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访骡马古道【李冬梅】

响晴的冬日,阳光格外灿烂,灿烂地让人觉得不外出走走,宅在家里,简直就是对它的亵渎。

周末难得有这样的天气,吃过午饭,朋友打电话来,提议到外面转转,我是一拍即合,满口答应。

没有刻意选择,听说交地古道是驴友打卡的网红地方,我们也准备赶赶趟,凑凑热闹。怕显得孤陋寡闻,特上网搜了搜,交地古道是从克井镇交地村到山西省阳城县的一条步行道,穿行于太行山岭上,明清时期是豫晋两省重要的商旅通行道路之一。因山道起点由克井镇老交地村开始,故名交地古道,又因那时多用骡马驮东西,又叫骡马古道。

车在济阳路上飞驰,穿过一号、二号、三号涵洞,据传登山访古道的路,就在三号涵洞前不远的临时休息点的附近。临时休息点是公路旁往外延伸出的一块平地,用护栏隔开。空地上建有一座凉亭,石桌石凳可供人休息。周边不大的地方,可供临时停靠车辆。外围有一道高高的护栏,可让人凭栏远眺,也可俯视深沟。

此时,路旁已停了六七辆车,想必都是来爬山游玩的。我们停好车,就准备爬山去寻访古道。

横穿过公路,跳过路侧边沟,走上没几步,就到了山边。杂草荆棘中勉强能辨识出人踩踏的痕迹,几乎算不上路,可能爬山的人太多,时间久了就踏出一条路。难怪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们几个人扒着石头,拽着灌木条,一边躲避着长刺的荆棘,一边仔细着脚下的石头,小心翼翼地往上爬。不多会我就感到有些气喘吁吁,有点想放弃。朋友在旁鼓励说:“这一段比较陡,再往上走路就好了。”我也思忖到:“要么一开始就不爬,好歹都爬过最陡的地方了,现在放弃,着实有些可惜,坚持就是胜利。”鼓足劲,接着往上走。

果然爬过那一段直上直下的陡坡,往上走山路就不那么险了,只不过荒草丛生,巨石嶙峋,荆棘遍野。歇了两三回,我们才走过最难的一段山路。

脚下的路渐渐变得好走些,朋友说:“这才是骡马古道了,因为修路,需要劈山开隧道,早把原来的古道破坏了,只有山上还保持着原貌。前面的路是驴友们踩出来的,不是古道路。”我仔细看看脚下的路,的确和前面的不一样。路虽被杂草遮掩着,但不难发现人工修整过的痕迹。古道的路段,多修在山脊或山体侧边。因为山梁马鞍处,极少有平坦开阔处,古道或在陡峻的岩壁上,开凿较窄的小道,或在紧靠石头山体处,凿出石阶道路,另一侧用毛石砌堰加宽加固。

北方的山,看似高大,鲜有陡峻难攀爬的,山体相对平缓。山路不再难行,我这才有心情留意身也的景色。时近初冬,山上的蒿草、灌木,已变得萧瑟凋零。趴在石缝中的蒿草,颜色枯黄,没有一丝活气。低矮的灌本,叶子早已落光,看不见一点绿色。山风像迷路的孩子,漫无目的地四处撒野。它掠过枯枝,俯冲下来,满山枯黄的蒿草被刮得哗哗作响。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除了衰草还是衰草。走在这荒山野岭,天地仿佛在这一刻都安静下来,只剩下寂寞在草丛里来来回回地跑。

路上前前后后碰上几拨人,经过询问,得知人家来得早,走到山那边的芦苇荡后,就转了回来。告知我们这个点怕是走不到那个地方了,就是走到前面最近的那个峰顶都有些困难。好在我们本没打算去芦苇荡,只是随便逛逛,听了也不觉得可惜。

不急着赶路,我们就走走停停,刻意起脚下的古道。朋友忽然指着一块石头上的凹陷处,再三强调说像不像骡马的蹄印。仔细看去,的的确确像是什么留下的痕迹。路上的石头面显得特别光滑,想必日久天长的磨损,使它平整起来。有几处险要处,更是用条石铺砌而成。走在上面,我似乎听到昔日回荡在山野间的马蹄声、铃铛声,也依稀看见踽踽独行在山岭上的那些孤单身影。

古道依然向上延伸着,我们如朝圣般虔诚地踏过每一块石头。在那个交通不甚发达的年代,这些古道承载的,不只是马背上的货物而已,还有路的这端与那端的文明。它们夹在荒蛮的山野之间,充满未知的危险和纯朴的诗意。这样的古道又何尝少呢?丝绸之路清脆的驼铃声,茶马古道悦耳的马蹄响,至今还在历史的长卷中回响。我敬佩先辈们的刚强坚毅,硬生生用双手、双脚铺就趟出希望之路。这样的壮举也何尝少呢?郭亮村的壁挂公路,红旗渠的人工天河,水洪池的盘山道路……荀子所言的“人定胜天”,这些不就是最好的明证吗?

我们本打算走到那个最高的山头,看着不甚太远,可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它还在前面立着。太阳渐渐西沉,光线也慢慢暗淡,我们决定不再往前走,免得天色晚了,赶不及下山,毕竟山路不太好走。

踏着古道往回走,手里的登山棍敲击着脚下的石块,似乎借用这种方式,叩击着历史的沧桑,点赞着古道的贡献,抒发着寻访的惊叹。

追赶着西沉的落日,暮色苍茫中我们抵达临时休息处。靠在沟边的石栏杆上,看着夕阳已接近西山,远处的天空一片桔黄,圆圆的落日在山岚处挣扎,似乎不想沉入黑暗中。落日,古道、深山,这一刻,几句和它们相关的诗句,蹦了出来,不由地钦佩起诗人笔下的敏感。

回望刚刚爬过的山,它也跌入到暮色深沉之中,连同古道,一同淹没在黑暗中。

也许我还会再来寻访古道,因为我们寻访的不仅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段文化,一场文明。

【作者简介】:李冬梅,网名坐看云起,文学爱好者,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章抒写生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有一个用石头建成的古村,古道穿村而过,如今美成世外桃源
桥耳涧、牛角岭关城与古道
81岁的守山老人, 守了几十年, 一直在坚持, 过着独居的山里生活
莲花山的通平古道可还安好
文学看台1438 | 白炳安:登山记
在盐帮古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