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徽州,有一种爱叫火熜

我小时候家贫,在包产到户之前,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吃的是玉米山芋,寒冷的冬季,母亲在一只大菜篮里铺上两件破棉袄,那就是我温暖的摇篮。稍大一点,母亲让同一个生产队的浩叔给我编了个精致的小火熜,从此,我就和所有旧光阴里的徽州人一样,享受着火熜所带来的爱和快乐!

火熜里的母爱

我的母亲是个勤劳坚韧的女人,每个冬日的早晨,当我还在梦乡的时候,她就起床烧火做饭了。待我醒来的第一眼,准能看见床边摆放的一个火熜,火熜上,烘着我的土布棉鞋。一脚伸进棉鞋,一股暖意霎时窜至全身,连同整颗心都一起被暖意包围,至今想起,这种妈妈的温暖依旧能够让我悸动,幸福地难以自持。

对于徽州农村里的孩子来说,寒冷的冬日里,火熜是一种无法割舍的依赖。火熜小巧便携,取材方便,用处良多,几乎家家户户都人手一个火熜,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可以没有钱,没有厚的棉衣,但绝不可能没有火熜。每天早上,冒着严寒去上学的孩子们,必人手一个火熜,大家成群结队,你追我赶,在清冷的乡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对于年少的我来讲,冬天是最容易懒床的,而且,我读书的那个年代,学校在一个大祠堂里面,祠堂夜不闭户,小伙伴们之间常常以第一个到校为荣,所以,当我起床晚的时日,母亲总是早早地准备好一个火熜,火熜上放着一个米粿,米粿上是一大块母亲自制的豆腐乳,豆腐乳用牙签似的的竹桠插着,任凭我跑,米粿和豆腐乳也难以掉落。正是由于母亲的这个小妙招,我常常能争得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

到了中午回家,我是见不到母亲的,母亲要么到很远的山上挑柴去了,要么还在地里浇粪拔草,她的午饭就是一个冰冷的玉米馃。虽然见不到母亲,但我依旧能感受到母亲的拳拳爱意,家中的八仙桌上,一定摆着一个火熜,火熜上,盖着母亲的毛巾,里面是一个被烤得滋啦作响的玉米馃,馃香飘逸中,我一面烤着火熜一面狼吞虎咽,很快,大快朵颐中,脚热了,肚子饱了,心情美了。

晚饭,是一家人最重视的一顿饭,常常是母亲主厨,而我充当烧火官,烧火官不仅要烧好火,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畚火熜。畚火熜是一门技术活,如果家里人多,一顿饭的火是不够一家人烤的,这时就要事先往火熜里填炭,填满炭的火熜则放在炉灶边排队等候。待到火烧旺后,从柴火边一点一点用火锨把火畚到火熜里,一面畚要一面转动火熜把火压实,这样的火才经烤。畚完火,还要用草木灰盖住炭火,让火与空气有所隔断,不至于短时充分燃烧。这火熜,就是一家人晚上的取暖工具。要是赶上过年,哥哥嫂子们都回来了,畚火熜的任务就更加艰巨,我二哥就常常要烘两个火熜,手一个脚一个地坐在椅子上,乐呵呵地说:“老伯我真是太快活了!”

到了晚饭后,一家人更是离不得火熜的,就连洗脚也是离不开它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里常常一家人共用一块毛巾是常有的事,洗脚没有擦脚布就更正常了,我还记得家里掰玉米时撕下来的玉米苞都是舍不得扔掉的,那是一家人一年如厕的“纸”。所以,每当洗脚时,火熜就派上了用场,洗完的脚往火熜上一放,那可是又暖又容易干爽呀。

依稀记得晚饭后的母亲会一边烤火一边纳鞋底陪着我在小木屋里写作业,昏暗的灯光下,母亲常常变魔术似的从火熜里拿出红薯、芋头给我解馋。最奢侈的是我家的老母鸡下了蛋,母亲会偶尔拿了蛋放在火熜里烤给我吃。烤蛋很讲究,如果火力太大就会爆破,爆破后鸡蛋流了一火熜,任你再馋也吃不着。所以每次母亲都会很小心地在火熜里挖个小坑,把鸡蛋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放在坑里,然后在大头上轻磕出一个小洞,让它慢慢烤。烤鸡蛋的香味特浓郁,每次我都是把口水咽了又咽,可母亲还没把蛋烤好。烤熟的鸡蛋蛋白外焦里嫩,蛋黄软糯可口,此时,母亲会细心地拍去鸡蛋上的炭灰,小心地剥除蛋壳把鸡蛋送至我的嘴边,而母亲呢,却舍不得吃一口,在我的央求下,也只舍得啃啃被剥除的蛋壳,一脸慈爱地说着:“你看,我吃着呢!”

心满意足的我写完作业即哈欠连天,此时,母亲总会微笑着劝我:“你这只小猪别急啊,等我把被窝烤热了你再上床。”母亲把被子掀开放上火熜又盖上,不一会儿被窝里就暖烘烘的,有时,母亲还会让我在被窝里边烤火熜边听跟她学民谣、讲故事,想来,我能言善辩的本事一定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基础的吧。不过现在想来这样的举动真是太过危险,但在那样的年代里,或许也是无可奈何的取暖办法吧。

其实因为火熜,我家也酿成过一次大祸

那年我还在读学前班,一个本家的老太太去世了,爷爷去吃饭,也许是喝高了,晚上在烤火熜时不小心引燃了被子,于是火就从爷爷的房间蔓延开来。据说那天晚上来了好多人救火,可我却在熟睡中浑然不知。第二天早上起来,只见爷爷躺在大门背后的躺椅上,房间里一片狼藉,至此,爷爷就老年痴呆不认识家里人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母亲在夜间烤火熜就更加小心了,每次等一家人睡熟了之后,要么把火熜放在堂屋正中,要么把火熜压上石头砖块放在门背后,一来避免火灾,二来,保留第二天的火种。

火熜,温暖的代名词,但是为了在冬日里能烤上火熜,徽州人是从年初就要开始准备的,这份辛劳,贯穿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在徽州人家的锅灶旁,往往摆放着一只带盖的深坛,这坛里没有酒没有腌菜,是专门用来熄炭的。在烧火的时候,我母亲就经常叮嘱我:“遇到硬火的时候要熄炭。”所谓硬火就是硬木烧出来的炭火。熄炭其实很简单,但又有技巧,说它简单是因为只要把炭火畚出来放入坛中即可,说有技巧是因为放入坛中的炭火一定要盖上木盖与空气立即绝缘,防止燃烧,如若不然,不但当日的炭火无法保存,连同昔日所熄的炭都会被燃烧殆尽,使得前功尽弃。就这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母亲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地不放过一个硬木炭火,视若珍宝般地把他们悉数收入坛中,我们才能享受寂冷的冬日里火熜中那融融的暖意,也才能吃上春天里用炭火烘干的鲜美的笋干。

火熜,徽州人烤火的工具,但自从经过了母亲的手,火熜就成了一条爱的纽带,一种深刻的记忆,一份难以磨灭的乡愁。

特别鸣谢
文:落英缤纷
摄影:落英缤纷,山风,玉兔

摄影:清泉,学生作品

走吧感恩2019,年会召集令
绝美的红杉林—落羽杉湿地公园
徽州容溪秋色无边,网红胜地美景如画
云深不知处,世外有古村-歙县小溪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雪:围炉取暖,炭红薯香
《本草纲目》炭火
煨辣椒———最令徽州人口齿凝香的美味
画火御寒
户外烧烤秘籍
沿盆与火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