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志红专栏」:种瓜种豆的女子
#刘志红文集
小山村已在时代的洪流冲刷中日益寥落下去,虽是正值种瓜种豆的清明时节,田里却几不见人影。
     
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颇觉稀罕,又是她!去年、前年,父亲周年祭时,就曾碰到穿着一身黑衣正挑着两只大桶往田里挑大粪的她。两只桶随着她脚步的节奏在勾担上吱扭吱扭地响着。走至跟前,她才惊叫道,军梅呀!变化大得一点也认不出来了。
     
此时,她又穿着一身黑衣服在田里忙活。旁边还是两只大水桶,那片用镢头刨出来的坑里,都浇上了水。她正在一一往坑里下种。我说种啥呢?她说啥都有,红豆、黄瓜、茭瓜等等。
 
她一个本家嫂子走过来了,我们仨一起闲聊了几句。在聊的中间,她的手也没停下来,只偶尔抬一下头。
 
她的身材高大粗壮,那张大脸庞粗砺而黝黑,阳光打在上面,泛着明晶的光。她说话的语气轻快,声音清脆,我从这声音里听出了眼下的一切都是再好不过的味道。
 
对于她,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去评价才好。
  
三十年前,她还是是个几岁大的小女孩。父亲常年在外地包工程,她和母亲、弟弟妹妹们在家生活。母亲一个人种着几亩地,她作为老大,理所当然地要帮衬着母亲干活。
 
常常见七八岁的她用一根勾担挑着两只半截子黑色塑料水桶到井里打水。若是春季正是缺水,用水量大的季节,村里那些没有耐心的男人们便会跑到离村子二三里地之外的龙泉寺前,挖出水的源头,去小小的水坑里用水瓢舀水。那些在村里水池边排队接水的乡亲们便被迫转移到这里来再次排队。
  
好不容易排队打上了一担水,她两手把着勾担横木,一脚深一脚浅,摇摇晃晃地前行,水桶里的水随着她脚步的摇晃,不时地撞击桶壁,随着撞击,不时地有水滴跳出水面。
  
到家倒到水缸里,看着浅浅的一缸底,她只好鼓起劲儿来再回去挑。一上午挑了两趟或者三趟,她小小的身子已疲累至极。下地的母亲尚未回来,她一边安抚喊着饿了的弟弟妹妹们,一边忙不迭地去饭棚里开始忙碌。
 
过五月收麦子、到秋天收秋了,大多数时候田里也只是她和母亲忙碌的身影,偶尔父亲会安排一两个本地农忙时返回来的工人来帮她们收麦子或收秋。农闲时母亲也会到工地住段时间,家里安排了一个本家打光棍的大爷晚上住到她家看护他们。白天,她完全就是个小大人,负责管弟弟妹妹们的吃喝拉撒睡。村里人背地里说,小青家有钱是有钱,却够使荒(方言,劳累的意思)的,这孩子,哎,不容易!语气里既有对她那样有个当工头的爹有钱的羡慕,又有这么小小的年纪就需要参与这么多繁重的农活的怜惜。

超出她年纪的繁重农活并未压垮她小小的身子,她的身体反而像被什么力量催发着一样,个子呼呼地往上窜。刚过十岁,就已经长得像模像样了。

村里有个正值婚龄的帅小伙,颇招村里姑娘们的眼球。其中有位不嫌弃他家条件差的姑娘主动示好,朦朦胧胧地进入似是而非的恋爱状态。刚刚十一二岁的她也天天往帅小伙家凑。他们两家是前后邻居。她每天放学后抽时间便往他家跑,哪怕端着饭碗也要去他家吃。

为了防止她早恋,父亲给她办了转学手续,让她到他包工的城市读书。

城里宽阔平展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有高大气派的教学楼,都让她耳目一新。她换上了新买的城里姑娘才穿的时尚的衣裙,站在教学楼的楼梯上,手扶楼梯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她浅浅笑着,透着少女特有的青涩。


然而,时过不久,她就吵着嚷着要回老家。平时当然是回不来的,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来。刚回来的她,脚还没踩稳家乡的土地,她便马不停蹄地跑到了邻居帅哥家。

两年后,在又一次的假期过后,她执意不再回学校,说不想上学了。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希望她回去好好上学,将来到城里生活,就不用在农村受干农活的苦了。她一点也听不进去,满脑子里交缠的倒是不知那个与帅哥同龄的、一直追帅哥的女孩现在跟帅哥发展到哪步了的念头。她决定主动向帅哥表白。相比于那个跟自己同龄,个子矮胖,长相一般的女孩,面对比自己小七八岁,个子高挑,出落得颇像模像样的她,帅哥当然十分动心。当她强烈地要求帅哥带她私奔时,帅哥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的家人急疯了。父亲风风火火地从工地赶回来,发动亲戚朋友满世界找她。他们甚至到帅哥家里要人,帅哥那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脸无辜状——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啥也不知道。

几天后的半夜,他们在帅哥的老家——一个山旮旯的一座柴门小院里找到了他们。父亲强压住怒火,苦口婆心地劝她跟他回去。她说自己不图他们的荣华富贵,就想跟着眼前这个人过一辈子。父亲气得抡起发抖的手要打她,被旁边的亲友们拦住。最后,他们把她强行塞到车里带回了家。

时过不久,当家里人顾不上天天守着看管她的时候,她再次跟帅哥私奔了。说私奔可能并不贴切,她几乎是光明正大地住到了他家。

母亲气得直哭,骂她贱种。父亲直接要求断绝关系。

之后的好几年,她和父母家虽然是前后邻居,却并不来往。逢年过节她去父母家,父亲会把她轰出去,把她带的礼品扔出去。

她的事件,当年在小村里曾作为爆炸性的新闻轰动一时,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度是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直到多年后,大家看她忙里忙外,辛苦奔波的身影,还不住地慨叹,哎,这姑娘,要是当初听父母的……

而她仿佛一直是自得其乐,一幅笃定神闲,从未曾后悔过的模样。

十六七岁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是一个女儿。

她穿着与她的年龄不相符的村妇的衣服,家里地里忙碌,抱着孩子看病求医。在别人看来那样又穷又累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她却没有表现出半点不耐烦,一幅要将苦日子进行到底的坦然与从容。

孩子稍微大点,她便买了个脚踏三轮车,去市场上批发些袜子、裤头之类的小物品沿村叫卖。等攒了一点钱后,便换了一辆电动三轮。卖的物品也更丰富了,不但有袜子裤头之类的小物品,还有大人小孩的衣服,都是那种集会上卖得便宜的地摊货。

几年后,儿子出生了。带着儿子上地干活的她,叮嘱五岁的女儿一个人在家玩儿,不要动这个,不要摸那个。女儿懂事地点着头。那天,天气突然热了起来,女儿在外面跟小伙伴们玩累了,跑到家里找水喝。看着比她高半截子的大水缸,她的小脑袋瓜子一转动,连忙去搬来一个凳子放到缸前。她一手扶着缸沿儿,一手拿着舀勺去舀水,一下子没有掌握好平衡栽到缸里去了。

下地回来的她,抱着幼小的儿子,来不及让自己有太多的悲伤,便又投入到忙碌的生活中去了。

做了结扎的她,无法再生育,几年后,领养了一个女儿。

忙着种地挣钱的她,顾不上好好抱女儿,常常扔给这个邻居看一天,那个邻居看一天。已经因病做过手术的母亲实在看不惯,便主动要求帮她带女儿。女儿还未长大,母亲便因病复发而去世。

她的日子一如既往地忙忙碌碌,带孩子,种地,农闲时到处走街串巷卖东西。她的事情仍然是村人闲暇时的谈资。

有的说,小青不容易呀!又带孩子又种地还要卖东西挣钱。有的说那是她自己作的,怨谁呢?

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都使尽浑身解数,想尽一切办法挣钱,争相往大地方或者城市买房、搬迁。当年热热闹闹的小山村,已然快成了一座空村。村里早已没有了学校,凡是有孩子的家庭早已离开,只剩寥寥几家因种种原因无法离开的年轻家庭,他们的孩子每天需要像我们当年上学时一样步行四五里地到下边的大村上学。大人们不太忙的时候就接送,忙了就让他们自己步行去。其余的,就是那几位不愿意离开村子的老人。

我的母亲虽然早已离开小村好几年了,但她总能从各个渠道听到关于小村的一些消息。其中常常有关于她的消息。

有次跟母亲通电话,说完了正事,母亲忽然说小青又生了一个儿子!啊?我不由一声惊呼。她不是做过结扎,不能生了吗?她不是已经四十出头了吗?怎么还会?母亲说,反正人家又生了一个。语气里居然是赞许。

一次回家祭父,路过她家门口,她正抱着小儿子往她十多岁的女儿手里塞,嘴里反复交代着,看好他点,眼睛不要离开他。走了几步,再次回头,还是那句,看好他!女儿回一声,知道了!
 
她依然是村里颇为瞩目的人。

村里寥寥的那几位人说,小青可不简单呢!人家已经把房子盖到北大路上了!是啊是啊,她可能吃苦呢!

我们离开的时候,跟她打招呼,她抬头说话时,两只手还是没有停下来,正在飞快地点豆种瓜。我想,那些瓜豆苗苗们在她的辛勤培育下,迎着风,沐浴着阳光,不久就会长出可人的果实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的什么样的种子,一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一如一个人的人生。

【作者简介】:刘志红,笔名雪飞扬、刘红,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教育工作,有作品刊于《阳光》《短篇小说》《佛山文艺》《牡丹》《新安江》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父亲》​(九)|| 墨言
【当代诗家/李廉德】一份辛劳千滴汗,种瓜种豆喜收成
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这几天种点什么菜好?
齐白石画扁豆。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种瓜得...
这些段子让我又哭又笑,艾玛!太盖了
每天为你写首诗(77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