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邾文公迁绎(续集)

四、僖公访齐归来死 襄仲穷追邾文公

再说,鲁僖公拿下訾娄取了邾绎,本该功成志满,全身而退,他却越来越忧心忡忡。心想:小小邾国,在没有多少人马设防的情况下,居然进行了如此顽强的抵抗,那种军民一致对外的精神着实令人震撼。邾绎山这座邹鲁最高的山,是高高漾起的不屈的头颅,它的性格融进了其子民的血脉里。这座山是邹鲁人的性格之源,鲁国要主导邾鲁关系就必须拥有这座山。他命令拆除离楼,捣毁邾绎山坡的邾国寨垒。安排重兵屯扎,以为久计。

自邾绎山失守,邾文公驻跸于连青山南数里的狐骀山下勾绎邑。古时独者称蜀,属者为绎。邾绎山和连青山南北相属,山环水绕,连绵络绎,故名为绎。这里盛产桐花清翟,《尚书·禹贡》所云“羽畎夏翟,绎阳孤桐”既出此地。狐骀山处于连青山南的沟壑旁故名勾绎,附近邾邑是邾国都绎的补给重镇,常年由儿子捷菑重兵把守。邾国西部南部赋税年年集结于此,然后陆续供都邑消费。因为勾绎临近邾绎,所以最早赶到山口为邾文公救驾的就是驻守勾绎的邾军。勾绎重镇北有连青山阻隔,东有深涧隔护,短时间鲁军难以攻取,邾文公获得暂时喘息的机会,希望暂居此地司机重新夺回訾娄,挽回败局。

一日邾文公与公息相登上连青山远远看到邾寨被毁,离楼倒下,昔日都绎,一片狼藉,禁不住潸然泪下:“武王封先祖于此,訾父造离楼而雄视天下,后来武公封郳,叔术让国,安公王命封爵,至予今日,邾绎失陷,愧对列祖,籧篨罪人也!”

邾文公希望寻求宋国的帮助,然而宋襄公死后,宋成公在位的宋国也不强大,宋国结盟的晋国文公刚刚辞世。前几年鲁公子遂专门与齐结交,僖公多次与齐侯宋公盟会,让他们帮忙几乎不可能。无可奈何的邾文公只得采取拖延战略,希望有朝一日鲁军松懈之时,司机夺回訾娄。然而,鲁军不仅没有松懈,反而步步紧逼。

鲁僖公本想继续亲自率军攻打邾国,怎奈由于持续操劳,突患重病,身体难以支撑跋涉之苦。不少人劝他养好身体再对邾讨伐,然僖公意欲扫除邾国对鲁的潜在威胁,如果不是雨季车马难行,或者根本就不会为邾文公留下喘息的机会。僖公决策已定,虽然身体不支,也不愿放弃重创邾国的机会。虽然雨季车马难行不能组织有效的进攻,但可以借此机会修整待战。尤其是掠取邾绎以后,连青山以北为鲁军掌控,他命令修筑一条自邾绎山开始,向南绕过连青山西行逼近勾绎的道路,为下一步穷追猛打邾文公作准备。

夏雨季一过,秋天来临,鲁僖公就派公子遂(襄仲)帅师一路从訾娄南攻连青山口,一路绕过连青山东南侧猛烈攻打邾军,直逼勾绎。公子遂是鲁国著名贵族政治家,在政治外交和军事多方面都有深厚造诣。让他帅兵攻邾,可谓来者不善。此时也许邾文公方才明白鲁国真的欲置自己于死地。别说重新攻取訾娄,就是小小的勾绎也将呆不下去了。他一面调兵遣将组织抵抗,一面与臣僚商议进退之策。为了不让祖先传下来的国宝彝器落入鲁军之手,邾文公决定选择合适的地方将其尽快埋藏起来,这就是后来民国时期滕县安上村出土大量邾国彝器的原因。后来邾文公从勾绎迁峄山,也有说勾绎失守被迫西行。显然,鲁国想趁着一时无人称霸,周边大国无暇顾及邾国的机会,给邾国一次决定性的打击。为了避免大国介入,僖公不辞辛苦带病于十月出访齐国。

很快邾国军队抵挡不住强大鲁军攻击,不得不踏上了向西迁徙的征途,邾文公迁徙的方向显然是向宋国靠近,希望他所追随结盟的宋襄公身后的宋国还能为他提供庇护,尽管鲁僖公也曾与在位的宋成公在翟泉相会,凭着较长时间的邾宋友好,相信宋国还能帮忙。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此时最可依靠的就是亲骨肉。貜且主动请缨断后,亲自率军与鲁军拼杀,以阻挡迟滞鲁军,确保文公安全。捷菑知道断后将是一场恶仗,哪里愿意,也以自己本就在勾绎一带屯驻,熟悉地情和布防,更能有效抗击鲁军,坚决不让貜且殿后。公息相说:“貜且本为世子,关系家国,不宜殿后,以防闪失。”于是邾文公由世子貜且率部前行,次子捷菑领兵断后,且战且走,徘徊犹疑,直到宋国边境邾国一侧一个叫葭的地方才停顿下来。这里沼泽遍布芦苇丛生,狼豺出没,令人恐惧。鲁国军队一直追到凫山一带,面对泥泞不堪的沼泽和深不可测的苇荡,偶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兽吼,鲁国将官皆有惧色,公子遂才有所放松。

从邾文公最终落脚的地方,我们有理由猜测,当时邾文公为了逃避鲁军打击,实际已经准备随时越境逃奔宋国做亡国奴了。幸好鲁僖公访齐归来,突然病逝,一向遵从周礼的鲁国必然全力忙于国丧,无论谁继承君位,也必须一段时间稳固政权,不可能再倾心于对外战争。邾文公得到鲁僖公病逝的消息,像突然抓住救命稻草,欣喜若狂。他抓住机会施展老鼠哭猫的本领,派人进行了隆重吊唁和贿赂疏通活动,暂时缓解了邾鲁关系,鲁国没有继续过度追击,使邾文公免于亡国之灾。

五、鲁公率师取须句 邾文思考建新都

邾国本是鲁国附庸,于周釐王在位时受封王爵始列诸侯,鲁国南部半壁从鲁独立出去,这就好比鲁国的店铺经理,带着店铺自立了门户,鲁国当然很生气。自此邾鲁关系频生事端,鲁国公族将邾国等同于淮夷看待。鲁僖公一生最大作为是讨伐并重挫了邾国,在征讨淮夷方面并无多少建树,但《诗经·鲁颂·閟宫》却说“周公之孙,庄公之子”,“保有凫绎”,“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诗经·鲁颂·泮宫》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这里周公之孙庄公之子就是鲁僖公,作为歌颂僖公的挽歌,“凫绎”实际都是邾国疆土,《鲁颂》显然是把对邾国的讨伐和邾国的吊唁贿赂看成讨伐淮夷的胜利。实际上邾鲁交恶的年代,鲁国人一直将邾国与蛮夷等同看待,《公羊传》称邾人为邾娄,实为夷娄之意。直到后世鲁昭公十三年(前529)八月,邾庄公参加晋宋卫郑鲁等多国平丘盟会,邾莒联合向晋控诉:“鲁朝夕伐我”,晋侯(晋昭公)因此不见鲁公,鲁国子服惠伯辩解时依然称邾国为蛮夷,指责晋昭公:“君信蛮夷之诉,以绝兄弟之国。”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鲁僖公死后,他的儿子姬兴即位,史称鲁文公,文公元年,穆伯以鲁国卿的身份与诸侯会盟,隐隐僭越鲁公,其势力在鲁非同一般。而襄仲协助僖公伐邾,多次出使齐国、晋国等强国,逐渐掌握主动权。由于国卿僭越,互相内斗,鲁文公地位未稳,忙于内政,六七年邾鲁关系相对缓和,没有发生大的冲突。

鲁文公六年八月乙亥,利用晋侯欢刚卒,宋成公王臣病危的机会,鲁文公帅鲁师于七年春攻取须句,安排自己的儿子驻守。此时曾经协助僖公攻取訾娄的公子遂(襄仲)在鲁正得势,这次伐邾攻取须句显然与其有关。过去邾都在绎,四面环山,无需过度设防,有充足军力与周边周旋。自从邾绎訾娄失守,邾国君臣居于邾葭,无险可守,宋鲁卫诸国虎视眈眈,大批军力用于防守,穷于应付,已无余力对外用兵。加之多次遭受鲁军重创,邾国军民长期徘徊跋涉,人困马乏,饿毙病亡,减员严重,鲁强邾弱已经定局,年迈的邾文公审时度势,只得忍气吞声,选择忍耐。

在此情况下,邾文公心情郁闷,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年老多病的他陷入了长期的思考。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邾绎沦陷后,向东发展的路子被堵死,因为无险可守,要用主要军力保障君臣的安全,再也没有余力应付变幻莫测的周边环境,君臣居无定所,无险可守,胆战心惊,任人宰割的痛苦经历,实在不堪回首,邾文公充分体会到一个坚固城池的重要性。十几年来四处漂泊,之所以没有构筑新都,原因就在于,哪怕一线希望,也要光复旧都,对得起先人和后世。但在邾绎訾娄失守后,凭着邾国的实力,再想恢复旧都决非易事,狭小的邾国再也没有那种山环水绕易守难攻的天然福地。权宜之计是模仿诸国依山傍水建一处坚固的城池,尽量改变无险可守的窘境。他想:“祖先把都邑定在邾国中部最高的邾绎山下,依山傍水,易守难攻,便于供给和呼应各地。现在旧都失陷,再筑新都,选择的位置还应是邾国中心地域的一座大山附近。”

经过多次派人打探筛选,一座大山被邾文公选定。原邾绎山在邾国中部偏东的位置,新选定的这座山(后称峄山)在邾国中部偏西的位置,虽不如邾绎山高,但在当时邾国控制的众多邾国山峦中是最大最高的,幕僚们称其“大邾山”。该山南面的野人叫北山,北面的叫南山,东面的叫西山。据说附近也有一条河,堪称依山傍水,还有少量邾军屯驻,专门负责对邾国东西部的联络照应,邾文公认为很合适。当然,如果可能最好还是重新夺回訾娄回到邾绎山。为了让子孙不忘故都铭记国耻,他告诫臣僚和公族新建都的地方仍用旧都地名称“绎。”山随邑名故也叫“绎山”。谁知后来迁绎之后,整天旧绎山新绎山的既绕口又不好区分,且新“绎”确实也没有山势络绎之象,于是就将旧绎以东山相称,将新绎去绞丝加山旁,写作“峄山”。但东山是绎,新都也是“绎”,久而久之,大家分辩不清,又将东山与新“峄山”相混。加之时间久远旧绎山渐渐被世人淡忘,就把后来的峄山当旧“绎山”了。正是:

降生粗蓆命运謇,失都落荒命一悬;

临终迁国邾山下,称绎非绎未如愿;

告诫子孙记国耻,反让后人忘故园。

六、邾文公利民迁都 邾貜且伐鲁即位

随着邾文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他建筑新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自感自己时间不多,必须在自己辞世之前定下这件事,不然他会死不瞑目,愧对祖先。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公息相及亲族透漏,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邾文公健康状况这么差,怎么能经得起大规模搬迁的折腾呢?邾文公让卜筮官就迁都一事占卜吉凶,结果是“利于民而不利于君”。

面对这样的结果,邾文公陷入了沉思:我初生于粗蓆之上,故名籧篨,这葭地遍地芦苇,虽然泥泞不堪,怎奈我天生就是庇居芦塘的命,离开芦苇就有生命之忧,我相信自己的命运。鉴于葭地房舍渐成气候,我籧篨都绎失陷,愧对祖先,垂暮之年,老死在这儿倒也应该。但此地处于邾国西部边沿,相对邾国各地都很偏僻遥远,都邑供养劳民费力,事务传报极不方便,东西不得相互照应,如何称得一国之都?久居此地必将耗空国力,折腾军民,加上无险可守,岂不坐以待毙吗?不行,为了祖宗基业,我籧篨必须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邾文公毅然拿起笔来书道:“对国民有利,就是对孤有利。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民也。军民需要,孤必给予。”众臣僚说:“要迁也要等到主公的病好些再说,何况新都还无着落,主公有恙,岂能冒着生命危险去风餐露宿!”邾文公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对国民有利,生命长短只是个时间问题,只要对国民有利就迁吧!”众臣僚哀叹:“有利于延年益寿的事,主公怎么不争取呢?”齐姜晋姬更是闹着要邾文公:“人命关天,三思而行!”邾文公说:“我意已决,不要再争论了!现在就备车马,我第一个去哪里,死也要死在新绎!”邾文公的坚定姿态,深深震撼了众臣僚,他们不再对这件事进行争执,纷纷安排车马开始迁都事宜。此值公元前614年夏四月。

邾文公由一班文武护驾,乘辇来到'大邾山’下。随从紧张地将他慢慢扶下车辇,邾文公勉强站立,以手遮阴,环顾周围,见'大邾山’突兀孤立,周围荒草萋萋,山不环,水不绕,毫无旧绎之象。幸好先前这里还有邾国驻军,腾出一些房屋,将邾文公安顿下来。邾文公心情沉重,不由得老泪纵横:想我安公,游刃列国,列侯进爵,何等豪迈!无奈在我手里落到这等地步。若能筹划一座坚固的城池,也算为子孙留下一份基业,免得黄泉之下愧对祖宗。辛苦一次,值!

邾文公顾不得疲乏,拖着沉重的病体亲自查勘地形地势,参与规划城池建设。众臣僚按照文公的旨意,各司其职,安排各地军民前来参加邾城构筑,很快砸定界桩,民工逐渐云集而来,建材也从各地陆续运到。五月的一天(壬午),建筑邾城的活动正热火朝天的进行,忽然有人匆匆知会公息相及众文武到文公住处,远远听见貜且和齐姜晋姬及众侍从哭声自宫中传来。原来,由于连续操劳邾文公病情加重,在阅览城建绢图时突然薨逝。

邾文公壮志未酬身先死,令邾国军民悲痛万分。依照礼制,世子貜且即位,诰哀列国,筹备国葬。此时鲁国文公在位,东门襄仲(公子遂)在鲁得势正隆,得知邾文公病逝,立刻心生一计,欲借吊唁之名发泄一番。于是主动奏请,前往邾国吊唁。鲁文公觉得襄仲精通外交,正是合适人选,当即准行。襄仲连夜指派人手筹办吊函国书悼文,指派得力随从,选择良辰启程。

且说邾国自文公薨世,举国痛哀,怎奈新都才刚动工,连个宽敞屋宇都没有,布置灵堂只得因陋就简,屈就于兵营小寨,甚是寒颤。数日之后,附近友邦使团陆续前来吊唁。有人报:“鲁使到!”鲁乃大国,又是邻邦,邾国不敢怠慢,君臣以礼相迎。等见了东门襄仲,甚感蹊跷。东门襄仲乃当年伙同僖公掠邾绎取訾娄穷追猛打,是逼得邾文公走投无路的冤家仇人,如此邦交实为制造难堪故意交恶之举。鉴于鲁强邾弱,尤其是正当国丧,事事得过且过,免生是非,以和为贵,免得惊扰亡灵。幸好吊唁中东门襄仲彬彬有礼,进退适度,并无越礼犯规之举。祭奠完毕,谢过邾人挽留,东门襄仲呈上悼文,带着随从,匆匆驾乘离去。

待东门襄仲走后,有人打开悼文细斟,原来绢书上悼文与襄仲所读并不一致。除其所云痛惜之词,还镶带了调侃和羞辱。大意是:

惊悉邾子籧篨卒世,鲁邾比邻,感同自身,同惜同哀!(当年襄仲携先公居邾,承蒙籧篨款待,归鲁未忘,邾绎致谢,怎奈籧篨乐居下流,有意拒我,逃而避之,厚意不达,公愈贵籧篨如嘉宾,籧篨愈避之于荒野,十数载不得面谢。今汝辞世,美意难尽。)邾失英主,举国痛哀。谨派国使以表哀悼。(升陉之役,先公失胄,悬于鱼门。东门有胄,待汝悬门。发已待白,邾城未就,鱼门未筑,何处悬之?君即辞世,谁还来取?呜呼哀哉!)世子貜且节哀!鲁吊唁使上大夫东门襄仲。某年某月。

此事很快被众文武及世子貜且知悉,不由得恼羞成怒,群情激扬,貜且说:“我父慈惠爱民,虽屡遭鲁国欺负,未曾使民讨之,现魂已归天,鲁国人还要羞辱一番,是可忍孰不可忍,誓不与鲁共日月!”世子貜且就要率师伐鲁。幸亏公息相苦心相劝:“此逢国丧,灵柩未安,列国来吊,不可草率,免留笑柄!待国丧完毕,再做计较不迟。”世子貜且方才停下。直到次年正月,世子貜且派邾军一旅伐鲁南鄙,报了鲁国吊丧不敬之辱。虽挫鲁国叔彭生之师,但为了改善邾鲁关系,为鲁国留点面子,邾军并未深入鲁境。鲁国也担心报复太深,事闹大了,鲁邾交恶,只能为人所乘,招来貜且舅邦齐国干涉,故仅作适度抵抗,没有大动干戈。

且说邾文公元配夫人齐姜生世子貜且,次夫人晋姬生捷菑,文公即薨,邾人依礼立貜且是为定公,谁知捷菑却认为,訾娄陷落为父救驾,西逃路上负责断后,出生入死,文公驻跸邾葭,他一直负责防卫,自觉功高盖世,理应即位。现在国人拥立貜且,他从心里不服。一怒之下驰奔晋国,要求舅邦助其夺位。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晋国赵盾纠集诸侯之师八百乘,欲帮捷菑夺取君位。一时间大兵压境,邾国上下人心惶惶,貜且担心邾国经不住晋军打击,不愿因自己招来国难,为免生灵涂炭,准备让位。公息相说:“昔宣王不听樊仲甫劝阻,废长立少,干预鲁政,至鲁生乱,贻害无穷。晋军虽众,邾未失礼,赵盾乃知礼之人,只要晓以利害,必将偃旗息鼓。”于是由公息相前去迎接赵盾。

双方相见,施礼已毕,公息相说:“晋国是捷菑的舅邦,齐国是我主貜且的舅邦,两人背后都是大国,若以大国之势涉足邾国,轮番抢夺,不知是否对晋国有利?荣则俱荣,损则俱损,况且貜且为长兄,早为世子,理应继位,请宣子三思。”赵盾看到扶捷菑为君于理不顺,邾国军民普遍反对,根本没人替他说话,于是知趣地说:“邾国人说的符合礼制,顺理成章,再不遵从是不吉祥的。”于是,班师回国,不再干涉邾国的内政。

自此,邾国局势逐渐安定,邾定公结好诸国集中精力构筑邾国城池,十数年无战事,经过邾国军民的艰苦努力,一座雄伟壮观的都城雄踞峄山之阳,整个古城平面近似长方形。东西横距2530米,南北纵距2500米,城周长约10公里,拥有庞大的宫室和城建,成为以后二三百年内,邾国坚固的根据地。邾国虽小却一直游刃于列国之间,直到战国后期才和鲁一块被楚国吞灭,实属小国中的佼佼者,战国中的奇迹。这与邾文公深谋远虑的迁绎决策密切相关。正是:

春秋列国乱纷纷,邾国夹缝求生存;

文公远见筑新都,舍生利民荫子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邾国绎和句绎方位考
郈城
邾国:鲁国怀里的“肉中刺”
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转帖连载32)
【闲话春秋】之一百四十: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春秋最先强大起来的是郑国,为什么到了战国,郑国不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