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简称乙脑,主要经蚊虫传播,以脑实质炎症改变为特征,可引起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病急,头痛、喷射性呕吐,高热、惊厥、伴有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呼吸衰竭和多器官系统衰竭而死亡,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部分患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高达5%~40%,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万人发病,引起约1.5万人死亡,病死率约为25%(5%~35%)

本研究以1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为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治提供参考。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住院的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18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15岁。2岁以内3例,占16.67%;2~5岁10例,占55.56%;6~15岁5例,占27.78%。发病月份:7月9例,占50.00%;8月4例,占22.22%;9月3例,占16.67%。18例患者均未患过乙脑。

18例患者均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214-2001。所有患者发病初期均有发热、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及病理征阳性等脑炎临床特征,确诊24h内进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标本送本院检验科检验,检验结果均显示阳性;进一步静脉取血样5mL,ELISA进行血清抗体IgM检测均阳性。采用PhilipAchieva1.5T超导型磁共振仪,16通道头线圈,患者均进行MR头部平扫。烦躁的患儿给予10%水合氯醛灌肠(0.5mL/kg体质量),待镇静后进行检查。

采集本院住院部信息科18例乙脑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籍贯、发病月份、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过程,均采用回顾性分析。

18例患者均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全身不适,持续高烧,体温39以上者15例,40.5以上2例,寒战15例,抽搐9例;剧烈头痛均出现颅内压升高表现,恶心、呕吐12例;均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神志恍惚、嗜睡、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16例,巴氏征阳性15例,腱反射阳性12例。按病情轻重程度分:轻型3例、中型4例、重型5例,极重型2例。均于急性期来本院治疗,其中1例极重型死亡。随访6个月,14例未留下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1例言语障碍,1例还表现出帕金森综合征,1例下肢瘫痪。

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数计数>10.0×109/L15例,最高18.5×109/L;中性粒细胞>75%16例;急性感染期血清IgM抗体阳性10例;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18×106/L~280×106/L,其中分类显示10例以淋巴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最低为10%81%,12例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最高为90%12%。脑脊液进一步革兰染色涂片及真菌涂片无异常。

18例患者入院后24h内进行头颅MRI检查,16例异常,占88.89%。颅脑MRI平扫显示:脑实质内呈单或多发斑片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图1,图2);FLAIR像病灶呈高信号(图3),其中2例丘脑区病灶,2例基底节区病灶,3例脑水肿,1例主要表现为以双侧大脑额叶、颞叶的多发性、大小不一、边界不清的病灶,3例有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同时受累,病灶弥散受限呈高信号改变(图4);相应部位ADC图信号未见明显减低(图5),2例病损以脑桥受累为主,脑干受累1例,2种及其以上改变3例。强化后病灶均未见明显强化。

乙脑是一种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靠蚊虫传播,流行强度与地区间的地理环境、蚊虫密度、降雨量及人群暴露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季节性、地区性、周期性及儿童多发等流行病学特点,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病死率较高(5%~35%),多伴有严重后遗症

乙脑发病水平与自然感染水平、人群免疫水平、蚊虫乙脑病毒量携带水平、自然因素及居住环境、稻田等农业实践、牲畜圈养方式、生活方式、室外作业习惯等多因素相关。山东省曾是乙脑高发区,1966年发病率最高,高达56.07/10万

乙脑的发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为特点,尤为明显的是脑实质的病变。中枢神经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多伴有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充血水肿伴有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重型以大脑皮层、间脑、中脑炎症改变明显,多累及脊髓

本研究的18例乙脑患者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数计数>10.0×109/L15例,最高18.5×109/L;中性粒细胞>75%16例;急性感染期血清IgM抗体阳性10例;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数18×106/L~280×106/L,其中分类显示10例以淋巴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最低为10%81%,12例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最高为90%12%。乙脑病毒感染血脑屏障和细胞免疫起重要作用,以体液免疫为主。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第3~4d开始出现阳性,3周内阳性率为70%~80%,以后逐渐消失,血及脑脊液中的IgM抗体可作为早期特异性诊断。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也能检测出相应的抗体。补体结合试验,抗体出现时间晚,特异性高,阳性率高达90%,亦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多用于回顾性研究

关于乙脑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报道不多。现今临床MRI广泛应用,乙脑的神经影像学诊断受到诸多学者重视。乙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病部位较多,如大脑皮质、小脑、基底节区、双侧中脑、丘脑、脑桥及脊髓的异常信号,有的患者还有双侧基底节区、中脑、丘脑的改变,重型病例还伴有其它部位的变化。

乙脑患者的典型影像学特征为丘脑、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异常信号。18例患者入院后24h内进行头颅MRI检查,16例异常,占88.89%。颅脑MRI平扫显示脑实质内呈单或多发斑片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FLAIR像病灶呈高信号,其中2例丘脑区病灶,2例基底节区病灶,3例脑水肿,1例主要表现为以双侧大脑额叶、颞叶的多发性、大小不一、边界不清的病灶,3例有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同时受累,病灶弥散受限呈高信号改变,相应部位ADC图信号未见明显减低,2例病损以脑桥受累为主,脑干受累1例,2种及其以上改变3例。

乙脑的MRI鉴别诊断包括肿瘤、威尔逊氏病、丘脑梗死以及Wernieke脑病等疾病鉴别,这些疾病MRI检查也可以发现双侧丘脑、大脑脚、基底节区的异常信号改变。但他们都有各自的影像特点,

如肿瘤一般包括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多数肿瘤会有周围脑组织的水肿,占位效应明显,转移瘤一般有原发灶,增强扫描时常有异常强化征象。威尔逊氏病主要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基底节、小脑齿状核、内囊及丘脑的异常信号,T2WI苍白球出现特征性的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Wernicke脑病患者出现双侧丘脑及脑干对称性病变,特点是T2WI第三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对称性高信号,乳头体萎缩是其急性期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容易与乙脑鉴别。

总之,乙脑MRI特征性表现是双侧基底节区、丘脑近似对称性的异常信号,DWI弥散受限呈高信号改变,相应部位ADC图信号等及稍高信号,可同时累及邻近部位脑组织。MRI能真实地反应乙脑中枢神经部位病变特点,为临床诊断及鉴别提供影像学依据,并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只蚊子引发的头痛:遇到头颅MRI异常信号影,记得问问病史!
乙型脑炎、乙脑、日本脑炎( JE) 的MRI诊断
注意了 || 今年乙脑不典型
干货丨一只蚊子引发的头痛----流行性乙型脑炎
丘脑病变二例误诊分析
累及双侧丘脑的 15 种疾病,你遇到过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