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蚀刻工艺相对落后 3D NAND层或迈向“串堆叠”时代

  OFweek电子工程网讯 在增加3D NAND层时,最大的难题就是要克服芯片生产流程中对长宽比的限制,否则层数将始终无法取得突破。串堆叠技术则能够帮助我们有效解决这一长宽比难题。

  

  美光NAND晶圆

  三星公司已经开始发布48层3D NAND,也就是其第三代产品;其相当于把48块平面(2D)NAND晶片彼此进行堆叠。美光公司及其合作伙伴英特尔则掌握着32层3D NAND。西部数据/SanDisk与东芝则同SK海力士一样,都拥有着48层芯片样品。

  3D代工流程不仅涉及对2D NAND的水平层叠,同时还需要蚀刻数据通孔--即各层间的垂直传输通道--而这又是另一项挑战。一旦层数超过64层,现有蚀刻设备将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通道加工任务。

  3D芯片以基片为设计起点,在此之上使用汽相淀积工艺任选沉积的化合物作为NAND单元组件。这些沉积层形成字线,后者接入单元中的各行,而位线则在金属层中横向跨越以上沉积层。

  位线与字线间呈九十度垂直关系,同样接入一列或者一串单元。其中字线与位线的交叉点被定义为单元地址。在3D NAND晶片中,亦有多条垂直串贯穿各层,用于连接各层上的不同位线。一块三星3D NAND芯片可包含最高250万个这样的通道,其制造难度可想而知。

  在该层沉积完成后,掩模即被放置在其上,而后是进行通孔蚀刻。接下来,继续利用蚀刻工艺在各底层与基片之间切割信道。多余的材料被移除,这样通孔即制作完成。各通孔必须实现精确定位且尺寸要求均匀,通孔绝不可扭曲、粗细不均或者开过头,否则会破坏芯片本身。

  

  由Lam Research发布的3D NAND蚀刻工艺示意图。

  在长宽比方面(即垂直高度与通道宽度间的比值),当前蚀刻技术可达到30:1到40:1之间,适用于32层与48层芯片设计。而即将推出的64层芯片则需要将这一比值调整至60:1到70:1之间,这意味着对应的制程工艺还不存在。

  展望未来,3D NAND还将迎来96层乃至128层结构,其将需要更为夸张的长宽比水平--可能在110:1到120:1之间。

  NAND代工方需要等待相关蚀刻机技术的开发,或者直接堆叠现有3D晶片实现容量提升,例如将两块64层晶片叠加为128层,或者将两块48层晶片叠加为96层。两块晶片之间依靠一个金属层与位串连接线进行对接,从而实现所谓“串堆叠”机制。从理论层面讲,大家也可以将更多3D晶片进行堆叠。

  这是一种潜在的可行方式,意味着我们有机会迎来64层、96层以及128层3D NAND芯片,从而继续保证3D NAND芯片拥有理想的存储容量增长速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NAND闪存芯片封装技术综述
武汉新芯刷屏的3D芯片堆叠技术,到底是什么?
400层堆叠3D NAND芯片技术出现!
行业洞察 I SiP的前世今生(一):为何系统级封装是大势所趋?
DRAM的未来在哪里?
跑步进入Chiplet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