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ESC2015年会上的抗高血压药物亮点



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于8月29日-9月2日在英国伦敦正式举行,会议发布了4项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纳入试验的药物包括LZC696、螺内酯、替米沙坦及半剂量阿米洛利 半剂量氢氯噻嗪等,均获得阳性结果。


LCZ696:夜间降压和抗动脉硬化效果显著


PARAMETER研究结果表明,与ARB类药物奥美沙坦相比,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LCZ696(缬沙坦/sacubitril)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


伦敦大学Bryan Williams博士表示,与现行常规治疗相比,LCZ696可能在心脏病、脑卒中和心力衰竭预防中更具保护作用。Williams博士团队另一个重大发现是,LCZ696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令人振奋的是,而夜间血压恰恰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强预测因子。


PARAMETER研究共纳入了454例合并收缩期高血压与高脉压差的心力衰竭高风险患者(平均年龄为68岁)。Williams博士指出,当出现动脉硬化时,主动脉压升高比臂压升高进展得更快。因此,探究LCZ696是否比ARB类药物更能降主动脉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中患者随机分为LCZ696组(200 mg qd)和奥美沙坦组(20 mg qd),治疗4周,随后双倍剂量治疗8周。研究的主要终点为观察12周后患者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较基线水平的下降幅度;次要终点为中心主动脉脉压(CPP)、24h动态肱动脉和中心收缩压(SBP)较基线水平下降。


观察12周后,与奥美沙坦组相比,LCZ696组CASP下降3.77 mmHg(P=0.01),CPP下降2.4 mmHg(P=0.012);与基线值相比,两组24小时动态肱动脉SBP与中心SBP均显著下降。具体为LCZ696组肱动脉SBP下降4.1 mmHg(P<0.001),中心SBP下降3.3 mmHg(P<0.001)。此外,夜间时两组的血压指标下降更明显。


PARAMETER研究中设置,若患者的血压未能充分控制,则在12-24周观察期间可加用其他降压药物。结果显示,奥美沙坦组患者加用药物的比例明显高于LCZ696组(47% vs 32%)。


另外,Williams博士团队对所有纳入病例的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这一指标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发现LCZ696组中动脉硬化程度基线值最高的患者其颈-股动脉PWV改善更多。这一结果恰恰印证Williams博士此前的假设,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经LCZ696治疗后主动脉的下降可改善动脉硬化程度。


Williams博士总结说,PARAMETER研究是一次成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验证了对于合并收缩期高血压与高脉压差的心力衰竭高风险患者,与ARB类药物相比 LCZ696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


他同时认为,这次研究的数据与结论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对于合并动脉硬化的老年人,降低其收缩压和脉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与心力衰竭风险,在这方面我们仍在竭力追求;可喜的是,LCZ696代表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新进步,其比现行所有治疗在降收缩压与脉压方面更显优势。


利尿剂的半量优势(0.5 0.5>1):更高的疗效,更少的副作用


英国高血压学会在ESC2015年会上展示的PATHWAY-3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用全剂量的某种利尿剂相比,两种半剂量利尿剂联合使用可明显减低患者血压,且副作用更少,并将这种方案推荐为需服用利尿剂的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


剑桥大学Morris J. Brown博士指出,利尿剂的半量联合优势的确是降压治疗的重大发现。Brown博士解释说,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本作为一线降压药物,但近年来出于其增加糖尿病风险的考虑,使用量逐渐下降。主流的假设学说认为,噻嗪类药物增加糖尿病风险主要由于其排钾作用,尽管保钾利尿剂(如阿米洛利)不存在这种风险,但使用过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的血钾水平。


另外,保钾利尿剂与排钾利尿剂的半量合用,在控制血钾波动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联合排钠作用,这是单用任何一种利尿剂都无法比拟的。阿米洛利-HCTZ(氢氯噻嗪)所发挥的协调稳钾、联合降压作用,使其在PATHWAY-3试验中取得喜人结果。


PATHWAY-3试验共纳入399例需利尿剂治疗的肥胖高血压患者(平均61~63岁),均合并出现代谢综合征的至少一种症状,随机分为阿米洛利单用组(10 mg,n=132)、HCTZ 单用组(25 mg,n=134)或半量联合治疗组(阿米洛利-HCTZ,5mg-12.5mg,n=133),持续12周;随后各组剂量加倍,继续治疗12周。


主要终点显示为阿米洛利组与HCTZ组的糖耐量试验(OGTT)与基线值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阿米洛利组葡萄糖水平降低,而HCTZ组上升。整个研究期间,两组患者血糖平均差异为0.55 mmol/L(P=0.009)。与此相反,半量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糖较为稳定,与HCTZ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0.42 mmol/L;P=0.048)。


次要终点显示为两单药治疗组血压控制情况无显著差异且均在可接受范围内,阿米洛利组降低14.7 mmHg,HCTZ组降低14.0 mmHg,半量联合治疗组患者血压降低最为明显,与HCTZ组相比降低3.4 mmHg(P=0.007)。


Brown博士指出,PATHWAY-3试验结果表明阿米洛利是一种优秀的降压药,其降压效果与HCTZ相当,且与HCTZ半量联合可获得联合降压、优化降糖、协调稳钾的一石多鸟效果。


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绝对赢家


英国伦敦大学主持开展的PATHWAY-2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联合应用三类降压药仍不能理想控制血压的患者(难治性高血压),附加螺内酯和利尿剂能有效增加其他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研究者Bryan Williams博士表示,该临床试验结果证实,螺内酯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当之无愧的赢家,并且应该作为难治性高血压首选的辅助治疗药物。这一结果具有广泛的国际相关性和应用意义。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的Williams 博士指出,PATHWAY-2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索洛尔以及多沙唑嗪相比,螺内酯在有效降压方面展现出压倒性胜利。该研究结果指出,形成难治性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水钠潴留,即便在已经采用基础利尿剂治疗的患者中也存在这一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首次为难治性高血压研究建立了一个清晰的药物治疗体系,该研究结果将可能对高血压治疗指南和全球临床诊疗推荐产生影响。


Williams博士表示,在PATHWAY-2临床试验之前,缺乏强有力的研究证据支持有效的控制血压的药物方案,并且越来越多的观点也认为目前不存在对难治性高血压有效的药物方案,但PATHWAY-2研究的结果却发现,通过使用一个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老药就能使大部分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实现血压控制。尽管目前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由于近年在高血压治疗中逐渐减少了利尿剂的使用剂量,因此有研究推测难治性高血压或与机体水钠潴留有关。


PATHWAY-2研究对比了两种高血压治疗方案,一组为使用多沙唑嗪减少动脉阻力联合比索洛尔减少心搏量,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利尿,比较分析后者是否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


研究纳入了314例使用最大剂量三联降压仍出现耐药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既往的治疗方案为: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联合钙离子阻断剂(CCB)和噻嗪类利尿剂。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在此基础上寻找有效降压的辅助药物。


研究中血压未控是指非糖尿病患者静息状态收缩压≥140mmHg,糖尿病患者≥135mmHg,或家庭自测收缩压≥130mmHg。在基础降压治疗上,患者随机分组,接受12周的螺内酯(25~50mg)、比索洛尔(5~10mg)、多沙唑嗪缓释剂(4~8mg)依次治疗或安慰剂/比索洛尔/多沙唑嗪随机顺序治疗。


研究采用自动血压测量仪连续4天在病房及家中监测患者基础血压,并且在每个治疗周期后6周及12周观察患者血压情况。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治疗的家庭自测平均收缩压。而门诊检测收缩压是次要终点事件。


分析结果显示,螺内酯组患者家庭自测收缩压比安慰剂组降低8.70mmHg(P<0.001),比多沙唑嗪进一步降低4.03mmHg( P < 0.001),比比索洛尔进一步降低4.48mmHg(P < 0.001),与比索洛尔/多沙唑嗪联合治疗相比,进一步降低4.26mmHg(P<0.001)。


总体而言,螺内酯使将近75%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显著控制,并且使将近60%的患者达到了严格血压控制标准(P < 0.001)。螺内酯对60%的难治性高血压有效,而比索洛尔和多沙唑嗪仅对17%和18%的患者有效。除了安慰剂在门诊血压测量时表现有效,而家庭自测血压无效以外,临床血压测量结果基本能反应家庭自测收缩压水平。


Williams博士指出,这是第一个使用家庭自测血压而不是门诊监测血压作为患者的主要结局指标的研究。而家庭自测血压不仅能减轻安慰剂效应,并且能消除一部分患者因就诊紧张导致的虚假血压升高,也就是白大褂效应。


本研究的结果挑战了既往我们认为的难治性高血压靠药物不能有效治疗的观点,并且提示排钠利尿剂治疗能促进排钠排水,很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替米沙坦: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优于非ARB类药物


根据替米沙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大型生物标志物研究(ATTEMPT-CVD)的结果,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替米沙坦相比非ARB类药物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更有利。


日本Kumamoto大学的Hisao Ogawa 博士在ESC 2015年会上报告了ATTEMPT-CVD研究结果,指出该研究首次证实ARB类药物与非ARB类药物相比更好地改善2个心血管疾病(CVD)生物标志物。然而在心血管或肾脏事件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


ATTEMPT-CVD研究评估了替米沙坦和非ARB类药物对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浆脑利钠肽(BNP)的影响。研究在分别在日本168个研究中心开展,并将患者随机分配至替米沙坦治疗组(n=165)和非ARB降压药组(n=613),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


主要终点为UACR和BNP较基线水平的变化。次要终点为其他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包括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血清脂联素、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高分子量脂联素。另一个次要终点为基线到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时间,复合事件包括脑血管事件、冠脉事件、心脏事件、主动脉/外周动脉事件、糖尿病并发症和肾功能恶化。


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两组血压控制效果相似,但ARB治疗组与非ARB治疗组相比血浆BNP升高幅度更小,而UACR水平下降幅度更大。到第36个月时,ARB组UACR水平下降12.2 mg/gCr,对照组下降4.1 mg/gCr(P < 0.001);并且,ARB治疗组的血浆BNP水平升高0.5 pg/ml,而对照组升高了3.8 pg/ml(P = 0.044);ARB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但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HR 0.71, P = 0.14)。


在次要事件中,血清脂联素在ARB治疗组中较非ARB组有更大幅度升高(P = .041),提示心血管健康状况更好,以及eGFR在ARB治疗组中降低更明显(P < .001),提示肾功能损伤更小,而其余生物标志物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


Ogawa博士表示,目前已知eGFR小幅度减少并不能提示不良预后,可能与临床关联不大,且脂联素与eGFR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关系不大,但基线UACR和BN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高血压患者中这两种标志物与心血管和肾脏风险的关联及其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大一:高血压的终身治疗方案,史上最全解答!(下)
高血压的终身治疗方案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路径
整整10年,才找到高血压的真正病因……
特殊类型高血压该怎么用药对抗?
高血压诊治中常见的十大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