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诊疗(1)
userphoto

2022.11.25 陕西

关注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早在秦汉时期,《灵枢·经脉》所载足阳明之脉所生病和足阳明之筋主治病症中,已有“口㖞”“口僻”之证。古代文献还有㖞斜、眼㖞、唇㖞、口眼㖞斜、㖞戾不端、㖞僻、口目为僻、口眼歪等的描述。本篇从面瘫的病因病机认识针灸方案针灸选穴刺激补泻等进行总结。

临床诊疗中注意区分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



    NO.1   病因病机认识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提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人之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
《诸病源候论》指出“偏风口㖞,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这既论述了外邪(风邪)侵袭的病因,又论述了本虚标实的病机,还表明了受邪病位在阳明、少阳,经脉、经筋。


NO.2   针灸方案 
在治疗方面,运用针灸等外治法治疗本证时,多采用膏熨、敷涂、灸法(化脓灸,温和灸,苇筒灸,麦粒灸)、针泻、缪刺等。

《灵枢·经筋》:“其病……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其缓者,以桑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噉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唐代《千金要方》记载有“口吻”、“灸机关”、“灸手交脉”,以及“苇筒灸”、“鸡冠血及鳖血”等方法;



《医学纲目》卷十:“(垣)清阳汤,治口㖞斜,颊腮急紧……以火熨摩紧急处,即愈。”“口眼㖞斜……以火灸,且为之膏油熨其急者,以白酒调和桂末其弛者,又以桑为之,其舌吻之,㖞僻处使正平。”等等

还有运用汤药治疗,宋·《杨氏牵正散》:“治口眼斜。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此方未提及寒热虚实,重在辨病,治法为祛风化痰。
由此可见古代文献涉及的治疗方法内容十分丰富。



NO.3   针灸选穴


在针灸治疗本病的腧穴的选择方面,亦有详实的文献记载:


晋代《针灸甲乙经》认为巨髎、水沟、翳风、迎香、偏历等25个穴位均可主治本证。




唐代《千金要方》对前代著作中有关本证的主治穴位作了“孔穴主对”的归纳:“承泣、四白、巨髎、禾髎、上关、大迎、颧骨、强间、风池、迎香、水沟主口㖞僻不能言。”“颊车、颧髎主口僻痛,恶风寒,不可以嚼”等;




《神应经·鼻口部》:“口㖞眼㖞:颊车、水沟、列缺、太渊、合谷、二间、地仓、丝竹空。”




《百证赋》

“颊车地仓穴,正口㖞于片时”

“太冲泻唇㖞以速愈




《类经图翼》十一卷:“口眼㖞斜:颊车、地仓、水沟、承浆、听会、合谷。”




《玉龙歌》

“口眼㖞斜最可嗟

地仓妙穴连颊车”  

……


据研究发现: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核心穴位多以水沟、地仓、颊车、合谷、风池、足三里、内庭、听会、承浆、上关为主。
总的来说,穴位选取以头面部、阳明经腧穴为主,应是阳明经(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在面颊部穴位多,而且与面神经关系密切,如地仓在面神经颊支附近,颊车在面神经主干附近,故多取之。(后续会总结面瘫选穴与面神经刺激点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NO.4   刺激补泻

在针灸刺激补泻方面,治疗本病多采取艾灸热熨温通之法,此类方法属于温热刺激,可以加快经络之气的运行;从西医学的角度来讲,艾灸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水肿的吸收,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另外,在《肘后备急方》就已经指出“勿尽艾,尽艾则太过”,这说明古人已经在治疗过程中讲究刺激大小,可见,治疗本病刺激量不宜过大
针刺另外还涉及到透刺法,如《针灸逢源》记载:“颊车针向地仓,地仓针向颊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近5年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概况
面瘫针灸如何找穴位?
董氏奇穴配合十四经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总结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天柱、玉枕穴为主埋线治疗陈旧性面瘫30例
平衡针灸重点穴位:鼻炎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