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大智若愚”的核心原素!



我们通常讲的“大智若愚”,原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是指具有才智出众的本领但并不处处表现在外,粗看起来更好像有些愚笨的样子,不露锋芒。智慧才学与愚蠢笨拙,本来就是两个极端的东西,是一个矛盾体。智者就是智者高人,本该就是“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亘古不变。聪明人原本就应该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缘何要假装成糊里糊涂低调守愚?

 

国人的传统智慧“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去到周地,向老子问什么为礼。(孔子对礼很有研究,老子是周朝管理文卷的官吏,于是孔子问礼于老子,想从老子那里了解三代的礼。)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何况真正的君子时运济则采取行动,若时运不济没有人用你,把铺盖卷顶在头上扶着走吧。我听说,真正会做买卖的商人自己并不显露,把财富深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真正的君子德行非常之高,外表好像呆呆的笨笨的。你(现在动不动就谈礼)把你的骄傲和多欲的心情先去掉,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和过多的志气也去掉,这对你一点益处都没有。我所能告诉你的,也只有这样了。”

 

孔子出来,跟弟子说:“我知道鸟会飞,知道鱼会游,也知道走兽会跑。会跑的可以用罗网罩起来,能游水的可以用钓竿勾钓起来,会飞的可以用弓箭射。至于龙,则是我没办法知道,龙乘着风云上天。我今天见到老子,老子是不是龙啊!”孔子把老子比喻为龙,而且有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可见孔子对老子是何等的敬重。这次去到周地问礼之行,使孔子大开眼界,大长见识。

 

中国古代儒道一家,价值观理念志趣趋同一致。圣贤孔子老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言行举止。“上善若水”,水是自然界中最最聪慧智慧的东西。如果人类学习不向身边的“水”讨教智慧知识,你哪有可能获得最高的聪慧和才智?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顺乎于环境,于自然无所违也。虽然,水得到所有生命体的认可和颂扬,可它从来不摆谱邀赏,不居功自傲自我吹棒,反而是放下身段,不做声响默默陪伴万事万物成长。分明是世上最高智慧的代言者,却心甘情愿服侍他人。你说“水”傻不傻?愚笨不愚笨?愚不可及……?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他人所不愿意呆的地方或者卑微低下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天地”大道理的。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和冲突。水有这个本事,所有生命物质都不能够离开它的给养,水完全有资格可以居高位,对其他生命物种发号施令的。明明是有能力与他人一争高下的,它却主动放弃不争。你说“水”笨不笨?愚蠢不愚蠢?蠢不可及……?

 

是你傻,还是水傻?是你笨,还是水笨?水,只关心奉献,对所有生物做出最大贡献,帮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茁壮生长,而从不关心回报,也不计较得失。万事万物蒸蒸日上,水向下流动。万事万物节节爬高,水避让寻找低洼地,处下呆着。结果呢?“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正是因为水“处下不争”,才能够得到全天下的拥戴。如此绝妙的“大智若愚”

 

老子所谓“处下不争”,可不是消极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遵循祖辈圣贤们教导,中国人一直在模仿学习水“难得糊涂”。“糊涂”之所以“难得”,是因为不糊涂的人,非得糊涂不可。人在江湖,世俗社会是一个纷纷扰扰,喧闹嘈杂,充满争斗、权诈、是非、诱惑的世界。许多人陷在“物役”、“物累”的困境中不得自拔,许多人在名利缰绳的束缚下,失去了灵魂和自由,痛苦焦虑。相反人“糊涂”一点,或能保持一种安宁坦荡,一种悠然自在。内心清醒外表则要糊涂,该清醒的时候则一脑袋门清,不该清醒的时候则假装糊涂。

 

人深藏不露,宁可外表显得愚笨一些,也不可显得太过聰明;宁可约束一下,也不可太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趾高气扬;宁可谦让一点,也不可太过激进。低姿态是最佳的保护之道,强在弱中取,进在退中求。孔子讲中庸,老子尚无为。千百年下来,中国人崇尚的是隐忍与含蓄,忌讳是直露和张狂。主动示弱生存是一种大智慧。鼓励处事妥当圆通,因为圆的外层表面受压力最小,可是张力却最大,可塑性也最强。所以“圆”在外力重压之下,恐怕最安全最可靠,稳妥长命。“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韩美林先生语)。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描述: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

 

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天尹”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葛亮的大聪明。假装糊涂示弱,保全性命是上上策。

 

武松“醉”打蒋门神,手握酒杯,仰脖而干,身子东倒西歪,步履轻漂虚浮,蒋门神于漫不经心之际,鼻梁突然吃着一拳,尚未回过神来,眼额又遭一腿。当蒋门神终于醒悟这绝非是酒鬼的“歪打正着”之时,其身已受重创而无还手之力了。“醉拳”之厉害,在于一个“装醉”,表面上看来跌跌撞撞,偏偏倒倒,踉踉跄跄,不堪一推,而其实呢,醉醺醺之中却杀机暗藏,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时,却挨上了“醉鬼”的狠招。

 

真醉和装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愚者,和装愚者是截然相异的两种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是醉在“虚”处迷惑对手,而拳击在“实”处招招致命。装愚的,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及要害无关大局,而精却是“精”在“精气神”节骨眼上,事关性命大事。俗话说“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半开半醉”也就是慎防“全开全醉”,从“全开全醉”中主动示弱,积极谋略“柔弱”后撒。

 

生活中,你常可以见到满大街外表“糊涂”的中国人:威武不屈是他,能伸能屈也是他;理直气壮是他,奴颜婢膝也是他;富贵不淫是他,及时行乐也是他;坦诚相见是他,逢人只说三分话也是他;随遇而安是他,争权夺利也是他;独善其身是他,唯利是图也是他;见义勇为是他,少管闲事也是他;耿直是他,圆滑也是他;多疑是他,轻信也是他;古板是他,灵活也是他;尚礼是他,缺德也是他;中庸是他,极端也是他;节俭是他,排场也是他;抱团儿是他,窝里斗也是他;挑刺儿是他,打圆场也是他。太多这样的人和事,看似矛盾重重,云里雾里是非难辩,实则乱象中不乏隐含有些大道理。

 

糊涂是假,精明是真,揣着明白装糊涂更是绝对的真精明。“大智若愚”,重点在那个“若”字,“若”意味宁可成为愚钝柔弱。柔弱的目的不是承认失败,而是寻求成功旳机会,“柔弱”最终可以战胜“刚强”。龙,够神通广大强悍非凡的神灵,国人心中的图腾动物,也还是要经常地隐藏自己,时而能大能小,时而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身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藏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施展韬光养晦之策,在帷幄中运筹取胜的策略,以等待中掌控全局的时机。更何况是你我一个普通凡人,在繁杂的人群堆里谋生存发展。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孔子参观鲁桓公庙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宇的人说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是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叹道:“唉,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孔子的弟子追问老师,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孔子说:“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自己聪明智慧,要保持愚笨的样子;功劳覆盖天下,要保持谦让的样子;既勇敢而力气盖世,要保持怯弱的样子;财富拥有全天下,要保持谦逊的样子,这就是所谓谦让了再谦让的办法。

 

不争为争,天下莫能之争。智者退可独善其身,进可兼济天下。大智若愚的人,憨厚敦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有点迟钝,有点迂腐。大智若愚的人,宠辱不惊遇乱不躁,看透而不说透,知根却不亮底。大智若愚的人,大智在内若愚在外,将才华隐藏很深,给人一副混沌无知的样子。实际上,他们站的是高处,望的是远处,操的是心力,用的是心功。

 

水,深藏在地下形成地下水和地下径流,有谁讲得清?有谁道得明?西方人看得懂也好,看不懂也罢,中国人学习实践水智慧5000年,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做法,也有自己欣赏的一套“好”与“坏”标准。水有深藏不露的特质,忽明忽暗若隐若现,什么都在那里明摆着,什么都是阳谋,没有阴谋。透明不透明取决你有多大的本事看清楚,你整得明白就好,看不明白也別指望别人告诉你全部真相,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完全透明的,模糊不清是一种常态,一种正常状态。

 

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大智若愚”和“上善若水”的背景深处,清晰可以见到有“水”的影子和深刻影响力。

 

(文/王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讲的什么
论语连载(143)《雍也篇》第23章,“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读书 ‖ 你以为的未必就是你以为的
​上善若水任方圆——老子智慧【18】
唬人的国学十二道 全面剖析,正本清源
《忍经》中的13句精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