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幸福的本质是什么?
userphoto

2022.12.18 福建

关注

厦门   尤德才

     我以为,“幸福”的本质是指所思所做处于和谐状态中。

     即幸福是处于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身心和谐等所思所做的和谐状态。和谐才能产生1+1>2幸福状态,越和谐幸福感越强。不和谐产生1+1<2不幸状态,这就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腰缠万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身居高位的显贵不见得就比街头的小摊贩幸福,关键是身心所思所做与所处环境是否和谐。

 幸福主要特性:

       一、幸福是动态的,因时因环境不断变化。今天“幸福和谐”了,明天不一定“幸福和谐”,我们经常看到某些名人明星结婚时,现场郎才女貌、恩恩爱爱,合家欢乐所展现的幸福画面,可曾几何时,又痛苦地吵着要离婚;贫穷时,财富增加幸福感越强,但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最终可能出现人们的财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独幸福除外。甚至开始腐朽堕落了,人们越来越空虚或无聊,幸福感越来越弱。为此,人们就要在精神修行等非物质财富方面追求,使之与财富和谐,幸福感才会增强。

        二、幸福是有层次的,没有标准。每个人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环境不同,生活实践的维度也不同,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不同层次的人幸福感不同,境界也不同。有人说有汽车别墅才叫幸福;或有人的幸福是找份好工作;有人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子孙满堂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拥有很多金钱就是一种幸福;科学家和游戏玩家以自己所迷醉的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为幸福;还有的人认为精神富足才是一种幸福;谁敢说,古人没有物质丰富和高科技产品,就比现代人更没幸福和自由?……。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总结出幸福三个层次,第一种,追求财富和满足各种欲望的生活幸福。第二种,政治生活。参与公共事业、参与政治活动也可以实现幸福。第三种,思辨生活的幸福。这三种层次,可以归纳为:动物层次幸福、常人名利层次幸福、圣人智者精神层次幸福。人与动物的区分最本质是人有思想、会思考,讲道德等精神活动。

       1、动物层次幸福:即追求财富和满足各种欲望的生活。如果以物质金钱的成功和和满足各种欲望的生活作为幸福的标准,这种幸福往往是短暂的,并易成为欲望的奴隶,难获得长久的幸福。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有一句名言: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就像是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很难有长久的幸福。

      2、常人名利层次幸福:追求荣誉,名利权力。但这些取决于外界授予者,而不是自有的,被动的。荣誉和名利权力也要相应承担责任的压力,甚至在名利场上的角逐会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但幸福应该是人们固有和自由的,而不是轻易能被取走的东西。有没有一个办法,没有外面给予荣誉名利也很开心,而是天天身心自由,做自已喜欢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3、圣人智者精神层次幸福:这是一种求知和追求精神信仰的生活。其意义在于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超越动物性,乐在其中,不致沦为行尸走肉,是身心和谐最高层次,其幸福更能持续长久,是幸福最高层次和境界。

       孔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惟有读书求知的思辨生活才是为自身的选择,读书可以随时随地,不会出现打麻将打牌“三缺一“状况。不靠外物外界给予的幸福更能持续长久,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心灵更会处在永久祥和之中。如学佛的法喜,即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禅乐,它比七情六欲的乐,更微妙,更持久,更真实。

       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尽管一生的生活很艰苦,靠给人打磨光学镜片为生,但他乐在其中。是因为认为幸福不是感官的享乐和财富的满足,而是一种精神的幸福和心灵层面的自由快乐。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越懂得探索无穷宇宙奥秘,越能够获得一种幸福、快乐,其道德的水平就越高,也越容易超脱和释然。

      事实也如此,佛祖、老子、孔子、庄子、弘一法師等古今中外智者圣人,大都放下美好生活,不被外在物质名利权力所束缚的,选择一条看似痛苦的修行之路,却享受那种无法言语,自由无拘遨游宇宙太虚的快乐幸福。

三、获得持久幸福两个原则

      1、大道至简原则:生活越简单,活得越轻松。有钱人未必幸福,但智慧的人会寻找到幸福。悟道之人,逢苦不忧,是遵循古人讲,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真正智者不会以物质金钱和奢侈生活作为追求幸福的标准,注重享受精神生活的日子。今天住茅草屋里,很快乐;明天有机缘住在五星级饭店里,一样也快乐。否则,人生肯定有高潮、有低谷,当我们低谷的时候,回不去了,你可能就崩溃了。宽裕而简易知足生活更易获得持久幸福。

      或者说,追求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攀比,追求时尚、花天酒地的物质生活。原因在于是比别人过得更好时,快乐就远离我们了,压力就越来越大了。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主要原因是把钱、物质享受、追求时尚这个奴役工具刻在灵魂里了。盲目的追求物质的享受,追求品牌服装车子,不知不觉中沦为了物质时尚的奴隶,于是各种各样的奴隶,车奴、房奴、卡奴,什么奴都来了。还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虚伪和哄骗。失望烦恼空虚就无法避免,让人活得心力交瘁,并把孤独寂寞看作不能忍受的生活而痛苦。而智者会把独处时的寂寞作为一种享受,自得其乐,远离烦恼,使人更加睿智和幸福。

      2、中道中庸原则: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极其相似。不是数学上的“中值”,而是从人的理念、情感和行为等层面去强调要适中、适度。既不要过度与放纵,也不要不及,过度和不及都被称之为恶。如自信就是骄傲和自卑的中道中庸,骄傲是一种过分的状态,而自卑又是一种不足的状态。自信才是最为适度和适中的最佳状态而获到幸福,骄傲自卑会影响幸福和社会和谐。

     如人的欲望,西方人认为,欲望是满足幸福的源泉,激发进取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欲望是善。但佛学、印度哲学则认为,欲望是挫折和烦恼的根源,欲望是恶。其实,欲望本身无所谓善和恶,说欲望是善或恶是有条件的。若从事物发展方面看,欲望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事物发展,是谓善。若欲望放纵,造成人们的对立抗争爆发,导致生命和自然的破坏,或欲望不能实现,造成挫折和烦恼,欲望由善变恶,是谓恶。由此可见,过度和不及都被称之为恶。遵循中道中庸原则有利于获得“善”,继而利于心灵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从而获得持续的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仰:《我们为什么不快乐》自序——关于幸福,我们知道什么?
[慧语]平常的幸福与快乐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幸福就是简单
幸福感来自内心和谐
工作不为名利,只为享受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