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朗德苗寨之十二道米酒上山村
.

  西南少数民族,人人爱喝酒。粮食是可贵的,水是生存的必需品,最好的粮食和最清冽的水才能酿出最好喝的酒。酒便成了精华,是敬天地、神明、祖先的必需品,是阴冷下雨天驱寒的必需品,是引吭高歌表达情感的必需品,是有朋自远方来的必需品。不喝酒,不是朋友。苗寨都是米酒,不是外面劣质勾兑的酒精饮料。喝不坏,最多就是喝醉。
  要喝的。
  喝的不是酒,是苗族人的传统和热情。
  外头跑的人,入乡随俗最重要。
  朗德在雷山县西北部、苗岭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离凯里很近,只有二十几公里,离雷山更近,只有七公里。山寨门口有一条河,朗德是苗语,意思是河流下游。朗德有几大名号,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芦笙之乡。车停在村口风雨木桥,正在下雨。扛着机器急奔几步,在桥下躲雨。抬头望村寨,群山环绕,云雾蒙蒙,吊脚楼鳞次栉比。深吸一口气,简直要醉氧。
  朗德最有名的风俗,便是拦路酒。一共十二道,每道两小碗。从公路开始直到进寨门楼,而山寨下是盛装的苗族姑娘端着盛满酒的大牛角。千万不要用手碰到这个牛角,正确姿势为伸头撅腚手背后,喝一口说谢谢,便可以蒙混过关。苗家人虽然好客,但不会强人所难。如果伸手接了牛角,不好意思,酒都是你的,一定要干掉。虽然他们已经”厚道“的将水牛角换成了黄牛角,但盛满也接近二两,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美好的风光都在梦里啦。红光满面,抬腿进寨子。

不喝酒是过不去的,姑娘们雄纠纠又气昂昂

寨老们在吹芦笙


  苗族的是不是蚩尤的后代?
  说到苗族,不能不提到蚩尤。传闻蚩尤是苗族的祖先。
  《史记》十二本纪第一便是《五帝本纪》写道:“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意思大概就是轩辕黄帝很牛,很强悍,谁不听话就揍谁。炎帝不听话照打不误,打到听话。诸多的诸侯里,属九黎族部落酋长蚩尤最凶暴——相传蚩尤是炎帝姜黎的后代,蚩尤与同母弟八人,连其自己在内共是九人,均姓黎氏,号称“九黎”。于是黄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就'战于涿鹿之野'和蚩尤死磕。磕赢了,对手被杀死,天下太平。传说蚩尤活动于今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北部地区,打仗输了便南下,和诸多的部落杂居融合在一起,因此,又称蚩尤是南方苗瑶民族的祖先。
  看起来好似是贤明君主平叛一样。实则是上古时期实力相当和势力不分你我的两大政治军事力量,分别是东部的“九黎集团”和西部的“炎黄集团”。涿鹿这一仗也就成了成者王侯败者为寇的早期范例。《太白阳经》载:“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是兵起于太昊,蚩尤始以金为之。”也就是说,就兵器而言,他们是最早使用金属兵器的部族,更有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的能力,部落强悍无比,民间亦有传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哪里有什么正义邪恶。
  据说山东省巨野县有蚩尤墓,主墓在阳谷县,被称为皇姑冢。

独行的苗族老人

开心的苗族老太

背着银饰

蓝布衣衫,头顶头巾的苗族大哥

88岁的苗族老汉正在抽烟

另一群七十多岁的老汉,最右边的82岁

坐在台阶上的苗族妇女
这是他们日常状态

头戴大红花的苗族女人

鼓,太阳被鼓槌打成了金色。十二道光芒。

身着盛装

戴满银饰

  载歌载舞“长裙苗”
  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也被称为长裙苗,寨中有个铜鼓、芦笙场。场里模仿古代铜鼓面太阳纹的图案,以青褐色鹅卵石和料石铺砌成十二道光芒,朝着十二个方向伸展,一根杆子立在广场正中央。旁有博物馆,很多苗族老汉坐在边上吸烟,聊天,白白的眉毛呵呵笑,我问老爷爷您高寿?老爷爷说88岁。看起来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山清水秀果然长寿。旁边的老人说他是打过仗的,很厉害。村子后头还有杨大六的故居你不去看看?方言浓重,我听了好几遍才听出来,我问杨大六是谁?老汉说那是我们苗族的英雄。百度了一下,杨大六,丹江人,咸丰五年,参加张秀眉领导的苗民大起义,为义军主要将领之一。
  不一会儿,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跳舞了。寨老们也吹起了芦笙。民族朋友就是欢乐。芦笙一个比一个高大,据说在过去,青年小伙子会不会吹芦笙,吹得怎么样,能不能跳芦笙舞是姑娘们择偶的重要条件之一。据说盘古开天地的时候,苗族祖先靠狩猎为生,捕获鸟兽并没有那么容易。当时一个心灵手巧的苗族小伙,在林中砍下树木和竹子,做了支芦笙模仿鸟兽的鸣叫和动作,吹跳起来以引诱各类鸟兽。从此,人们每出猎均有所获,于是芦笙舞就成了生活的必需而世代相传。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芦笙舞确实模仿模拟很多鸟兽的形态,不得不说,无论是不是传说,也都凝聚着苗族先民的智慧。

跳起民族舞蹈

吹起芦笙

有个鼓,有个木盆。木盆扣上去和拿起来,音色便不同。

  沿袭传统的古老村庄和非遗手艺人
  在山寨人民跳过舞之后,我注意到有人快速的把红色小片片分发给每个人。原来是公分。  在之前这样的模式只从老人嘴里听说过。八十年代的“公分制”管理模式沿用至今不是愚昧,恰恰是实用。能歌善舞的村民每个人都参与表演,他们从每场表演的报酬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活动经费,而剩下的大部分(80%?忘记了)按照“公分”发放。那,主要演员分数多,群众演员分数少,演出的多了,自然就要通报全村,那么不就是基层财务公开吗?
  衷心希望发展旅游的同时,这片小山村能找到自己的良性发展之路,而不是抛弃传统,变通改革一味的钻到钱眼儿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悖论,但却不是发展的必然。

贵州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光宾

照片上正在打造的银器,被嵌在松香之上。
  朗德上寨至今说苗语,至今保留着酿酒,刺绣,做银饰的传统。看完歌舞,我们遇见了雕刻银饰的非遗手艺人杨光宾。苗银锻制工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杨光宾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掌握了一套十分娴熟的银饰制作技艺。杨光宾介绍制作银饰大致要经过化银、铸料、成型、錾花、焊接、清洗的工艺流程。
  先将银料熔化,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等零件,便依据所要求的花样,打制出精美纹样再焊接或编织成型,最后放入白矾水中煮,再用布擦亮。这其中,最难把握的是錾刻与焊接,苗族银饰全部纯手工制作,机械做出来的饰品远远比不上手工的灵动、独特。屡屡获奖的杨师傅,现而今大部分作品都被珍藏在博物馆,或是艺术研究院。
照片上正在打造的银器,被嵌在松香之上。

杨光宾作品

  雷公山下排卡寨芦笙的第五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第一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首位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莫厌学。他把芦笙从几个音发展到了20个音,即是传承,又是创新。

  芦笙,古称卢沙,是中国西南部地区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吹奏乐器,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竹管一般用白竹、紫竹、苦竹制作。芦笙的大小形态因各民族的使用习惯而略有不同。苗族最常见的是六管芦笙,而莫师傅16岁开始学习芦笙制作,一做40多年,从未中断。应了他的名字,莫厌学。

寨老们吹的便是苗族的芦笙。
  现而今年轻人很少再有会吹奏芦笙的,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莫师傅担心的是手艺和芦笙吹奏会失传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是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莫师傅打破陈规,细节无保留的教了很多土地,为的就是保留苗族的历史,传承了苗族的文化,很多孩子从小就是在芦笙中,歌声中长大,也曾是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生活中最重要的媒介。
  衷心希望这项古老的手工艺,永远的保留、传承下去。
  以上,闲言碎语话苗寨
  2015.11.1 于剑河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一年到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和朗德苗寨,我只拍下几张照片
人文净土,朗德上寨
朗德上寨,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
郎德上寨,08奥运火炬传递曾经从这里走过的地方
中国第一个民俗风情村寨游览地,因交通不便,导致几乎无人问津!
凯里最后的夜晚,我吃到了路边野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