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 | 拍好片必须砸大钱?好故事才是王道!

烹小鲜,让娱乐更鲜活!

拍大片必须砸大钱,拍好片则未必。
看过这些牛逼电影,再看看它们的成本,不难明白:大多数人拍不出好电影,不是差钱,只因为不是那块料。
《心慌方》
成本:35万美元
 
如果要推荐密室题材电影,《心慌方》系列是绝对绕不过的。

而整个三部曲中,又以第一部最为出色,后两部只敢在它奠基的框架下老生重弹而已。

整部电影只花费35万美元,与其收获的如潮赞誉和话题性形成鲜明比照。

它完美诠释了优秀的科幻电影,完全可以只靠灵感巧思撑起。

新人导演文森佐·纳塔利在28岁那年拍出了这部处女作。

全片只出现了七个角色,所有场景都局限在一座诡异而凶险重重的“立方体监狱”中。

刚开场就有一名囚徒试图逃离,被机关用一种残忍的方式处决。

故事的主线,是六个陌生人想方设法,解开密码,躲避陷阱,从这座牢笼中逃出。

同时他们要在越狱中弄明白一系列问题:

比如谁建造了这座监狱,他们为什么被关在这儿,等等。


《心慌方》的场景设计和悬念把控,的确不凡。

但令它出类拔萃的,是其精巧的角色设定,足以引发多重解读。

片中职业、性格各不相同的六人,分别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有人理解为,他们是当代社会各职能人的缩影。

也有人将他们看做人性中的各个立面。

可以说,《心慌方》完美体现了这一类高智商电影的核心魅力。

说到底,它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观众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结构,做出令自己满意的解读。

而每一种解读,都能在自圆其说之余,传递出丰富的寓言性。

《疯狂店员》

成本:23万美金
 
觉得昆汀的电影已足够话唠,推荐看看凯文·史密斯的作品。

不用多看,这一部导演处女作《疯狂店员》就够。

两个主角,在一家卖杂货和出租录像带的小店打工。

一个吊儿郎当,总戴个帽子,另一个胖一些,有些反应迟钝神经大条。

整部电影没有故事主线,只有两基友和朋友、顾客的一些片段组成。
 
要问这么一部又粗糙又蠢不拉几的电影有什么好看——它的台词实在经典。

而且每个角色都像受过报菜名训练,语速飞快。

从他们口中,不断爆出冷笑话,高能吐槽,极客幽默和荤段子。

里头有神一样的比喻,比如“他的智商比鞋子尺码还小”。

有人若无其事大谈性伴侣和sex activity的细节。

还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撕逼大战。

时时看得扶额不止。

曾经试过把里面的段子整理出来,后来发现,几乎等于直接把剧本读一遍了。
 

凯文·史密斯卖了自己的漫画收藏,捧着2万7千美金起步开始鼓捣这部片。

演员阵容纯属东拼西凑,各种亲戚朋友,甚至还有那家店主的老婆。

黑白画面,场景单一,表演浮皮潦草,配乐基本胡搞。

最能花钱的葬礼一段戏,索性拍了段动画来蒙混过关。

算上后期制作,一共23万美金的成本,赚回了320万的票房,功德圆满。

2006年还出了续集,一样的贱气十足和喋喋不休。

最大的进步,是把讨论《星球大战》变成了《指环王》,极客当然是与时俱进的。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成本:20万美金
 
一群人+一个封闭空间,俨然成了低成本科幻电影的标配之一。

影片开头,在工作十年后,35岁的哈佛历史教授约翰选择了辞职。

面对送行同事们的不解,约翰吐露了自己14000岁不死人的身份。

于是一群历史学家、宗教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纷纷以专业知识向他发起挑战,

而约翰对答如流,对于身上没有伤疤、隐瞒身份、参与历史大事件、长生不死等疑问,一一给出合理的解答。

编导的剧作功力强大不凡,而场景虽然单调,场面调度、台词设计、人物表演等细节都下足了工夫。

许多悬疑电影一剧透就失去魅力,但本片从一开始就让约翰把真相和盘托出。

剩下的部分,则是在试图证实或证伪这一事实,同时仍然保留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局转折。

通过他们的唇枪舌战,观众对人类文明的认知也发生了动摇。


影片其实很难称为科幻,我们更适合把它看作一个思想实验。

整个辩论过程,也就是变相印证了什么叫做“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具有科学和思考精神的影迷,肯定会对该片欲罢不能。

揣摩细节,发散思维,推敲证词,得出自己的结论,都是很好玩的过程。

《死亡密码》

成本:6万美金
 
对于低成本科幻片,有一个疯狂又独特的点子,就有了剧本的一半。

本片的点子是:

自然语言是可以用数字解释的,若找到这些数字的模式,可以应用到自然界万物。

犹太天才数学家马克西痴迷沉醉于数字的世界,逐渐接近了这一规律。

他发现过去十年来股票市场的波动,都可以由一套数学模式做出解释。

但研究这一密码,也引来神秘力量的阻碍,使他不断出现剧烈的头痛。

与此同时,从华尔街的金融大鳄,到犹太神秘教派,都开始纠缠他。

说到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你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梦之安魂曲》或《黑天鹅》。

而最初令他在业内崭露头角的,是这部导演处女作《死亡密码》。

虽然只花了六万美元,采用黑白摄影,却拍了足足两年,比许多一线制作还耗时。

影片斩获圣丹斯电影节的导演奖,翌年又摘得独立精神奖的最佳编剧处女作奖,让阿伦诺夫斯基进军主流影坛。


影片用晦涩深奥的混沌理论为引子,讲了一部扣人心弦的科幻惊悚故事。

非好莱坞的叙事模式成为了最大的优势,从故事设定到观念,都有叫人眼前一亮之感。

尤其是不走寻常路的开放式结局,给人一种白驹过隙间一窥宇宙之秘的玄奥。

超爽的观影体验和无穷的回味,足以让人忘掉这是一部低成本的黑白片。

《彗星来的那一夜》

成本:5万美金
 
一个彗星经过地球的夜晚,八名朋友在家中聚会。

关于彗星的不详传说为聚会平添不安的情绪,餐桌上的对话也流露出诸多蹊跷异常。

突如其来的停电后,事态的诡异渐渐超出了预料。

影片的场景完全局限在一所民宅和附近百米内的街区内,在平淡无奇的视觉表象之下,埋藏了质地坚硬的科幻内核、精深的前沿物理理论。

与其说这是一部商业科幻电影,倒更像是一段量子物理理论的具象化演示。

根据多世界诠释,生活中每个人的每个选择,都在不停地创造彼此独立的平行世界。

影片假设了这样一种情况,在彗星的作用下,这些平行世界之间产生了通道,被区隔的人群获得了互相接触的机会,并引发一连串变幻莫测的后果。

如果不是聚精会神地边看边思考,观众很快就会迷失在主创精心打造的思维陷阱中。


导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声称花了整整一年编写和推敲剧本,并且自信地宣称,观众能找出几个bug,那就是他们故意安置了几个bug。

场面调度十分精心,每个镜头都有条不紊地交代了一些相关信息,以待慢慢拼出真相,没有哪个镜头是多余的。

电影就像充满自信的侦探小说家,把所有线索抛出,公然挑战观众解谜。

也拥有一流魔术师的误导技巧,在你瞪大眼睛观察、以为奇迹即将发生时,他们早已完成了关键的一环。

来源: 网络大电影 陈秋平
最专业的行业解析,最营养的技巧分享,最实时的合作互动。
下一个电影大师就在这里诞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成本电影:全片只有一个场景,上映后收益3.5亿
旅美导演科幻微电影《先驱者》
1941年剧情电影「马耳他之鹰」约翰休斯顿处女作
他用1万美元打败了95%科幻电影
电影成功与否和投资大小无关,小成本神作盘点
影史最伟大科幻片TOP5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