个更厉害的招数——信用扩张,它也被称为货币创造。

比如:你往银行里存了100万,A企业正好要贷款100万。

银行就把你存的钱贷给了A企业。

此时候看似A企业拿了你的100万,但因为它没有提现,其实你的100万还在银行里。

银行也只是在A企业的银行账户上写了100万这个数字。

A企业贷到款后,就向B企业下订单采购100万的原材料。

A企业通过银行将钱转到B企业的银行账户上。

这时,100万依然在银行里,顶多是不同银行间的流转,没有出了银行体系,更没有真正流出银行。

除非A企业或是B企业直接把100万现金从银行中取出来,这才算真正离开银行体系。

但是,我国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

“公司按国家规定保留一定数额的库存现金。库存现金限额一般为三天的日常零星开支需要。”

“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超过部分必须于当日存入银行,每日下班前结余现金必须放入保险箱。库存限额不足时从银行存款账户提取。”

如果不遵守,“开户银行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

所以,企业想把100万一下子取出来那是相当困难的,企业的钱必须大部分放在银行里面。

这下,重点就来了!

如果银行只是在不同的银行账户上写数字,理论上可以把你的100万再贷给C企业、D企业……

也就是,你的100万会被银行变出N个100万。

这就是信用扩张,就是货币创造。

那么,如果不对银行加以管理,它就可以用很少的钱创造出无限量的账面资金,创造出很多银行账户上的数字。

金融就是这样,不出事的时候,大家玩得很嗨,排排坐,击鼓传花多有趣。

但是,金融出问题往往都是玩得太嗨之后,只要一点就着,因为大家都在游戏之中,所以,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就又牵扯到一个著名的名词:挤兑。

这个词非常形象,就是挤着来将存折里、卡里的数字兑换成现金。

如果遇到经济不好,大量企业还不了贷款,钱收不回来,储户再集中跑去银行取钱,银行很可能面临无法把钱还给储户的窘境。

这下,储户会更慌张,一传十,十传百,所有储户都去取钱,就形成了挤兑。

如果没有人给银行注入大量现金,银行就只有等着倒闭了。

因此,各国的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避免盲目放贷导致银行没有充足资金兑付储户的存款。

设置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银行每收到一笔存款,就要将其中的百分之多少交给央行来保管,这笔钱就是存款准备金。

而百分之多少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并且,当银行向企业贷款,把数字写入到企业账户上时,也等于银行又多了一笔存款,同样也要向央行交存款准备金。

另外,国家还规定有贷款准备金,也就是对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征缴贷款准备金。

银行贷款准备金率等于贷款准备金除以银行总资产。

贷款准备金包括呆账贷款、呆滞贷款、逾期贷款准备金。

贷款准备金率是银行用来防范风险的手段。

如果市场风险过大提高贷款准备金率就可减少银行现金流动,避免银行贷款损失,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银行贷款准备金率的降低和提高,可用来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提高就是适度从紧,降低则是适度宽松。

这样,银行就不能无限制地扩张信用。

在经济学中,挤兑被称为银行的致命“软肋”,其实不仅仅是银行,只要是吸收老百姓钱财的平台都一样。

二、什么是降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解开今天银行业务实践的困惑,让我们回到信用创造的原点
投稿丨银行为何偏爱同业业务?
《初级金融》信用与利息辅导习题及答案
一文读懂财务公司
分析“资金面”的理论体系(下)–从央行、银行、企业“三层资产负债表”谈起
在澳洲银行存钱,安全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