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防控四要四不要
1、疫情报告要重视,不要害怕会过度!


        非传染科医生说像SARS,我们第一时间不应该是急着避谣,而是应该立即进行专业、科学的排查,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戴口罩、先对可疑者进行隔离。排查要快速、重复、准确。谣言不过是狼来了虚惊一场,但是,如果不警惕、不先防范,真的狼来了就要丧命的。回顾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扩散过程,我们体会深刻。因此,只要医护人员怀疑是新发传染病或疑似曾经的严重的传染病,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先隔离,再排除,不可掉以轻心图侥幸。
        看来新制订《防疫法实施细则》时,要针对大类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的上案途径,上报处理要分层对待,不仅是专业防疫医生、传染科医生可上报,对一般医生、一般医护人员、非专业公众人员也要有上报通道,这样不失警惕性,也就不会进入“谣言”通道。

         重点强调:只要医护人员有怀疑要先隔离再排除!不要掉以轻心图侥幸!

2、怀疑对象要隔离,不要怕引起轰动!

        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出现了很多“怀疑对象”(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仅采取了居家观察,没有实行有效的医学隔离,也没有对出现病人的街道社区小区或楼栋进行封闭隔离,其中,不乏有最后确诊的病例,他们成为流动的传染源,感染了更多的人,说严重点,这是在“培养”传染源。 因此,对“怀疑对象”必须进行医学隔离。如果担心隔离和封闭造成“小轰动”,而不敢采取行动,那么迎来的将是传染源大范围扩散、疫情迅速蔓延的“大轰动”。
        重点强调:只要有过接触史发不发热要隔离,不要居家自行隔离,说严重点,这是在培养传染源!




重点强调:既然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凡与确患者有确切接触史的,不仅要测温,还是配合X线胸透。


3、解除观察要检测,不要单靠测温。
目前,对密切接触者或可疑暴露者的医学观察期限为14天。医学观察期间,由指定的管理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没有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即解除医学观察。已有报道,发现有在医学观察期解除后发病的病例,以及潜伏期超过14天的病例,以及体温正常的病毒携带者。因此,笔者建议在解除观察时,不要单靠体温正常一个指标,对无症状者,最好增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这一指标。



4、防疫要科学,消毒防护不要太过度!
         一般情况下,病毒在相对湿度75%下,病毒表面蛋白在空气中两个小时会失去粘附能力,也就失去了感染活性(感染能力)。但是,一个个“两小时”传染源“接力赛”,排成了长队,新冠病毒表观的存活时间,可能就不是两小时了,也不是两天,或14天,或24天了,具体时间是要看开放传染源的密度和病程组合长度了。因此,我们采取的以应急响应措施,包括时间,也可能要不断调整,做到科学防疫。
         只要讲卫生、勤洗手,不吃生食,保证食品不污染,粪口传染的可能性就极少了。不必人人都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医护人员、检疫人员等除外);口罩也不必一次就废了,只要没变形、不潮湿、无异味,还是可以重复使用几次的。
         对于空气消毒,局部空间用紫外灯即可,不必喷洒含氯消毒剂和酒精。这样的过度防疫,不仅污染环境,过多吸入消毒剂,还会造成肺或呼吸道损伤。人员应在消毒剂沉降后再进入室内。消毒剂使用不当,还会造成人为灾害,比如,喷洒酒精导致火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加强正确使用口罩和规范做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科普知识宣传的通知
中国古代如何防治瘟疫
「烟云江湖」百余年前,东北鼠疫肆虐,首创人、路隔断的中国医生
声 音 |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不适当的隔离措施应当调整了
航班防疫分级标准公布,机组人员如何做?
新冠疫情 防疫知识科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