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老照片
晚清北京的少年。美国人司戴德(Willard D. Straight),1901-1910年间活跃在晚清中国。他初到中国担任美联社和路透社的战地记者,后来被任命为沈阳总领事馆领事。本文选取了一组他在北京拍摄的老照片。
北京街头的修鞋摊子。除了记者和外交官的身份,司戴德还是投资银行家、发行商。看了这些照片,我们还得称他为摄影师。这真是一个精力充沛、多才多艺的人。
北京街景。司戴德拍摄的照片编辑成册,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现在收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但遗憾的是,他对他所拍摄的照片都没有文字说明,我们只能对他记录的场景做一些猜测。不过,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个老北京,呈现出一种“年久失修”的气象,与清王朝的衰败是一致的。
出殡的场景,看这规模,很可能是1908年慈禧去世后梓宫前往清东陵时拍摄的。
在清代北京,这种中间高、两侧低的鱼脊型道路最为普遍。虽然是在天子脚下,以石材铺设的街道实在少得可怜,绝大多数都是土路。道路之所以中间高,是因为皇帝每经过一次,就在路中间垫一层黄土,长年累月,就成了这种状况。
北京的这种土路,无论天晴还是阴雨,都给行人带来很大不便。据记载:“天晴则沙深埋足,尘细扑面。阴雨则污泥满地,臭气薰天,如游没底之堑,如行积秽之沟,偶一翻车,即三薰三沐,莫蠲其臭。”
几个男子在清扫街道。北京的街道虽有衙门管理,但实际上如同具文,没有真正执行过。行人在路上随地大小便,马、骆驼的粪便也四处可见。这条道路打扫得如此整洁,或许是为迎皇帝的大驾。
贫民聚居的棚户区。
某处皇家场所的太监。
骡子驮轿,这在清末民初的北京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驮轿前、后各用一匹骡子拉,轿杆固定在骡背鞍子上,前方有一人牵骡马,比轿夫抬的轿子更宽敞,可坐2-3人。这种方式适合长途行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晴时期最后10年的老照片:曾经的泱泱大国,却日益衰退
老照片带再现难得一见的晚清北京街道:图五是皇帝出行的“辇道”
老照片:带你看百年前真实的清朝,不要被清宫戏给骗了
1986年的北京风貌,现在的北京人看到这组老照片肯定回忆满满
【老照片】四十年代的北京街道
民国上色老照片与那些惊人的细节 最后一张看不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