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与无极的关系

一、“ 无极”源自老子

“无极”一词始于《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所以,“无极”概念源自老子。

二、无极与太极的辩证同一

前面讲过“太极”一词始于《周易》,“无极”一词始于老子《道德经》。后来,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有“无极而太极”。关于“无极”与“太极”的关系,有人认为“无极”与“太极”是两个独立的范畴,认为无极是无,太极是有,进而套用《道德经》有生于无的理论,认为“无极生太极”,先有“无极”后有“太极”。这表现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受此影响,当今不少桩功即分为无极桩和太极桩,很多人进而认为“太极拳”相当于佛家中的有为法。“无极生太极”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以图形表示:以一个空心圆表示“无极图”(图 6.81),以一个圆内阴阳两分的阴阳鱼图为“太极图”。

应当说,把“无极”与“太极”割裂开来,认为先有无极,后有太极,无极生太极,无极是无,太极是有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错误观点的根源在于不懂同一,只能想象区分、分割和对立。仔细推敲《太极拳论》中“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句话,它把“太极”与“无极”“阴阳”“动静”这些概念,通过“生”“母”等词加以对立区分开来。

仿佛这些概念在实体上可以分别存在,并且它们的产生和出现在时间上有先后。一旦理解为实有的相生关系,就意味着在“太极”这个东西之前、之外,还有一个东西“无极”;在“太极”这个东西之外、之后,才有“阴阳”“动静”。这是朴素的机械主义的思想,是不懂辩证法的表现,降低了太极的哲学价值和武学应用价值,不利于武术的习练和运用。试想,如果离开了阴阳、动静,太极将如何表现自己的存在呢?正确的观点是“无极就是太极,太极就是无极”,“无极”与“太极”是异名而同实的关系。“太极”通过“阴阳”“动静”表现出来,不能须臾分割存在,“太极生两仪”是理生而非实生。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论证:

其一,周敦颐在其著作《太极图说》中讲“无极而太极”,不是“无极生太极”。“而”与“生”一字之差,哲学思想大相径庭。脍炙人口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于《爱莲说》。《爱莲说》的作者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 被普遍认为是今天阴阳鱼太极图案的定型人,后世称其为周子。周敦颐《太极图说》开篇讲“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从而提出了一个简明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

其二,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反复阐释“无极”与“太极”的关系,认为“无极”“太极”属于二名一体,“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所以不应当理解为“无极生太极”,不能说在太极之前还有一个无极的阶段。

其三,多数人懂得“统一”,但是不懂得“同一”。“统一”是讲两个东西统一到第三个东西项下,在认知上还是区别,在方法上归根结底还是割裂和区分;“同一”说的是两个东西本身是一个东西,只是阐释的角度不同而已。

无极与太极本是一体。有无相生,有是无中之有,无是有中之无。有和无,有时候是显与隐的区别,显现的叫作有,隐藏的叫作无;有时候是主客观的区别,客观上有,我们主观上不能发现,视其为无;有时候因人而异,对甲为有,对乙为无。

三、无极太极的几何学和力学含义

周敦颐《太极图说》开篇一句“无极而太极”中的“无极”一词,被认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朱熹说“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无极”和“太极”共同构成一对本体论概念。

“无极”就是没有极限、没有极点、没有变化的状态。没有变化则无生无灭,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核心与边缘的区别,空间是匀质的,万物是相对静止的,没有相对运动,没有时间。“无极”是永恒的。

中国人的圆形崇拜与对“无极”的认识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一个方形有四个极点,即方形的四个角点。在这四个角点上方向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圆形则不同。在圆形上我们看不到明显改变方向的极点。所以,古人就用圆形代表“无极”。

圆形果真没有极点吗?其实不然,沿着圆形运动方向时刻在发生改变,所以我们也可认为圆形上的每个点都是极点。也就是说,圆形之上无处不极,无点不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圆形又是太极的象征。如此,无极就是太极,太极就是无极。由圆形扩展到球体,圆形或球体之上每一点都是均衡。每个点上都有无数个方向,每一点上都有无数的力,每一点充满着无数个极。当然,也可说每一点上都没有极,都不是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无极就是太极,太极就是无极”,因为,这正是周敦颐讲“无极而太极”的本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把“无极”和“太极”分割开来、认为“无极生太极”是错误的。

正确的图像表示应是:空心圆代表无极太极图(可简称太极图,如图 6.82)。圆内分阴阳的称为无极太极阴阳图(可简称太极阴阳图)(图 6.83)。

本文摘自邱海洋博士武学著作《中国武学》,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图说》与太极拳
传统太极拳理论的现代解读
《周氏太极图》原图考
无极之体,太极之动
6-1关于阳动与阴静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一:周敦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