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厉害了!川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冯小明荣获“中国诺贝尔奖”

该奖项成立于2016年

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

下设三大奖项

↓↓↓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单项奖金高达

100万美元

重点来了……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小明以其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的杰出成果,与马大为、周其林分获物质科学奖

走进获奖者

冯小明,有机化学家,四川大学教授。1963年10月7日出生于四川省武胜县,籍贯四川武胜。

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兰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小明院士主要从事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手性医药、农药和具有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在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新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工作。设计合成了具有柔性烷基链接的C2对称性双氮氧酰胺化合物配体,建立了结构多样、中心金属种类丰富、可满足不同反应需求的手性双氮氧-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库;利用自主设计合成的手性催化剂,实现了多种不对称催化新反应,包括第一例不对称催化α-取代重氮酯与醛的反应(被冠名为Roskamp-Feng反应);发展的新型手性催化剂和不对称催化合成新反应,为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高效、高选择性方法,并被用于手性天然产物和手-物的合成。

发展新的化学反应及合成策略是现代化学和分子科学的基石之一。化学工作者在创造新物质的过程中,催生、带动和促进了诸多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包括新药研发、香料工业、材料科学、基因测序等领域。同时,合成化学为人类在分子水平认知物质世界和生命,提供了重要方法和基础。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合成化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原子之间成键和断键提供了多种模式。然而,实现键的断裂和形成的精准性和高效性高度依赖于可以有效促进反应并控制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的催化剂。

基于理性的分子设计和创新的思路,马大为、冯小明和周其林分别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催化剂,极大地促进或改变了几类重要有机化学反应的发展。其中,冯小明设计合成了系列手性双氮氧配体及催化剂,以优秀的对映选择性实现了多种手性Lewis酸催化的碳–碳成键新反应,为一些重要生理活性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方法,在国际上学术界和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化学诺奖:不对称(手性)的有机催化
[首藏作品](6954)矢志追求“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物与科研】四川大学冯小明课题组Org. Lett.:D−A氮杂环丙烷与异腈的不对称[3+1]-环加成反应构建手性氮杂环丁烷
西南地区首个!四川大学获批重大项目,院士牵头,直接经费6000万元!
2018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袁隆平等7位科学家获奖
科普 | 诺贝尔奖与不对称合成的那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