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0年电气路|初心之所,上海电气的源起

说起上海机电工业发展,绕不过上海电气最早的大型企业之一的大隆机器厂。

大隆厂建于1902年,初创时,民族资本家严裕棠在杨树浦太和街梅家弄,租赁了两间平房当车间,只有7名工人,为外国商船修理小机件和调换零配件。次年,大隆厂搬到平凉路25号,租用12间铁皮木板平房,工人增至50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卷入战争,长期受扼制的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复苏,纺织业发展很快。严裕棠意识到大隆厂要逐渐与外国在华企业脱轨,转向与民族工业合作。于是他组织技术力量试制纺织机器,为整机制造打下基础。

虽然严裕棠施展浑身解数,在外商和民族企业中接到不少订单,但要实现机器厂大发展仍困难重重。为广开市场,严裕棠总是说:“我们要接别人不愿接的活,做别人做不了的活。”大隆厂对别家厂不愿接的小活零活来者不拒,及时为工厂排忧解难。但要想“做别人做不了的活”则需要技术实力做后盾。于是大隆厂要求本厂技工,在修配过程中要看在眼里,掌握机械原理,提高设计能力。在为英商恒丰洋行廉价分包纺机传动装置中,大隆厂虽获利不多,但技师们却从洋行提供的设计图纸中学到了很多关键技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上的机器厂,只要听到是大隆厂来的工人,无不翘起大拇指“买账”。

上世纪初,严裕棠让几个儿子分别去欧美和日本留学,回国后参与企业管理,便于时局变化时与不同国家打交道。如长子严庆祥赴日学成后引进了日本的管理经验,并根据市场需要,改进日本进口的产品。他代表上海资方参加日内瓦国际劳工会议后,在大隆厂实行 8小时工作制等。

严裕棠梦想在中国建立技术先进、管理一流的机器制造企业。1922年,大隆机器厂试制的织布机新品上市。因华商轻视国货,产品销路不畅。严裕棠不得已痛下决定:没人购买,就自建纱厂,自制自销,树立榜样。1925年,严裕棠租下连年亏损的苏州苏纶纱厂,采用大隆厂生产的纺机增设了苏纶二厂和一个织布厂。由于机器价格及维修成本低,使生产成本远低于其他纺织厂,连年获利甚丰。此举使其他纺织厂开始购买大隆厂的成套纺织机器。

1925年,大隆厂在光复西路5号购地70亩建立新厂。至1937年,大隆资本总额为法币50万元,各种工作母机500余台,工人达1300多人,年获纯利20余万元。当时有上海报纸评论说:“我国最先仿造纺织机器规模最大者,惟大隆机器制造厂而已。”

大隆厂的这段发展史,为后来上海电气的创业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启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严庆祥与大隆机器厂
澳门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百年长寿路》连载3:昌兴纺织印染公司纺厂(作者:黄振炳)
图忆:上海纺织百年发展的风雨和彩虹
老照片里的1950-1979年上海新貌(第一集)
澳门路:上海纺织史的见证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