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学霸的心声(二)

 全文共5119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前言

昨天,鹏尧在《听,学霸的心声(一)》分享中说:“70万的考生中,我考了400多名,大家可能觉得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甚至说是很多孩子梦寐以求的一个成绩。可我的人生道路崩塌了。”

真的吗?真的是绝境吗?又或是人生真正的翻盘?

我们继续阅读鹏尧的分享:


正文

文 |鹏尧

05


   我的大学


暑假期间,我们全家曾经讨论我考得这么差要不要去复读。最后,我爸觉得我就算再复读一年也未必有这个动力坚持下来,一暑假的挣扎之后,最终我还是去上了大学,选的专业是当时很热门的金融学。

既然没办法进入清华北大,那就尽量挣多些钱,过那种大部分人追求的有钱人的生活,只有当我有了金钱有了地位,在这个社会上我才会有话语权,我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我大学就读于对外经贸大学,这个学校在财经类学校中排名非常靠前,但我爸妈对这个学校非常不满意,在外人面前他们都羞于提起我学校的名字。

我妈害怕别人以为这个学校是个专科,我爸把不认可藏得更深一些,他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学校是“北京大学”,实际上是“北京的大学”。

大一的时候,我的成绩还不错,在学生社团里,我也过得很开心。但到了大二,因为学校的规定,大二学生要离开社团,我失去了社团这个避风港;鼓足勇气向喜欢了一年的一个女生告白,结果被拒绝了;再加上一年的学习下来,发现我确实对金融这个专业不感兴趣,想转专业,但学校基本都是财经类专业,没别的专业可选。

在学校诸事不顺,在家又不敢说出来,在高中的朋友面前还要维持以前那种无所不能的样子,重重压力之下,我再也撑不住了,我开始逃课,沉迷游戏,黑白颠倒,足不出户,全靠外卖度日。

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我的微信运动记录平均每天只有100步左右。我妈经常因为这件事打电话问我,我就撒谎说我上课不带手机欺骗她。

白天沉迷于游戏世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关上电脑,整个宿舍只有我一个人醒着,我会想很多很多,在游戏中得到的快感很快消失殆尽。

想想同学们都在努力学习,而自己白天一天什么都没做,只是在电脑前坐了一天,我就会越加痛恨自己,越发觉得自己的人生彻底没希望了。

辗转反侧之中,不停地质问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

后悔,为什么高考前不好好复习;

后悔,为什么初中的时候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好的心态;

后悔,为什么小学时要跳一级;

直到最后,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

无数个夜晚,我想过自杀,想过死,但我不敢,并不是因为畏惧死亡,而是因为找不到一个体面的死法。

我怕我死后别人对着我的尸体指指点点,我更怕我死后我爸妈会彻底崩溃。

假期回家全家开车出游,我有时会想,如果出现一辆卡车把我们全家都撞死,这大概是我感到最舒服的结局。

浑浑噩噩之中我迎来了大三。

相比大一的我,我胖了40斤,背上了七八门的挂科,和所有朋友断了联系,心如死灰。每天重复着游戏——外卖——睡觉的生活,期末考试时卷子上对我来说最难的一道题就是任课老师姓名,因为我根本就没去上过课,假期回家时我就拿着P过的成绩单糊弄父母。

但这些最终没瞒过我爸妈,他们假期会趁我不在家偷偷看我带回来的书,发现这些书全都一片空白。

于是,在大三上学期的最后,他们来到了我们学校,找到了我们的辅导员,然后带着所有的情绪推开了我宿舍的大门。

我又在学校体会到了那种如坠冰窟的感觉,我全身冰冷,大脑一片空白,那一瞬间我失去了所有情绪,像死人一样跟着他们来到了宾馆。我忘了他们那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当时只觉得,一切都无所谓了。

在北京的几天里,我爸妈一番商议,又是看似温柔地给了我几条道路选择,就像我高考之前,他们给我的选择是上清华还是上北大一样,这次他们给我的选择,是出国或者考研。换句话说,常春藤,或者清华北大。

因为大学前三年的成绩水分太大,常春藤没戏,最后我唯一一条出路只有考研

像高中一样,我妈继续留下来陪读,我则每天去上考研辅导班。但还没上几天,我就又不想学了,考上研又怎么样呢?

大学前两年半,我每天看着同学们来来往往、忙忙碌碌,表面斗志昂扬,内心满是迷茫他们也都和我一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追求的无非是我之前追求的那些东西:金钱,权力,漂亮的伴侣,永远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我的很多同龄人都有一个追求:财务自由,就是赚到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一大笔钱。

但当时的我就意识到,财务自由只是一句空谈,一句自欺欺人的谎话罢了。即使有了那么多钱,内心也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大家追求的,无非是从一个小笼子走到一个华丽的大笼子罢了。

想到这些,我就没有任何动力去考上这个研究生,每天装作去上考研班无非是哄爸妈开心,内心难受的时候,就写到我的日记里。

和之前一样,我妈再次偷看了我的日记,这次她终于意识到了,我已经不是开不开心、想不想学的问题,而是想不想活的问题了。

06


   我的爱与幸福


于是她开始四处打听心理咨询机构,2016年,她遇到了爱与幸福。

我妈最初开始学习的几个月,每天喊口号,写心赏。最开始我并不相信这些,每天看着她写心赏,喊口号,我只觉得吵闹,甚至还有一些厌烦。

在我最辉煌的时候,他们对我都从来只有否定,在我低谷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心赏?

我不相信。

我妈几个月的坚持下来,我慢慢对这个环境产生了一些好奇。我有时会去幸福吧走走,有时候会去参加北京的沙龙。

当时我处在状态最低迷的时期,体重超标,不修边幅,衣柜里只有黑色衣服,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参加沙龙时,依然有人愿意倾听我、心赏我,人生第一次,我感受到了被心赏的感觉,我越发想走近爱与幸福。

2016年8月,我们全家一起参加了北京30期基础班。

在基础班上,听着郑老师讲的内容,我的内心激荡不已,我觉得这么多年,终于有人在台上讲出我想说的话了,他讲的很多内容,我在家里都说过,但没人听我说的话。

不知道哪来的力量,我举手打断了郑老师的讲课,要了话筒走上讲台,当着几百人的面质问我爸妈:为什么同样的内容,你们从来不听我的,为什么郑老师讲课你们就听?是因为他是权威吗?因为他有地位吗?你们有没有想过,我才是你们的孩子啊!”说着说着我泣不成声。

我拿着话筒看着台下,爸妈站在几百个人中,不敢抬头看我的样子,心情十分复杂,不知道是发泄后的快感,还是对他们的心疼,但我感觉到,这是二十多年来,我爸妈第一次认真听我说话。

第二天讲跳坑游戏的时候,郑老师邀请我上台当志愿者,当讲到“一起跳坑”的时候,他把我托举了上来,我看见他蹲在地上,顺手就把他拉了起来,他对着台下说“这个孩子多么善良”。

郑老师的这句话我半信半疑,但又特别感动,我很少被人说善良,尤其是前一天我刚上台指控了我爸妈,我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就是“聪明”“成绩好”。

模糊中我有种感觉,也许在别人眼中,我并不是我认为的那个样子的,我可能不是除了成绩外一无所有的人,也许我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差劲。

后来我又参加了研十二,参加了满军老师的青岛之旅,在各个活动中我都表现得很温暖,去拥抱别人,去满足各个家人的需求。

现在想来,对当时的我来说,爱与幸福是唯一能让我证明自己存在的地方了。

不过无论我在爱与幸福内如何尽力去表现自己,不管我在这里收获了多少温暖,我最终都要去面对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我该如何毕业?到了大三下学期,我已经挂了12门课,同时学校有一堆杂事需要我去处理。

这些都不是参加参加活动,去幸福吧坐坐就能解决的。

我又陷入了新一轮的焦虑,虽然不像之前那样每天想着自杀,但内心总认为自己做不到,12门课太多了,我想逃避,想在幸福吧里打打工,想办一年延期毕业。

有一天晚上,我又在幸福吧遇到了郑老师,跟他谈起了我内心的困惑。

郑老师对我说了一段话:“大学毕业的清考,并不是你以后找一个工作的敲门砖,而是你第一次像个男人一样,真正去直面人生中的困难。”

这句话,打破了我一直以来脑海中的链条:考入重点中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上重点大学,拿了文凭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

人生就好像一个链条,每一环都只是为了下一环做准备,无论这个链条有多么精美,在链条上奔跑的我都在不停地试图去向别人证明自己,向父母,向老师,向同学,向整个社会,我还没想过我可以告诉自己一些什么。

郑老师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我决定为自己拼一次试试。

大四的一年中,尽管还有断断续续的缺课,但我真的开始面对了自己大学前三年落下的一切:重修,听讲座,刷听力,做志愿,完成实习报告……

一年的时间,我干完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终于在大四毕业的时候,我拿到了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的绝境翻盘。

07


  我的工作


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一家国企,朝九晚五,工作稳定。

工作到第二年就有外派出国的机会,在单位我也拿到了北京户口,单位的大boss又是一个亲戚,如果留在那里,前方可谓一片坦途。

但是在单位越久,我越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我看着同龄人在尽力向上爬,追求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薪水;

我看着中层领导夹在上下之间两难抉择,活在上级的责骂与下属的不理解之中;

我看着公司上层虽然事业风生水起但是家庭问题重重,每天努力的工作不知是真的热爱工作还是只是为了减少回家。

虽然年龄不同,境遇不同,但他们和过去的我也没什么区别,人人都戴着面具,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将真正的自己深深地隐藏起来,时间好像从来没在他们的内心中留下任何印记。

这是他们想要的人生吗?

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

如果不是的话,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这些问题在我心中徘徊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我尝试了种种办法,想要从这些疑惑中摆脱,我尝试过学习新的技能,尝试过一年时间读了五十多本晦涩难懂的心理、哲学等的书籍,大量接触过不同身份的人,但我始终没找到一个答案。

直到2018年5月的爱与幸福家国情怀专题研修,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在这次专题研修课上,郑老师讲了自己曾经的经历,他也曾经追求功利,但教育让他逐渐找回了自己的初心,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郑老师的故事给了我很大触动,他曾经让我有力量站了起来,现在他又给我推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一个不为证明自己,甚至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的世界。

课程中,我不停地询问自己:

我的发心是什么?

我想要做的是什么?

我想到了自己大学的时光,想到了自己身边的同龄人们,我的心里有了一个声音,我希望我的同龄们,以及比我小的弟弟妹妹们,不要像我一样再去经历漫长的痛苦和迷茫,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束光,在身边人陷入黑暗时可以照亮他们。

所以课程之后,我就做了一个决定:辞职,跟郑老师申请来到颐和。

 主持人恬恬心语:

在鹏尧老师的分享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人生仿佛一个链条,每一环都是为了下一环做准备。”

如果说鹏尧老师之前的人生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链条,人生都被安排在完美的轨迹上,那高考的失利让他的链条崩断的那一刻,是把这个破碎的链条坚持画完,还是寻找另一条路?

很显然,前几年的他是没有找到答案的,他一直追求的一个信念般的目标一下子崩塌了,人生就像失去了信仰。

每天靠外卖度日,微信运动仅100步,衣柜里全都是黑色衣服……这是他极度讨厌自己的一个方式,就像我们刚刚看到鹏尧老师提到这段经历的时候眼眶湿润了,那个时候的他太让人心疼了。

我也曾有过一段被迫暂停下来的经历,那时候的我每天晚上都会偷偷拿出练习册来刷题,就像着魔了一般停不下来。

因为我不知道除了学习,我还能做什么,抛下“学习好”,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完全无用的人。即使周围所有父母老师同学都在说我好,都在说我们好,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好。

我相信链条的崩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幸运,给我们一个机会去审视我们的人生除了重复画一个又一个精美的圆,还能做些什么。

分享中还有一个地方,让鹏尧老师情绪激动,就是他说在郑老师的课上,二十年以来,爸爸妈妈第一次认真听他说话。

我看到了一个渴望被看见的鹏尧,就像他从小那么努力奔跑努力做到“好”,只是为了爸爸妈妈可以开心,为了满足周围人的期待,他怕爸妈失望,所以努力做到爸妈期望中的样子。

可是他一直在内心呐喊着渴望被看见,他渴望有人能和他一起坐下来,好好听听他讲话,听听他内心真正的声音,而不是被要求、被期待活成那个完美无缺却不是真实的他自己的样子。

从绝境中翻盘,是继续所谓的坦途吗?最后,鹏尧老师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选择——到颐和当一名普通的老师。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如此做,从前不敢没有光环的鹏尧老师,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意味着主动打破了光环,来到颐和也意味着从零开始,那我们接着听鹏尧老师讲述他正式成为一名颐和老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自己活一次
儿行千里时
潇湘原创之家‖卢奔 我的求学心路
读书可能改变不了命运,却可以改变人生
世间是世间,我是我
《为政篇》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