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琴说书 | 管平湖·琴中有画意,画中有琴音

管平湖先生

(1897—1967年),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画家;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名平,字吉庵,仲康,号平湖,自称门外汉;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从小随父学习绘画、弹琴,幼年丧父后,广泛求艺,拜杨宗稷为师;师从名画家金绍城,学花卉、人物,擅长工笔,为“湖社”画会主要成员之一,后任教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

管平湖祖父为苏州商人,父亲管念慈,号横山樵客,字劬安,晚清著名宫廷画家,母亲是慈禧太后赏赐给管念慈的宫女,家斋也是赏赐之物,位于东华门外。幼随父学琴,后广泛求艺,先后拜叶诗梦、张相韬、杨宗稷、释悟澄和尚、道士秦鹤鸣等古琴名家为师。

1920年,拜金城为师学画,并加入金城在北京创办的倡导传统美术的“中国画学研究会”。研究会成立的宗旨是保护国粹,其中有不少著名画家,如周肇祥、胡佩衡、王梦白、陈半丁、徐燕荪等人,都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杰出代表。同年5月4日,中国画学研究会第7次展览在中山公园董事会举行,管平湖国画作品入选参展。5月8日,参展会员合影留念。同年,管平湖的父亲去世,至此家道中落。

1926年,入“湖社画会”,将原名管平改为管平湖(因为金城先生旧号“藕湖”,其弟子均以“湖”字为号,以示纪念)。该画会是金城之子金开藩在其父创办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基础上分离出来的。独立后,正式取名“湖社画会”。同年,在中国画学研究会教授刘凌沧工笔重彩人物画。

管平湖在艺术上是多才多艺,但在生活上却是多灾多难。抗战期间,黎民百姓,饥寒交迫,作为艺术家,也难以幸免。管先生一方面对艺术进行执着的追求,而另一方面还要为生活进行痛苦的挣扎。那时,他生活穷困不堪,不得不白日教学,深夜作画,依靠卖画勉强度日。有时,为了卖一把扇面,从北城步行到南城荣宝斋。他也曾做过故宫博物院的油漆工。管先生不仅善于弹琴,而且精于制琴和修琴,现在故宫珍藏的唐琴“大圣遗音”、明琴“龙门风雨”和两个明代大柜子,都是他修整好的。

1939年,在家中教授白静武、齐鑫、杨玉丽、杨玉英人物工笔画。1940年,收郑珉中为徒。郑珉中经琴学蒙师李浴星介绍,拜在管平湖门下学习古琴。1941年,在中国画学研究会教授萧毓明国画。同年,作国画《富贵长春》《仕女图》。

1949年前夕,他的生活越发窘困,只好靠画幻灯片来糊口。虽然他过着“一箪食,一瓢饮,人也不堪其忧”的清苦生活,但他依然不放弃对古琴音乐艺术的探索,他每天坚持弹琴打谱和教学,数十年如一日,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61年,他将几十年打谱的经验都写进书中,是后人打谱发掘研究古琴曲的重要依据。同年6月,游北京香山。1962年,继《广陵散》《幽兰》之后,又发掘了《离骚》《欸乃》《长清》《短清》《阳春》等名曲。

1964年,管平湖的生平、鉴琴、修琴、打谱经验及历年来发掘的琴曲,由中国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收集整理,收录在编辑的《管平湖专集》中。

1965年,夫人赵宜珍去世。夫人的去世对管平湖影响很大,他终日郁郁寡欢,饮酒消愁,不久因饮酒过度伤其肝脏,住进北京鼓楼医院治疗。

1967年3月13日,再次因肝病复发,住进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同年3月28日,因肝硬化治疗无效病逝于北京,享年70岁。

管平湖先生的一生,是为祖国民族音乐艺术事业艰苦奋斗的一生,他在古琴艺术的探索上兢兢业业、孜孜不倦,

几十年如一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可供欣赏、研究、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优秀音乐遗产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永远值得后人深切的怀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的一个油漆工,就震惊了画坛!
中国近、现代古琴家、古琴流派及海内外的古琴琴社之三
琴意 | 戴晓莲古琴独奏《杏坛》,睹物思人,命琴而歌
古琴打谱浅释
名家 | 这位故宫油漆工,琴弹得好,画也出色
了解古琴的十个基本知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