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鹏特饮一年卖那么多,都是谁在喝?

各位好,我是董佳宁。前几天,我刷到一个新闻,说是A股里面,有700多家上市公司炒上市公司,玩得好,股市收益比主业利润还高。比如巴比食品,一家卖包子的,一年净利润2个亿,其中1.5亿是靠间接持股东鹏饮料赚的。看来巴菲特的功夫,滚雪球,没被股民学去,反倒被企业学去了。

东鹏饮料就是东鹏特饮的母公司。我一查才发现,东鹏特饮上半年卖了35亿元。它定价都不一样,我们就算一瓶三块五,半年卖出去10亿瓶。瑞幸这么有名,去年的销量是3亿杯。我天天见喝瑞幸的,可是没见喝东鹏特饮的啊?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大的量,是谁在喝?本期没有广告,请放心食用。

东鹏饮料的前身是深圳豆奶工厂,主要生产凉茶和水。1998年,看到红牛卖的不错,就模仿出一款产品“东鹏特饮”,但一直卖得不好。2003年的时候,公司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看到要改制,林木勤把它盘了下来。他曾经做过红牛代工厂厂长,知道功能饮料很赚钱,想把这块做起来。

当时红牛一家独大,市场份额一度接近90%。在很多人心中,它就是唯一的功能饮料。林木勤觉得,它哪都好,就是价格太高,对刚需的人群不太友好。他的想法是搞一款“低配版”,该有的“牛磺酸”“咖啡因”都有,花一半的钱买一样的量。

那这款产品该卖给谁?他想到了一个群体,蓝领。红牛早期发展的时候,消费群体就是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这些人经常通宵工作,抗疲劳是刚需。一番寻找后,林木勤看上了东莞。这里制造业发达,有大量的工厂、司机和搬运工人,对功能饮料的需求量很大。最重要的是,工人不在乎品牌,他们只关心价格。和红牛比,东鹏特饮的优势就是便宜,不光便宜,还经常促销,买一送一。

林老板随即把销售重心放到东莞,并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要在这里做到一个亿。当时,公司全年产值只有2000万。饮料是个高利润行业,这个我们都知道。可当时的他们全公司就是利润很低。东鹏特饮还不赚钱,主要赚钱的产品是菊花茶,一盒一块钱,利润2到3分。那会儿,开间报亭一个月能挣到上千块,坪效比这高多了。

在东莞呆了有七年,东鹏特饮有些销量,不过还没有等来自己真正的大机会。这时林木勤做了一件事,和红牛划清界限。由于经常被人当做“山寨红牛”,他把和红牛一样的包装,换成了塑料瓶,并且在外面还加了一个盖。这盖子本来用途是倒水和防尘,可意外的是,司机们非常喜欢这个设计,用这个盖子来弹烟灰。

从2009年开始,东鹏特饮销售额呈几何数级增长。2012年,东莞销售额破亿。完成小目标后,林老板便筹划从东莞走向全国。

碰巧这时候,时代又给了东鹏特饮一个机会。2013年,红牛换掉用了8年的广告词,把“困了累了喝红牛”换成“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东鹏特饮十分敏锐,直接给搬过来,小改一下,成了“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这个动作可是神来之笔。红牛打造多年的广告词,朗朗上口,深入人心,东鹏特饮直接就给承接了下来。

在东莞的时候,东鹏特饮的广告手法十分鲜明,就是让自己的消费群体能理解,而且全场景铺盖。那些年广东有一个超级爆款剧,《外来媳妇本地郎》,拍了足足4000多集。东鹏特饮请了里面的演员康祈qí祖。在广告投放上,覆盖了农村墙体、公交车身、候车亭,让司机和蓝领工人不论走路,坐车,回老家,都会陷入东鹏特饮的汪洋大海。

此消彼涨啊,东鹏特饮人气直线上升,冲到行业第二,占比达到15%。而另一边,红牛虽然还是一家独大,但是比例已经降到57%。在今天看来这种打法很常见,比如拼多多、华莱士、瑞幸等品牌,都是在有强敌的背景下,错位竞争,靠差异化突围成功。

我再举个例子,国产日化企业立白。1990年代,外资日化巨头相继进入,很多国产品牌败下阵来。很多都被收购,然后消声匿迹。立白主动避开与宝洁、联合利华的正面对抗。创始人陈凯旋一个县一个县地推销,不找当地百货公司,而是发动父老乡亲做第一批专销商。这部分人有几亿人口,对现代日化、现代饮食也都有需求,但长期没有对应的商品。这也告诉我们,“农村包围城市”,常用常新。

如果没有足够实力,就要正面硬刚,那下场会很惨。有款功能饮料叫启力,2012年上市的。红牛标6块,它也标6块。结果市场份额由7.1%很快降到 0.1%。

今年5月27日,东鹏饮料登陆A股,成为“中国功能饮料第一股”。上市之后,东鹏特饮就像喝了东鹏特饮,股价不累也不困。上市当天涨停,接下来的15个交易日,有14个涨停板。如果刚上市时中签了,到现在可以涨300%。

股价涨的太猛,公司不得不出来解释一下,说大家冷静点,我们产品结构相对单一、销售区域较集中、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要审慎投资。但没能阻止这个势头,上市不到二十天,市值冲上千亿,坐上沪深“饮料第一股”的位置。当然,最赚钱的是林老板,持股超过50%,个人财富增加500个小目标,直接成为汕尾新首富。

汕尾是潮汕四市之一。潮汕这地方,北有莲花山脉,南靠大海,是一小片孤立平原。近代中国人口达到警戒线后,耕地匮乏,靠种地没法填饱肚子,只能游走经商。潮汕商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发挥地缘优势,善用血缘关系,使企业家族化。

东鹏饮料就是典型的潮汕企业,在股东名单里,林木港是兄弟,林戴钦是叔叔,林煜鹏是儿子,林木勤家族,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持有超过70%的股份。上市之后,林家一夜暴富、妻子陈家一夜暴富。连他们卖的别的产品菊花茶的身价都暴涨50%,从一块到一块五。

最后做个展望,上市之后,东鹏特饮的出路在哪里?在快消品领域,大都遵循“二元法则”。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佳洁士和高露洁。两个品牌中,有一个是“领导者”,它往往定义了一种标准,成为红利收割者;另一个是“第二品牌”,通过低价策略,先追随领先者,然后领先追随者。

红牛在100多个国家都是绝对老大,市场份额一度占据功能饮料70-90%。它的模仿者很多,对手却很少。在美国,monster算是它的对手,拥有35%的本土市场;而在中国,东鹏特饮显然更像“第二品牌”,但也只是像。

正如企业自己承认的那样,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单一,市场单调。当初东鹏特饮靠改包装,迎合特定劳动者需求,在广东根据地站稳了脚跟。要再上一个台阶,是不是要走上红牛高端化的老路,赞助各种运动赛事,和运动捆绑在一起。如果是,那这条路还能不能走通?高端市场,恐怕不太愿意接受“第二个红牛”。

不管如何,东鹏特饮的崛起,算是给不少边缘企业指出了一条明路。一个企业未必需要“全国驰名”,它的产品,也不需要不断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相反,只要产品质量过硬,足够物美价廉,足够贴合自己的受众人群,也是一种成功法则。这里提醒一句,功能饮料本质还是成瘾品,没有需求的话,大可不必当饮料来喝。

此类企业产品还有很多,它们偶尔才会出现在大城市话语体系里。然而在中国的广大内陆,对于那些话语权很弱,甚至没有话语权的群体,这类产品却支撑起了他们的每日生活。

中国市场有14亿消费者,每个地域和群体的消费诉求既有共性,也有所不同。最近经常讲消费,为的就是反对消费主义,我们既要弄清自己日常消费背后的动机,也要通过了解他人生活,去认识一个更为广阔的现代中国。我之后也会多多介绍这类产品 ,帮屏幕前的大家开拓视野。

我的节目在周四和周日上线,加更一般会放在周二,下期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鹏特饮,“累了倦了”?
“山寨红牛”东鹏饮料上市:潮汕商人林木勤身价上百亿
谢霆锋代言,这款曾被称为“山寨”饮料,如今年赚超50亿!
从濒临破产到市场第二,东鹏特饮的营销历程
从打工仔到身家超140亿,潮汕新首富的逆袭路
东鹏特饮的“边缘市场”突围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