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angiomasCA)亦称海绵状血管畸形,是由异常扩大的海绵窦状畸形血管团组成,发生于颅内者以幕上脑实质多见[1]。由于血流缓慢,血管造影通常为阴性,因此诊断多依赖CTMRI检查。发生于脑室内的海绵状血管瘤(intraventricular cavernomasIVC)十分罕见,发生率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2.5%~14%[2],最早由Finkelnburg1905年报道[3]。目前IVC多为个案报道,关于其影像学特征的文献较少,笔者搜集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V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IVCCTMR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和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搜集本院20126月至20161月间经病理证实的IVC患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5~84岁,平均51.8岁。病程1~3年不等。临床症状表现为癫痫发作1例,头痛伴头晕者7例,视力模糊者1例,耳鸣伴头晕呕吐者2例。

1.2检查方法

CT检查2例,采用西门子双源(Somatom Definition)CT进行容积扫描,管电压130kV,电流120mA,螺距0.6~1.4,矩阵512×512FOV500mm,层厚5mm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1例,采用GESigna3.0TSiemensVerio3.0TMR扫描,使用8通道头部线圈,行横断位T1WIT2WIDWI及增强后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GE3.0T扫描参数为T1FLAIR序列:TR1950msTE28ms,矩阵320×224FOV220mm×180mmT2Propellor序列:TR5100msTE119ms,矩阵384×384FOV220mm×220mmDWI(b=1000s/mm2)TR5400msTE75ms,矩阵160×160Siemens3.0T扫描参数为T1WI序列:TR1800msTE8.5ms,矩阵256×256FOV220mm×220mmT2WITSE序列:TR3400msTE95ms,矩阵384×384FOV220mm×220mmDWI(b=1000s/mm2)TR5200msTE91ms,矩阵170×184。以上所有序列层厚5mm,层距1mm。增强扫描时注射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1mmol/kg体重)

1.3分析方法

所有病例图像的影像学特征由两名主治以上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讨论完成诊断。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数目、形态、信号特点、增强强化方式及周围占位效应等。

2结果

2.1肿瘤部位

肿瘤位于侧脑室者10例,其中近孟氏孔处5(1),侧脑室后角区4(2),侧脑室体部1(3);位于第三脑室者1(4)。其中有5例病灶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12)。所有病例均为单侧脑室内生长。

2.2肿瘤大小、形态及边缘

病灶多呈结节状或类圆形,最大者约2.7cm×3.2cm×2.5cm,最小者约1.1cm×1.7cm×1.4cm。病灶边缘清晰,仅1例累及胼胝体,周围脑实质轻度水肿(1),余均未见周围水肿。

2.3影像学特征

CT平扫2例,均呈稍高密度,1例内见点状钙化(5)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1例,T1WI8例呈等低信号,其内可见点状、结节状稍高信号(2A)3例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上均呈高低混杂信号,其中3例混杂信号内可见小囊状液平(4A),仅3例可在病灶周围见典型黑色素沉积形成的低信号环(3B4A),余8例显示不明显;DWI4例呈低信号(4C)7例呈高低混杂信号(2B)。增强扫描8例强化不明显,呈点片状轻度强化,强化多位于边缘位置(4B)3例强化明显,呈边缘结节状强化(1B2C)6例术前诊断为IVC5例误诊为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和畸胎瘤。

3讨论

3.1病理及临床特点

CA是颅内常见的血管畸形,由异常扩大的海绵窦状血管丛组成,血管壁是由缺乏弹性纤维及肌纤维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故薄且脆弱,易破裂而反复出血[45]。由于血流缓慢,血栓形成、再通或钙化也是其病理学特点。

发生于脑室内的CA实属罕见,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超过百例[6]Reyns[7]45例文献报道的IVC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IVC好发于侧脑室(47%),其次为第三脑室(44%)、第四脑室(9%)。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合并出血。Lee[6]认为IVC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的症状,如头痛、呕吐等,多是由于病灶内出血或脑脊液受阻引起。Nagashima[8]提出位于侧脑室壁的CA可出现短时记忆损害、定向障碍、抑郁等症状,位于第三脑室底部的CA可出现视野缺损、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症状。本组病例中9例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1例表现为癫痫发作,1例表现为视神经受压症状,其中5例合并脑积水,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3.2影像学特点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高密度结节,约20%的病例可见钙化,增强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9]MRI是目前诊断CA最佳的检查方法。由于病灶内混有不同出血时期的产物,MRI上多呈爆米花桑葚样混杂信号,高信号代表高铁血红蛋白成分,低信号代表钙化或纤维化成分。由于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作用,在T2WI上病灶周围可见特征性低信号环[10]IVC由于位置特殊,发病率低,故常误诊为脑室内其他肿瘤。李小虎等[11]曾认为脑室内与脑实质内的CA影像学表现基本一致,但Kivelev[12]77IVC进行回顾分析,认为IVCT2WI上的低信号环较薄且不易显示,推测可能是由于脑室内出血不易渗透至周围脑实质所致。Jin[13]报道了一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的CA,由于病灶信号均匀,缺乏典型的混杂信号,T2WI上亦未见低信号环,故术前误诊为非典型脑膜瘤。张艳秋等[14]报道了一例位于第四脑室的CA,其瘤巢内缺乏T1WI所见的高信号,T2WIFLAIR也未见典型的低信号环,故术前误诊为室管膜瘤。Muccio[15]还报道过一例巨大囊性IVC。可见,IVC的影像表现多样,部分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对于缺乏典型特征的IVC,诊断有一定难度。

图1A、B男,35岁,右侧侧脑室前角CA。A.病灶呈类圆形,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周围可见轻度水肿,未见明显低信号环;双侧侧脑室轻度扩张、积水;B.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边缘可见强化结节影

图2A~C女,47岁,右侧侧脑室后角CA。A.T1WI上以低信号为主,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右侧侧脑室后角扩大;B.DWI低信号为主,可见点状高信号;C.增强扫描冠状面可见边缘条状、结节状强化

图2A~C女,47岁,右侧侧脑室后角CA。A.T1WI上以低信号为主,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右侧侧脑室后角扩大;B.DWI低信号为主,可见点状高信号;C.增强扫描冠状面可见边缘条状、结节状强化

图3A、B女,64岁,侧脑室体部CA。A.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边缘环形高信号;B.T2WI病灶周围可见明显低信号环

图4A~C女,50岁,第三脑室CA。A.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其内可见小囊状液平,周围可见典型低信号环;B.增强扫描冠状位,病灶内未见明显强化;C.DWI呈低信号

图4A~C女,50岁,第三脑室CA。A.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其内可见小囊状液平,周围可见典型低信号环;B.增强扫描冠状位,病灶内未见明显强化;C.DWI呈低信号

本组病例术前正确诊断6例,2例误诊为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误诊为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误诊为畸胎瘤,1例误诊为室管膜瘤。T1WI上8例以等低信号为主,可见小片状稍高信号,3例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多呈高低混杂信号,其中3例可见小囊状液平,仅有3例可见典型低信号环;当缺乏典型低信号环的征象时,由于病灶反复出血而形成的小囊状液平的征象,对于诊断IVC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增强扫描8例强化不明显,呈边缘点片状轻度强化;3例强化较明显,呈边缘结节状强化。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主要取决于病灶内钙化与血栓成分,王树等[16]根据CA的病理特点,推测增强延迟扫描时病灶可能有向心性强化的特点,强化趋于均匀。本组病例强化均位于边缘,是否存在渐进性延迟强化的特征还需要进一步证实。当病灶内信号均匀,缺乏典型“桑葚”样表现时,可利用SWI序列加以鉴别。与常规序列相比,SWI对含铁血黄素等产物造成的磁敏感性差异更加敏感,能够更好地发现常规序列未能显示的低信号环,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3鉴别诊断

IVC十分少见,当缺乏特征性表现时容易误诊,应与脑室内以下肿瘤相鉴别[17~19]。(1)脑膜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信号均匀,当病灶较大时,可出现钙化、坏死或囊变,则信号不均。(2)室管膜瘤:好发年龄为5岁前和40岁左右,多起自第四脑室底部,呈“浇注”形生长,具有特征性。病灶多呈囊实性,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常见钙化,信号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斑片状、环状强化。(3)脉络丛乳头状瘤:成人多见于第四脑室,儿童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肿瘤边缘凹凸不平,常见分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内“桑椹”样或细小颗粒状混杂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此外,脉络膜乳头状瘤可分泌脑脊液,导致脑室扩张积水。不均匀信号特点及脑积水现象与IVC鉴别困难,但IVC可出现特征性低信号环及病灶内小囊状液平表现,必要时可利用SWI序列加以鉴别。(4)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于侧脑室Monro孔附近,肿瘤体积较大,可突入对侧侧脑室或第三脑室内,常见钙化或囊变,囊变多位于周边,病灶边缘常见血管流空影,此为特征性表现。(5)畸胎瘤:脑室内畸胎瘤较少见,含有脂肪、骨骼、牙齿和肌肉组织等成分,信号复杂,抑脂序列可使脂肪信号减低。

本研究通过对11例病理证实的IV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如下:IVC临床上多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较为典型的T2WI上低信号环的表现相对少见,但T2WI信号混杂,见小囊状液平可为诊断提供帮助,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结节状强化亦可作为诊断要点。当与脑室内其他肿瘤鉴别较为困难时,利用SWI序列能够更敏感地显示病变周围的低信号环,为诊断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脑血管疾病的MRI表现(二)
病例学习
这种基底节高密度影,不要误诊为脑出血(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
这种基底节的高密度影,不要误诊为脑出血
【病例】横纹肌样脑膜瘤一例
【影像基础】脑内胶质类肿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