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必定成为超级大国

厦门    尤德才

       三十年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颇为自信地安慰西方人说:“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国,因为中国没有可以输出的普世价值观。”此话太武断了,因为她不了解中国文化。

       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大国主要取决于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力。因为文化的影响不同于政治与军事,通过武力与强制的手段来迫使人就范,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且影响力总是有限的,它只能作用于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时期。精神文化的传播不受国界、民族、语言以及时间的限制,它可以影响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思想信仰和价值取向。被黑格尔称赞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的拿破仑,在临死前说:“我曾经统领百万雄师,现在却空无一人;我曾经横扫三大洲,如今却无立足之地。耶稣远胜于我,他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过尺寸之地,他的国却建立在万人心中。

       世间有两种武器:精神和剑。从长远看,精神必将打败利剑。当然,它要求该精神文化的思想信仰和价值具备让人信服的合理内核,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如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等越来越成为整个世界能接受的文化价值观念就是最好的例证。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出生于1889年,他曾走过两次世界大战,也见到了世界的辉煌与衰败。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讨论关于东方西方文化及未来世界文明发展问题长达两年。最终得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非常震惊的理论:人类未来的文明不属于先进的西方,而属于当时感觉毫不起眼的中国。地球文明将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中,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

        中华文明为何能引领世界?就在于《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自古以来即素有“群经之首”、“天人之学”与“百家之宗”的美誉。《易经》不但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和人文性格,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唐朝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不知易,何以为医”;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府规定,不懂“易“者,不得入阁。《易经》的太极图在韩国、蒙古国的国旗上;在新加坡、安哥拉空军的机徽上;在美国研制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商标上……。欧洲世界著名学者荣格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唯一的智慧宝典。我们在科学方面所得的定律,十有八九都是短命的,只有《易经》沿用数千年,迄今仍有价值。”时至今日,《易经》的哲学思想依然放射耀眼光芒。

      《易经》揭示天道、地道、人道,处处充溢着“和谐”之理。无论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都体现阴阳相依、互根互补、不断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而不是对立,自然融通, 刚柔相济,上下相应,展现了大自然动态统一及和谐有序性。和谐处处可见,都在《易经》系统和谐的哲学里。

      《易经》的“和谐”之道是科学与哲学的完美统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开放演化作为系统的理论基础。“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且着重于全息的、整体的,人-社会-自然之间(天人合一)的和谐。它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化生万物。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繁盛不衰,终能一统者。我以为,它的奥妙在于“和谐”是中华文化价值核心。

     《易经》的和谐辩证理念开启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智慧的钥匙。中华“和谐”文化价值观绵延几千年,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与“和”字相连的词汇不胜枚举,如:和谐、和平、和睦、和美、和善、和气、和悦、和乐、和顺、和好、和畅、和蔼、和缓、和解、平和、温和、祥和、和为贵、协和万邦等等。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和中国人的国民性,如果你是中国人,不管到天涯海角,生活在什么样国度,过什么日子,《易经》和谐辩证的哲学理念,追求心灵和谐、家庭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处事价值观和方法论,已深入炎黄子孙之血脉中,日用而不知。因为他是一种精神 是一种文化 一种信仰,周行而不悖。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讲“礼之用,和为贵”;在国家治理上“政通人和”、民族关系上讲“和亲善邻,协和万邦”;各文明之间关系上讲“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在家庭关系上讲“家和万事兴”;在商业上讲“和气生财”等等,影响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思维、内政外交等,已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和谐”是形而上的哲学理念。和谐是指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它提供了一个系统认识和理解自然万物变化关系和发展趋势一种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谐也是一个很高的智慧、很高的思维模式。涉及到哲学、思维、系统科学、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伦理等众多方面。深者见深,浅者见浅。“道法自然,和生万物,谐得自然,万物万象之根本也。”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最具有普世价值。其内涵价值远远高出“自由、平等、博爱、公正、人权、民主法治”观。是天下普遍适用的道理。

       因为,事物没有完美,事物都有“好和坏”两面,事物发展过程利弊共生,全盘否定或肯定都是不科学。盲目追求民主,自由,人权、公平就可能造成国穷民富;公平和正义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制度,对公平和正义的理解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希特勒也认为自己是正义;即使是民主、法制、人权、公平,因时因地也有差别的;高福利可能造成国民超前消费、长期养尊处优,缺乏勤劳精神等,容易造成像希腊和欧债危机的经济低增长;自由市场经济可能造成贫富加剧而激化社会矛盾等等;由于权力是选民给的,为讨好满足选民需要和解决内部矛盾,容易造成民主是对内的文明,对外不文明,强权霸权对外扩张,影响世界的稳定。种下战争、民族分裂、战乱冲突、金融核恐的祸根。

       民主法治、自由、公正、博爱、人权也没错,因为它是构成 “和谐”文明现代社会要素,是为“和谐”服务,也要靠“和谐”这个标尺来判定,是否激进,适当、适宜。如在非发达国家,缺乏民主理念,强行输入,强制实行的“民主”制度不一定带来和谐,甚至导致了动荡、暴力冲突和甚至国家分裂。就像在利比亚、阿富汗那样,付出的社会转型成本代价很高。抛开“和谐”来谈“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博爱”,不仅是空洞而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

       尤其,在缺乏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缺乏宽容、博爱精神的公民素质社会,可能会出现国家主义、或民粹思想泛滥,从而导致分裂分子、民族分裂、文化冲突、给野心家们执政夺权提供了合法的外衣。也会成为麦迪逊所说:“民主是由欺骗、动乱和争斗组成的,通常在暴乱中短命。”因此,“和谐”才是真正的判断标准,最具有的普世价值。

       当然,讲和谐,并不代表就能实现了和谐。空喊“和谐社会”,不谈诚信、公正、仁爱、人权、民主法治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要素,舍本逐末追求和谐,和谐也会成了忽悠人们的东西,或成为笑话。

    中华文化核心“和谐“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成果之一。把握了“和谐”与“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就是把握了中华文化价值核心和政治文明精髓。在今天全球化的新时代,愈益显示其智慧的光芒,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世界”具有恒久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救世良方。

      看一下,当今世界宗教之间的冲突,影响世界和平,社会和谐,造成多少人间悲剧。最为激烈的宗教冲突发生在中东。宗教本是引导人们向善的力量,为何人们却走向暴力了呢?问题在于这些宗教自认为只有本教信仰的神才是唯一的真神,唯一的上帝。具有排他性,缺乏“和谐”理念。造成有人根据信仰把人类分成了朋友和敌人,相同信仰的人才是朋友,异教徒则是敌人,种下战争、内耗之祸根。

       在人类历史上,很少像中华文化没有排他性的文化,讲究“和谐共处”、 “和而不同”、“仇必和而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立中求和谐的价值观。中华文化有容乃大,什么都容,如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拜火教、萨满教........并讲入乡随俗。中华文化没有受什么这个理论和思想、那个宗教和主义的束缚,坚持着坚持那,充满着意识形态,画地为牢不利于事物的和谐发展。其中华文化价值观更能体现包容和平等,给出人和自然以及万物之间的共同生存的办法,信仰与科学理性辩证和谐统一。

       在中国信奉儒家思想的人既可以成为佛教徒,基督教徒,也可以成为伊斯兰教徒。我们难以想像上帝和真主能同处一座教堂。但在中国,孔子,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却可以共处一室。在唐代,除儒教、佛教、道教外、外来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摩尼教、袄教等传入中国,都能各自找到了播种开花的丰壤沃土。在唐代,从宫廷到乡村,从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到贫穷卑贱的村舍小民,无不浸染在各种宗教的影响之下,宗教和谐,也是唐朝盛世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的问题上,还是在地区之间、组织之间、家庭之间、个人之间的问题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而不同”等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和谐”理念,化争斗为和解、转怒目为和颜、变相残为相携,相容并蓄、包容共济。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各种矛盾就会逐步化解,家庭幸福、民族和睦、社会安定、万教和谐相处,实现世界和平。

       人类社会和谐不是靠战争武力,而是靠文化文明。在今天处理当代国际复杂问题,消除战争,世界和谐、未来的人类生存安全,幸福健康,中华文化文明是最佳选择。“和而不同”的中华政治文明精髓,在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具有着现实意义和无法估量价值的救世良方,是未来文明人类社会所需要的。

        什么是冤家宜解不宜结;什么叫顾全大局;什么叫相忍为圆……;中国人的智慧就体现在“仇必和而解”中。即最后解决的结果一定要和,不能让矛盾冲突扩大到大家灭亡。或者说,“和而不同”的中华政治文明精髓,是让矛盾双方从的斗争状态转化到相互竞争状态,最终转化相互合作共赢状态。中华“和谐”文明的伟大之处就是能包容和凝聚各种人类智慧思想、融合东西方文明。而且还可以调节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化解当今人类生存毁灭的危机救世良方,建立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总之,《易经》“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一以贯之的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文化核心价值之所在,最具有普世价值。易经》“和谐”辩证思想无疑是至高、至尊、至真,能包容、融通、化育、引导各种文化。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最终会心悦诚服接受。王道让人心悦诚服,霸道不可避免到处树敌。王道与霸道较量中,王道必胜霸道。中华文化“和谐”核心价值观与“和而不同”的中华政治文明精髓,是解决当今人类生存危机,处理当代国际复杂问题、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世界的救世良方,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重任,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成为世界发展主旋律,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积数几千年的智慧和能量足以让中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
我眼中的中国哲学与哲学的未来走向
王宁2012年新年祝词---道即和谐不忘本
2015年新春诗词歌赋征集活动获三等奖作品欣赏(6)
《情人节: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茶文化,蕴藏着哪些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