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名方“当归饮子”治慢性唇炎,治疗数例,皆效果明显
当归饮子疗唇炎
作者/徐书
组成:荆芥10g,防风10g,白蒺藜15g,当归10g,川芎6g,赤芍10g,白芍10g,生地黄15g,何首乌 15g,黄芪 15g,甘草6g。
功效:养血祛风润燥
方歌:
当归饮子脓疥久,
痒添血燥不能除,
四物黄芪首乌草,
荆防藜入风自消。
苦苦思索“唇炎”的治疗方
唇炎也称唇风,是唇处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各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唇部炎症性疾病的总称。根据其临床经过可分为急性唇炎和慢性唇炎两大类。急性唇炎一般发病急,主要可见唇部急性肿胀、充血、水疱、渗出、糜烂、破溃等,甚则出现浅表性溃疡,且感疼痛、刺痒灼热。急性唇炎一般从脾胃积热来治疗。
慢性唇炎一般病程较长,嘴唇干燥、脱屑、皲裂、疼痛。慢性唇炎,反复发作,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余早年接触这类患者,按照传统中医辨证方法,都无明显效果。此后多年,一直留心此病的治疗。近几年来,又有多名患者来我处求治此病。余常苦苦思索治疗方法。
有一次,饭后突然又想到此问题。慢性唇炎是以丘疹、脱皮、角化、皲裂为主症,可以归纳为中医的血虚风燥。心中豁然开朗。那么何方能治疗血虚风燥呢?
余首先想到《严氏济生方》中的当归饮子这个经典方,通知第一个慢性唇炎的患者来试用。十日后,患者嘴唇干燥、脱屑、皲裂、疼痛明显好转,继续以本方加减治疗一个月痊愈。后又用本方治疗数例,皆取得明显效果。特写出来供同道参考。
医案
孙某,女,44岁,护士。2012-10-15初诊。
病史:反复口唇干燥脱屑,微痒5年,再发1个月。患者五年前食辛辣刺激后出现口唇干燥脱屑,反复发作。在多家医院治疗,给予口服多种维生素、外用皮炎膏,效不佳。逢食辛辣刺激、天气干燥时加重。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发作,口服激素及抗过敏药效果差。
刻下:口唇干燥、脱屑、起痂皮,口角皲裂、疼痛,伴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质淡红,少苔,脉细弦。
辨证:血虚风燥
方药:当归饮子加味。
当归10g,生地黄30g,熟地黄15g,赤芍10g,川芎6g,防风3g,荆芥3g,白蒺藜15g,玄参15g,麦冬15g,黄芪10g,甘草6g,决明子10g。10剂。
二诊:唇干燥、皲裂明显缓解,患者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稍滑,脉细。上方去决明子,继服14剂。
三诊:皮损基本消退。随访半年,无不适。
考辨
当归饮子是由四物汤合荆芥、防风、黄芪、白蒺藜、何首乌组成。方中当归、生地黄、何首乌凉血活血,滋阴养血;防风、荆芥、白蒺藜祛风邪,止风痒;黄芪、甘草补中益气。
诸药合用,可养血润燥,凉血祛风,止痒。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粗糙、肥厚,色呈淡褐色,不时瘙痒,或手足皮肤皲裂。久用可减少皮肤皱纹,使皮肤红润。故想学好中医,不仅要下苦功,而且要勤于思考,小思小悟,久思大悟。这样才能在临床中取得好的效果。
临床心得
唇炎,属于中医学的“唇风”。据《诸病源候论》记载:
“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唇,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唇风》云:“此病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
故脾胃积热、外感风火、脾经阴虚血燥为本病主因,治疗以泻黄散为主方;对于慢性唇炎,余以血虚风燥作为病机来诊治,以当归饮子作为慢性唇炎的主方。在临床使用本方时,可以适当加减,伴流液者加茯苓,伴红肿加金银花。
附:《口中异味怎消除?看董建华处理口“腥、黏、涩、干、臭”之不同》
=
中医认为,口中有异味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比如“心热口苦,肺热口辛,肝热口酸,脾热口甘,肾热口咸”,本文董建华教授通过五个医案,教你如何辨证处理口中腥、黏、涩、干、臭之不同。另外,本文的亮点之一,就是看每一个医案的按语,如何用中医理论来结束口中异味的病机。
老年人口舌诸症病案
作者/董建华
简介:董建华,1918-2001,上海青浦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在中医方面的造诣尤以对脾胃病的研究最为有名。
主要学术著作:《中医疑难病例分析》《中医内科学》《伤寒论释义》《温热病讲义》《临证治验》等多部专著。
一、湿泛口腥案
姜姓患者,年61岁,男,病案号871044,1987年12月3日初诊。
睡醒后即感口中腥味,平素痰多、胃脘痞闷,食后加重,舌红苔黄腻,脉濡细。罹疾2年,胃镜示:十二指肠溃疡。证属湿浊上泛,肺胃失和。当以芳化湿浊,调理肺胃。
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白蔻仁3克,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香橼皮10克,苏梗10克,佛手6克,焦三仙各10克。6剂。
药后口中腥味减轻、胃脘稍觉畅快。守法遵方,加减服用20余剂,腥味全除,唯餐后胃脘偶觉痞满。
按: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肺,······其臭腥”,可知腥乃肺味。本例脾胃不和,聚湿生痰,痰湿上泛于肺,故痰多;晨醒口中腥气,因清晨之时,十二经气血流经脾胃,脾胃当旺之时,湿邪欲外达,氤氲之气从肺发出变为腥味;湿聚胃脘,胃气不降则痞满;湿郁热化,则苔黄腻质红,故病性为湿,病位关乎肺胃。
治疗取藿香、佩兰入脾、胃、肺经,芳香化湿;砂仁,白蔻仁芳香温煦,化浊行气;陈皮、半夏化湿健脾;苏梗入肺脾,理二经之气滞;木香、香橼皮、佛手理气和胃;焦三仙导滞以助胃降。如是则湿浊得化,肺胃得降,脾胃协调。湿浊既无内生之源,又无上泛之机,则腥气乃除。
二、湿热口粘案
陈姓患者,年 71 岁,男,病案号 87844,1987年11月22日初诊。
口中粘腻,滞涩不爽,似有物从胃中上溢口腔,舌尖觉干。病史一年,常含橄榄以缓口粘涩,然初则稍效,中则无效,后则牙痛。舌质红,苔薄黄腻而干,脉细弦,证属湿热困中,上泛口腔,治当清热化湿,理气和胃降逆。
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山栀10克,芦根20克,瓦楞子10克,香附10克,苏梗10克,佛手6克,香橼皮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6剂。
二诊:口粘好转,似物上溢感消除,牙痛缓解,仍舌尖干,大便稍干,少寐而烦,舌红苔根黄,脉弦细。湿热渐解,余邪留恋,心神不宁。当以清化和中,佐以安神。
处方:全瓜蒌15克,芦根20克,清半夏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香橼皮10克,佛手6克,百合10克,合欢皮10克,生龙牡各15克(先煎),夜交藤10克。6剂。
药后睡眠转佳,便畅烦消,口粘大愈。
按:
本例由于湿热困中,上泛口腔,以致口中粘腻;热邪伤津,则滞涩不爽,胃气上逆,则似物从胃中上逆。
舌尖干有二因:一则热邪蒸腾,劫夺心阴;二则湿阻气机,津不达心。橄榄性酸甘,食之可酸甘化阴而缓津伤之口涩,然病本究属湿热,非阴虚也,故久含反助湿增热,以致牙痛。
舌红苔黄腻而干,则为湿热之明征。湿当化,热当清,胃当降。故方取藿佩芳化湿浊;山栀、芦根清热,芦根又可生津;瓦楞子制酸以除牙痛;香附、苏梗、陈皮、枳壳、佛手、香橼皮理气和胃通降。
二诊中:湿得化解,然其粘腻之性,难以数日尽除,且热邪烁肠津以致便干;久病津不达心,以致心血不足而少寐;阳浮于上则烦躁,故设瓜蒌以清热化湿、润肠通便;百合润肺清心以疗舌尖干;合欢皮、夜交藤养血安神;生龙牡潜降上浮之阳;余药则仍守法于清热化湿、和胃通降。
三、津伤口涩案
万姓患者,年66岁,女,病案号 87571,1987年7月4月初诊。
拔牙之后,口涩难忍,大便稍干,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术后阴津受伤,虚热燔灼。当以酸甘化阴,清热通降。
处方:乌梅3克,知母10克,芦根15克,甘草3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元参10克,全瓜蒌10克,生石膏10 克(先煎),枳壳10克,藿香10克 。6剂。
药后口涩减轻,大便通畅。去石膏,入砂仁3克继服12剂,口涩大愈。
按:
本例因拔牙之后,荣血受损,阴津不足,以致虚热内生,灼伤口津所致。口乃胃所主,故治疗以养胃阴、清胃火为主。
方中乌梅、甘草酸甘化阴,麦冬、生地、元参、芦根、石膏、瓜蒌养阴降火;胃主降,故入枳壳以和胃通降,又能防诸药之凉腻易阻之性。
然何以用藿香?盖正值暑令,暑或伤津,或夹湿,均于病情不利,故用之以防,时令药也。
四、火亢口干案
王姓患者,年68岁,男,病案号8723,1987年3月2日初诊。
口干舌燥,入夜似燎,泛酸嘈杂,胃脘灼痛,大便溏薄,舌红苔黄腻中灰厚,脉弦细数。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属胃火上炎,湿热郁阻,当以清泻胃火,化湿解郁。
处方:生石膏20克(先煎),山栀10克,黄芩10克,块滑石10克,芦根20克,金铃子10克,元胡6克,苏梗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葛根15克。6剂。
药后口干舌燥减轻,入夜似燎大减,胃脘灼痛缓解,仍泛酸嘈杂,大便溏薄,苔黄腻,脉细弦。守法继治2月余,口干大愈。
按:
口干是老年人常见病症。其因有阴虚、湿热、火热等等不同。本例病人,以胃火上炎为主,故见口舌干燥,年高气血不足,入夜更甚,热邪乘势燔灼,乃发入夜口中似燎;胃火内炽,乃致脘中灼痛;湿阻气机,土壅木郁则作酸,湿热动中则嘈杂,湿趋肠道则便溏。苔黄腻为湿热之象,中灰厚乃胃火炽盛之征;脉细弦数为火盛阴伤、气滞湿阻之象。
故方以石膏为君,直泻胃火;山栀、黄芩助君泻火;滑石清热利湿,使热从小便而出;芦根清热生津;金铃子、元胡、苏梗、香附、陈皮理气和血、疏理肝脾;葛根解热生津,又能升发阳气,鼓舞脾之清阳上升,而达止泻作用。
口腥、口干、口粘、口涩诸症,历代著作鲜有详加区分论述者。然临床上,每遇这类病人,自觉症状各不相同。故三者虽有程度不同,或每兼而见之,但多以其少一症为主,甚或独立出现,临床当详加辨证。
五、肝郁口臭案
潘姓患者,年 64 岁,女,病案号 8756,1987 年 4月 16日初诊。
口臭而干,心情烦躁,少寐痞满,恼怒症剧,舌红苔薄黄,脉细弦。证属肝气犯胃,浊气上逆。治以疏肝和胃,镇心安神。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香橼皮10克,枳壳10克,佛手6克,苏梗10克,大腹皮10克,生龙牡各15克(先煎),合欢皮15克。6剂。
药后口臭减轻,神安寐泰,痞满缓解。继以原义出入 10余剂,口臭渐除。
按:
临床治疗口臭,每从食滞、脾胃积热或肺热入手。对于因气郁致口臭者,前人亦曾有所认识。
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臭候》谓:“口臭由五脏不调,气上胸膈。”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口齿兼咽喉科· 总说》曰:“热胜则口苦,寒胜则咸……劳郁则口臭。”此明确指出气郁可发生口臭。
结合本例病机分析:平素恼怒伤肝,肝气犯胃,导致胃气不降;胃气不降,逆而上行,引动腑气上冲,乃生口臭。故方取柴胡、白芍、郁金、香附疏肝理气;香橼皮、枳壳、佛手、苏梗、大腹皮和胃理气;生龙牡、合欢皮镇心安神;龙牡又有平肝潜阳之效,从而防止肝郁化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口中异味怎消除?看董建华处理口“腥、黏、涩、干、臭”之​不同
中医泰斗董建华医案|老年人口舌诸症病案—3.湿热口粘案
养阴口香合剂   口臭
白菜芦根汤可治疗口臭
芦根粥的功效
芦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