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白话文的推行和汉字简化是中医人才断层的主要原因
(一)白话文的推行对中医的影响
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续其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像两把匕首甩向文言文,拉开了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运动的序幕。经此一役,曾经辉煌了三千年的典雅古文,轰然倒地,元阳丧尽;曾经做小伏低了几百年的民间白话登堂入室,从此坐稳了汉语江山第一把金交椅。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下令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逐步废除文言,改用白话文。
就普及文化来说,白话文固然很是得力,但是它所承载的文化与中国五千年厚重的优良传统相比较却是较为粗浅的。
今天的人们如果想更深—步的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就需要“翻译”。于是中国有了自己特有的现象,外国著作需要进行翻译,中国人自己的名著也需要翻译。每翻译一遍,都会使原著中的一些精华无形中流失,更不要说歪曲和误解了。
到了我们这里,馒头不再是馒头,也不是被人嚼过的那样简单,而有的甚至直接就变成了垃圾,妨碍了我们的思维。这样,人们的思维也犹如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柢浅,与大地距离太远了,难以形成厚重的底蕴,终如天之浮云。
对于胡适、陈独秀、鲁迅那一代人,他们先前都受过系统的传统教育,已经通过文言在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太多的营养,而终成就他们在当时乃至后世所享受的地位,却让后人吞下了难以下咽的苦果。在今天的白话环境中,人们连“之乎者也”也懒得懂、懒得理会,这样的大师难以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汉字简化对中医的影响
再一个就是汉字的命运。当时钱玄同曾有废除汉字的主张,胡适也喊过“汉字不废,中国必亡”的口号。好在在此之前,中国汉语文字除汉字一家,别无分店,不像白话文化中国早已有之,如要废除汉字,那必得另起炉灶,虽然曾经有过“拉丁化”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化等拼造,但基本皆无疾而终。
这样汉字算是福大命大,躲过了彻底被废除的厄运。但是,简化汉字却成为此后中国文字改革的主流。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次年废除。1955年中国文改会公布《简化汉字方案草案》,两年后发表的《简化汉字表》构成了今天大陆书写汉字的基础。为进一步简化汉字,书写方便,1977年又公布了《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缺胳膊少腿难看至极。后来因为这批简体字字型过于简单,而被废除。
汉字是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产物,每个字都具有形、音、义,不仅词义丰富,且表达精炼,书写优美。今天的汉字书写简单是简单了,但是却丧失了大量象形、会意和形声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增加了阅读和理解的难度。

白话文的盛行和汉字的简化,如同两把快刀,再一次割断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今天的人们要认识未简化的汉字,来读中国古籍,需经过专门的学习。凡民国以前的文章,一概成了古董、绝学。
文化要发展,但是只有继承才能发展,如今继承遇到了障碍,许多古已有之的精华,却因为隔膜而难以发现,要一切从头做起,摸着石头过河,栽了几次跟头,才得到了与古人相同的经验与学问,并既而感叹祖先的伟大。
中医是一门尊重传统的学科,它的经典不是今天的而是古人的著作。而中医的古代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及繁体字书写的,这样今天学中医的人要读中医典籍,除非有很好的功底,一般都要借助于经过现代人“改造”的现代版本中医古籍来学习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白话文、简化字和现代汉语
張朋朋先生:反思白话文运动和文字改革运动(三)
日本人为何保留1800个汉字?
五四时期新诗对称形式变革研究(青年文学家)(刘思佳)
文言文那么难懂,为什么古人不使用白话文
穿越回古代不会文言文可咋办?不用担心,老祖宗也说白话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