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贵州最具魅力的民族村寨”——荔波拉片瑶族古寨

天马良驹 原创

 

离开大七孔渡口,沿樟江左岸下行数公里再向左侧乡村公路上行数公里,便来到心仪的荔波瑶山瑶族乡拉片村“瑶山古寨”(瑶山瑶寨)。瑶山瑶族乡政府驻该项人口最密集的拉片村,旅游车停在瑶山瑶族乡政府门前的停车场,下车步行约百余米,就是瑶山古寨寨门口。

瑶山古寨是拉片村乃至瑶山乡、荔波县典型的瑶族村寨。瑶山乡拉片村,是瑶山乡政府所在地,属一类贫困村,距荔波县城32公里,全村区域面积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2亩(田322亩,土390亩),全村共辖12个村民小组,357户,总人口1539人。拉片村主要居住瑶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而瑶族又根据服饰特点分为白裤腰、青裤瑶、长衫瑶等,其中,白裤瑶是瑶山瑶寨的主要民族。

白裤瑶因该民族男性身穿青灰色上衣和白色裤子,以及女性身挂“两片摇”和白色间条花裙而得名,因此,白裤瑶又称“两片瑶”。他们的妇女不管是老少都没有内衣胸罩一类的穿戴,上衣就是用一条长方形的自己纺织的粗糙麻布从中间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形成前面一片和后面一片的特制‘衣服’,而且两侧也没有什么遮挡,遇到劳作、舞动或风吹时前胸和后背的两片布匹都会随风或运动摇摆,胸腹部和背部都会显露无遗,因此,两片瑶妇女有‘前一片后一片,中间风光无限’的美媚。迎接客人的歌舞队、礼仪队、导游等都是如此。

不过,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新一代的年轻女子、媳妇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戴胸罩或在“两片摇”内穿内衣,冬天时候也基本都会穿内衣等。当然,接待游客、歌舞表演、导游等除外。

我们一行几个车约百余人一到古寨门口,2个20余岁的瑶族男青年就分别跨步把自己肩上的猎枪伸向天空——“砰”、“砰”,鸣枪表示对远方客人的欢迎。

紧接着,站在古寨门口石雕像间成“一”字排列的10多个瑶族姑娘、媳妇分别上前给我们敬酒。我们不少人均接受敬酒——酒是瑶家自己酿造的米酒,香醇平和,无辛辣刺激,男女偕宜,也表示谢意。

随即,古寨瑶族导游把我们引进了古色古香的红木青瓦“瑶族文化展示厅”。展示厅分为正大厅、左厅、右厅等部分;展示内容有瑶族同胞的劳动、生活等实物工具、用品,以及瑶族同胞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及爱心人士对瑶族同胞关心、帮组并走向发展致富、奔小康的珍贵史料。通过导游的讲解和数百幅图片和文字资料的介绍,我们对瑶族同胞的苦难历史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亲善自然、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民族村寨地处黔桂边缘,与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毗邻。全寨120多户630余人,除瑶族外无其他任何民族杂居,是一个纯瑶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

该寨地处黔桂边缘,是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属南方喀斯特地区岩溶地貌,紧靠荔波县大小七孔景区,特殊的地貌与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景观融为一体,气候宜人,环境幽静,置身其间,心旷神怡,是渡假避暑的好去处。

瑶山瑶寨居民以“白裤瑶”为主,至今仍然完整保存“白裤瑶”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拥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建筑文化(禾仓、吊脚楼)、服饰文化(蜡染、刺绣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鼓文化(猴鼓舞已列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陀螺文化等为世人所惊叹,是乡村民族旅游、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的理想之地。

瑶山白裤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是一支长期深居高山密林,过着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狩猎民族,至今仍保存着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远古遗风,因其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而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赐予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之称。又因其崇拜太阳神,信奉百神灵,图腾与远在大洋彼岸的印第安人极为相似而被外界称为东方印第安人

每逢春节,各地群众自然聚集到拉片,举行民间各种文体活动,包括陀螺、射箭、刺绣、斗鸡等项目的比赛。拉片村还组建民族歌舞表演队,完善猴鼓舞,自编打猎舞、民族服饰舞等节目。拉片的陀螺队和民族歌舞表演闻名远近,曾经代表贵州参加省内外各种运动会和歌舞表演,在陀螺项目和歌舞表演中屡获金奖。

而瑶山瑶寨保存的瑶族传统建筑风格,以粮仓最具代表。粮仓呈圆柱形锥顶,盖以茅草,尖顶捆扎装饰成宝胡芦形,下是储粮的圆形仓库,四周用竹篾编成一个大的圆柱体,直径约2米,高约2.5米,形如大囤箩。圆仓开有一小门。凡收获的粮食,晒干后全都放进圆仓里去。圆仓的底部用四根木柱等距支起,底部用木板镶拼严实。圆仓离地面2米,仓下空旷通风,可使圆仓内粮食不致郁热受潮霉变。在圆仓底部木板与托起圆仓的木柱的交接地方,每柱各用一个外表十分光滑,高约35公分、直径约30公分的彩釉陶罐倒扣在柱顶部,有的用4块光滑、平薄、边长在2尺左右的四方石板代替,主要是用于防止狡猾的老鼠沿着木柱攀爬进圆仓,因此,这种仓又称为“坛脚仓”。这种建于村旁户外的圆仓,具有防火、防鼠、防潮等多种功用。圆仓之下,还是瑶族孩子们互相传授、切磋、学习刺绣技艺、玩耍的好地方。

瑶族服饰仍然保留民族传统特色,以自己纺织、蜡染布匹为主,男性上衣下裤(长衫瑶除外),女性上“两片摇”或衣而下为裙。衣服、裤子的边缘多为蜡染、刺绣花纹或图案,裙子则均为刺绣、蜡染花纹、图案。贵州少数民族是把历史穿在身上的民族之一,瑶族也是如此。瑶族服饰的花纹图案均与其自身的历史迁徙、图腾崇拜、生活习俗等有关,如条形花纹表示迁徙过程中涉过的河流,险峰山川表示历经的艰难,动物或骨骸表示对祖先或某种神灵的崇拜等等。观赏他们的服饰,不仅是欣赏瑶族姐妹的纺织、蜡染、刺绣、剪裁等精妙艺术,也是在阅读和感悟瑶族的历史。

从展示厅出来,迎接大家的是服饰展示观赏点,也可以采购一些简朴的工艺品。喜欢民族服装摄影的男女,穿瑶家、苗家日常服装照相免费,穿华丽服装照相15元一套,不计较多少张,而且可以穿在身上游览古寨直至到观赏民族歌舞表演。

观赏古寨下来,就是露天民族歌舞表演场。整个场景为椭圆形,表演台与观众席成对称分布。表演台高1米余,有近百平方米,后侧围圆弧型多级台阶,之后是绿草坪,分别树立《族约》碑、《村规》碑;台上后面中间一个大鼓,两侧则是各挂一套钟鼓;台前两侧各一套多层次牛头崇拜组合。

表演台前半圆环形构筑观赏厅多个连成一片,均为亭台式构造。观众可自寻座次。

第一个表演的节目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猴鼓舞,反映的是瑶族的起源和初期生活状态,接着是铜鼓舞、狩猎舞、耕作舞、感恩舞等10多个瑶族歌舞。整个歌舞分别展示了白裤瑶、青瑶、长衫瑶不同的文化,特别是通过木鼓手击打出的鼓点节奏鲜明,20位姑娘小伙组成的表演队还展示3支瑶族不同的服饰和农耕文化;而

欢歌喊太阳原生态演出剧深受游客欢迎,这对传承瑶族文化、打造旅游亮点、带领群众致富具有重要的作用。

瑶山瑶族古寨一游,我们对瑶族历史文化、生存现状、发展未来均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古寨与众不同的魅力。正式如此,瑶山古寨入围2011年“第九届民族运动会?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

瑶山古寨集历史人文、自然环境的特点于一身,凭借这幽美迷人的环境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她将更加享誉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瑶山古寨,原始社会遗存的活化石(4)——贵州8日(20)
百里瑶山、神秘连南——广东最美丽少数民族县
走完贵州,我想在这8个古寨都安一个家
“千户瑶寨”与瑶山的未来
*古村落*——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董蒙村
神秘的白裤瑶寨 | 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