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方剂证治探讨
《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方剂证治探讨
吴 军1,张祖权2
(1.四川省宜宾市精神病医院,四川宜宾644600;2.四川省宜宾市中医专科医院,四川宜宾6446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内外、上下寒热夹杂及寒
热真假方剂的讨论,认为《伤寒论》中对寒热夹杂病证的阐述
全面而系统。因此,如能认真学习《伤寒论》中有关寒热夹杂
病证的辨证、治疗:用药,领会其精意,临床上认识寒热夹杂疾
病,正确辨证和治疗用药,对提高寒热夹杂疾病及其它疑难病
证的辨证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伤寒论》;寒热并用;方剂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1-0045-02
           在《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方剂很多,有大青龙汤、桂枝二
越婢一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
草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栀子干姜汤、黄连汤、柴胡桂枝干姜
汤、麻黄升麻汤、乌梅丸、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
汤等,根据其作用的部位可以分为上焦寒热夹杂,中焦寒热夹
杂,上、中焦寒热夹杂,上下寒热夹杂和下焦寒热真假。在此
笔者《伤寒论》中寒热并用的部分方剂证治的运用体会作出讨
论,以共交流,谬误之处,请同道不啬指教。
1 属上焦寒热夹杂的方剂
有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大青龙汤的组成为:麻 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汤的组
成为:桂枝、白芍、麻黄、生姜、大枣、甘草、石膏。此二方均是
为外有表寒而里有实热而设,只不过有寒热的轻重不同而已。
大青龙汤证是表寒重而里热也重,而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是表
寒轻里热也轻,因此在临床症状、药物的组成和用量上区别很
大。大青龙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脉浮紧,恶寒,发热,身疼痛,
不汗出而烦躁者。”桂枝二越婢一汤是治疗“太阳病,发热恶
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大青龙汤中麻黄用量为六两,石膏
用量为鸡子大,而桂枝二越婢一汤中麻黄用量仅十八铢,石膏
为二十四铢,在脉象上也区别很明显,一为浮紧一为微弱,这
也证实了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为什么不能用重剂发汗的道理。 
        2 属于中焦寒热并用的方剂较多
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
泻心汤、栀子干姜汤、黄连汤等。虽都用于中焦寒热夹杂,却
在部位和虚实上还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半夏、生姜、甘草三泻
心汤均为治疗寒热互结于胃脘,因此临床均可见脾胃升降失
常之干呕、噫气及脾气不升的下利等证,以干呕为主者以半夏
泻心汤;以水气内停,食滞不化之干噫食嗅,腹中雷鸣以生姜
泻心汤;如脾胃气虚,痞利具重则用甘草泻心汤。栀子干姜
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连汤均为治疗热在上焦,寒在中
焦之证,见证各有不同,栀子干姜汤以治下后微烦,身热不去,
下利者,用栀子清胸胃中之热,干姜温中寒;干姜黄芩黄连人
参汤以治中焦寒热格拒而见吐利具甚,食入即吐之证,故不用
甘草、大枣之甘缓;黄连汤则为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
腹中痛,欲呕吐”而设,《伤寒论》第五版教材中谓“胸中有热”
为“邪热偏于上,包括胃脘,上至胸膈”,从临床实践看,胃脘有
热为多,胸中有热者少,因此临床见证也是“欲呕吐”,而无心
烦等邪在胸中之证,有些甚至只有“腹中痛”,而无其他证,临
床中应用黄连汤治疗效果良好,此以腹中寒为主,而上焦之热
不显,因此上焦见证少或无,但细心体会依然能够识别是寒热
夹杂之黄连汤证,用药只以黄连清上焦之热,而用干姜、桂枝、
法夏温中散寒,复以人参、甘草、大枣健中。
    附子泻心汤是治疗心下有热,而表阳虚,以“治心下痞,而
复恶寒汗出之证”,而且心下之热未与水饮、痰食等郁结,药以
附子久煎,而以大黄、黄连、黄芩用麻沸汤渍之,两者相合,分
温再服,正如尤在泾所说“按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
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盛,若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
热补泻并投互治诚不得以之苦心,然使无法以制之,鲜不混而
无功矣。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
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
也。”因心下之热未与水饮、痰食等郁结,故以此法治疗而取
效。此方的煎服法充分体现了张仲景在治疗上以辨证而论治
的特色。
         在寒热夹杂的方剂中,麻黄升麻汤是为上焦有热中焦有
寒而设,即治肺热脾寒之证,证见“伤寒六七日,大下之后,寸
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泻利
不止者”。因大下之后,阴阳两伤,伤其阳,则在表之寒内陷,伤
中而致脾虚气陷,中焦虚寒,出现下部脉不至、泻利不止;伤其
阴,则邪热内陷,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故有手足厥逆,邪热郁于
胸中,故肺中热,寸脉沉而迟、咽喉不利、唾脓血,以麻黄升麻
汤主之。方用麻黄、升麻以发越郁阳;石膏、知母、黄芩泻火解
毒,清解肺热,桂枝、干姜祛除中寒,两组药一清上热,一温中
寒;天冬、玉竹、当归、芍药清金润肺,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
气,令汗出而愈。此方与附子泻心汤相反,附子泻心汤治中焦
有热,上焦在表之阳虚,而此方治中焦阳虚有寒而上焦阳热内
郁之证为治疗阳气内郁而设,故除麻黄和升麻、当归外,其他
药物的剂量都很小,体现其主要作用为发散郁阳而设之意。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病未解而又水饮内结之证
而设,证见“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
寒热,心烦者”。邪在少阳,故胸胁满,往来寒热,心烦。水饮
内结少阳,故有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而但头汗出
是“少阳枢机不利,水道不畅,阳郁不能宣达全身,而反蒸蒸于
上部所致”[1]。因此在治疗上以柴胡、黄芩解少阳之邪热,干
姜、桂枝温散寒饮,在这里黄芩是为解少阳之邪热而设,干姜、
桂枝是为温散在少阳之寒饮,寒热并用以解少阳邪热合水饮
内停之证。
      乌梅丸是为厥阴病蛔厥而设,证见其人当吐蛔,静而复时
烦,须臾复止,得食则呕,而复烦,其人常自吐蛔之证。其用药
有乌梅、细辛、干姜、桂枝、蜀椒、附子、黄连、黄柏、人参、当归。
虽然本方是为蛔厥而设,但除乌梅、黄连、当归外,其余药物均
非归肝经之药,因此,本方不仅可用于厥阴病之蛔厥,还可以
用于久利而中下焦阳虚、上焦有热之证。
3 在下焦寒热真假之证的治疗中
有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和白通加猪胆汁汤,其证均为阴
寒内盛,格阳于外,除恶寒、四肢厥冷、下利、脉微外,还可表现
出阳气浮越之征,如干呕,烦,或面赤等,以附子、干姜回阳救
逆,急温其里,加猪胆汁和(或)人尿咸苦寒以为反佐,引阳入
阴,使热药不被寒邪格拒,以利于发挥回阳救逆的作用。  
        4 结语
寒热夹杂之病在临床上难以辨识,或辨识后组方用药困
难,易于形成疑难疾病,难以治愈。从上所列《伤寒论》所用于
寒热错杂之方剂可以看到,从外寒内热到上、中、下之寒热夹
杂、寒热真假,在《伤寒论》中均有论述,因此,认真学习《伤寒
论》中有关病证的辨证、治疗、用药,领会其精意,对临床上认
识寒热夹杂疾病,正确辨证用药,以及提高对其他疑难病证的
辩证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陪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9.
(收稿日期:2011-08-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神类方解伤寒》第二十一课
太阳病变证-上热下寒证之黄连汤证【48】
34.伤寒论第34条:葛根芩连汤证
《类方讲伤寒》——泻心汤类方六
经方的学习及临床应用(一)
“寒热错杂”经方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