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儒家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毫无疑问,儒家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世界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不然儒家思想也不会在历史上如此跌宕起伏,或被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或被打下九层地狱。从儒家的实际功能来说是对我们中华民族,对我们汉人的性格与价值取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从我们现代的观点,以历史的角度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得与失呢,我认为儒家文学必须扬弃,试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我的看法。

第一,儒家文化渊源流成,已成为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必须从中吸收养分。儒家文化经过了从孔子强调的仁礼乐到董仲舒的经学儒家再到朱熹的理学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忠、恕、孝三个核心价值观点一直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依据生存环境和功用目的的内容取舍而已。忠、恕、孝是一个社会保持稳定的内在人心的最高提炼,同时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三千年来无论谁当政,社会如何变迁,太平盛世还是兵荒马乱,儒家这三个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始终是保持中华民族内在凝聚力的源泉,因为它们符合一个社会存在的最基本的人性良知。在当代同样如此,谈专业化职业化其核心是忠,谈妥协宽容的概念其核心是恕,谈社会和谐也离不开一个孝字,不能感恩父母又怎么能对他人表示善意呢。

第二,儒家文化的内在逻辑缺乏足够深入的探讨,这是其自身和后人阐述过程中的一大局限。从儒家不断发展的历史中,直到朱熹的儒家理派也对儒家思想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缺乏逻辑的深层次阐述。儒家表现出的是带有强烈的规矩感表象,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儒家思想就是在那反复阐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认知僵硬感。再加上被统治阶级作为功用的目的来使用而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思想自身的独立性,于是更被人诟病为固化阶层,麻痹思想的道具。也就是说儒家思想的局限性一个是被他人作为工具时表现出的独断专横,但其实儒家思想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是儒家思想自身的问题。儒家思想自身的内在局限实际是它拒绝了逻辑的审问。儒家思想只意识到或者说领会到了社会性的人伦必然需求,总结出了忠、恕、孝的理性规则,而这些理性规则的表达借助了人伦的可感知性,从而将自身陷入到了公理的不可辩驳的地步,这正是其取消了进一步逻辑分析和推理的原因。儒学的可感知性价值太大使得他不自觉的忽视甚至拒绝逻辑的推理。人伦的社会在自然的发展中是一个历史的阶段,而逻辑是从先验到认知的唯一可靠的思维工具,因此必须也将儒学放到逻辑的思辨中,这就是当下儒学局限的本质,它难以找到与现代科学、当下新变化的有效连接,从而让人引起误解。

第三,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必须进行扬弃,才能发挥出其核心思想的最大光芒。有人一听说儒家有局限性就将这种认识等同于否定,这种认识要不得。其实如果能将儒家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关系说的更清楚些,即儒家认为忠、恕、孝是人伦社会的基本构造,是人与人之间保持合作的最佳选择角度去阐述是完全成立的,可以从人的本性、社会的本性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什么是唯一流传下来的古文化而生生不息来充分说明。同时在现代,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日本用忠、韩国用孝等实证角度都可以做出有力的说明。限于篇幅不在此展开论证,但我们必然知道儒学如果能以逻辑的方式论证合理,那么我们根本就无需担心其他思想的入侵,也不必仅守成外在的规矩而以更大的胸怀怀抱世界之有用之辩证思想,怀抱科技的发展,怀抱民主公平公正的思想。因为儒家的思想是保证人类社会人伦安定的条件,在安定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发展或者说更好的发展。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把儒家思想放到世界文化之中才是表明我们表达民族自信心的最好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是如何引领铁树开花般的思潮变革的
中国古代儒教的信仰体系及其演变
外儒内道——中国传统处世智慧
关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扼杀创新的吗?格物致知鼓励创新,中庸之道包容创新
《论语》的思想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