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题学生”是怎样炼成的【牛义铭】
现如今,当人们谈论起教育现状时,似乎觉得“问题学生”越来越多。那“问题学生”是怎样炼成的?想找到答案,让我先从教育的威力说起吧。

一、教育的威力

教育有作用吗?这个问题似乎不用回答,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但教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大到你想象不到。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Singh,J.A.L.)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她们是怎么成为狼孩子的,不知道。只知道她们成了狼孩子。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Kamala)、小的叫阿玛拉(Amala)。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循例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的怪声。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人。在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她们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便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狼的教育是成功的。它们成功地把自己的习性传递了下去,它们成功的把异类的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孩子,而且还是自诩为最高级灵长类的人类的孩子。

这个故事更告诉我们:教育的威力是巨大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可以让“人”性完全地变成狼性。这是世上任何一款战争武器都比拟不了的。战争的武器以毁灭生灵和世界为目标,教育却从不毁坏任何事物,它只是以“改变”为目标。

二、影响教育作用的因素

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一般情况下,教育作用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是教育的形式或说教育的途径,一是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形式包括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

狭义的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实践活动,一般情况下,这种教育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固定的场所、有专门的从业人员、有专门的教材。与狭义的教育相对的是广义的教育,这种教育没有目的、没有组织、没有计划、没有固定场所、没有专门从业人员、没有专门教材。一般的认为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我们认为,自我教育、媒体(电影、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教育等也应属于广义的教育。不论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它们都是教育的形式,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途径。

真正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是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类:一是做人的技巧,一是赖以谋生的技能。

人是社会性动物,要生存就得同他人交往,就得获得他人或社会群体的认同,有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技能,这包括个人修养(个性品质)、心理品质、对社会规则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等方面,也就是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如何做人的技能。另一种是赖以谋生的技能,就是一个人获得足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生命的食物的本领。比如:做手艺、做养殖、加工制造、做司机等等等等,俗话说的“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手。”其中的“技”就是人赖以谋生的技能。在特殊的情况下,第一种技能也会有第二种技能的作用,比如做一个外交家,再比如:做生意,这两种都是把个体的为人处世进化到了立世谋生的极致境地。

前一种技能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一种技能决定了你靠什么谋生,它们是一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授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教会学生同人交往的技能、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就是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教给学生谋生的手段就是在传递生产经验。我们的认识同这个定义是一致的。

二、教育作用的发挥

教育有多种形式和两方面的内容,它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共同发挥作用的,我们需要把内容和形式联系起来一个一个地说。

先说谋生的技能。

谋生的技能,说白了,就是人们生存的凭借。比如以前的木匠、铁匠、花匠、厨师、唱戏、说书等,它们就都是一种技能,一个人凭借这种技能就足以生存。

谋生的技能,在科技不太发达的的农业社会,靠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基本可以完成,但在现在社会,再仅仅靠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了。以前的行当,现在有的被淘汰了,有的演变成了更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人类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出现了比以前更为先进的工艺和更加细致的分工,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航天工程、比如生物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再靠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就不能提供足够的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产业工人了,于是学校教育应运而生,成为一个人掌握一种谋生技能的必由之路。靠师傅带徒弟的办法仍可以掌握一门技术,但它的效率太低,已成为极个别的现象,不会有太大的市场。

谋生的技能主要靠学校教育完成,其他的教育形式在现代社会几乎是毫无作用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在此时都处于一种辅助地位,而且它们的作用极为孱弱。媒体教育虽然也可以独立完成,但需要一个人具有非凡的志向、超乎寻常的定力和顽强的毅力,而且,即使有成功的例子,那也是极其罕见的情况。正是在这个角度上,我们说,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掌握某种谋生技能的最、最、最重要的途径。

培养学生掌握谋生技能的教育形式是单一的,是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在起作用。而培养学生的做人技能则与以上情况恰恰相反,是广义的教育在起作用。

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弃医从文”,这是鲁迅先生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而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鲁迅先生看了一部中国人围观日本人枪杀中国人的电影,从教育的途径来说,这电影是学校放映的,算是学校教育,但他们放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造就一个文学家鲁迅,然而鲁迅先生却从此改变了思想认识,这是鲁迅先生自我教育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媒体教育的结果,与学校、与社会、与家庭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而鲁迅先生的爱国思想是从哪儿来的,不得而知了。此前,鲁迅先生的“学医”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倒确确实实的算是家庭教育。后来“学文”,终成一代文豪,那应该也算是一份学校教育的功劳吧!从鲁迅先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一个学校教育就能决定得了的,有多种教育形式在起作用,是各种教育形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还有个故事说,一对夫妻生养了三个儿子,这对夫妻感情不好,丈夫经常家暴妻子,于是,三个儿子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大儿子觉得:男人原来可以这样对待女人。二儿子觉得:母亲太不幸了、活得太痛苦了,自己以后要好好孝敬母亲。三儿子觉得:父亲不该这样对待母亲,母亲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三个孩子,处在相同的家庭环境中,可以看作是接受了相同的家庭教育,但却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想法,有了三种不同的教育结果。相同的教育产生不同的结果,只能说三个孩子在家庭教育之外通过不同的渠道接受了不同的信息,受这些信息的影响,无意识的产生了自我判断和选择,然后就对相同的情况有了不同的认识。

鲁迅先生以及三个小孩的例子足以说明:一个人做人技能的形成不能归功于学校教育,各种教育形式里面也不能说哪种教育形式在起主导作用,影响人的可以是学校、可以是家庭、可以是社会、可以是自然界、可以是各种社交媒体、可以是自我、可以是熟识的或不熟识的人。这种教育由谁发起?在什么时候发起?在什么地方发起?具体过程怎样操作?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对不起,我们无法预设或预知。甚至有可能,你苦口婆心地做了几年的工作,因为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而全部被否决掉。

做人技能的形成,是多种教育形式相互作用的过程,最终会收获一个什么样的果子?不知道。正如《红楼梦》歌词“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教育的目的和结果有时候是不对称的。这么说,在一个人学习做人的技能时,不论哪种教育方式都不能起决定作用,是不是就该放弃主动教育,听之任之了呢?也不是,我们慢慢的说。

三、动物世界的启示

如果你经常看动物世界,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是最具可塑性的,在人类面前,其他动物的可塑性连提鞋都没份儿。

其他动物一出生就具备了生存的必须技能,像海龟、蜥蜴、鱼、蝉之类,从来就没“妈妈”保护一说,这些动物一出生,就找不到“妈妈”,如果你不会生存,就只有死。即使有些动物需要学习实用技能,它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也极为短暂,需要掌握的技能也不太复杂,像狮子、猎豹、老虎等大型猛兽,只用学习一两年的时间。有些动物“妈妈”的存在,似乎也就是保护儿女们幼时的生命安全和抚养儿女长大,与传授技能也没多大的关系,像鳄鱼及各种鸟类。动物们似乎生来就自带生存技能,这一点是人类无论如何比拟不了的,但反过来想,这也是动物们的短项,这使得动物们的后代的可塑性很小,上一代什么样,下一代还什么样。

和动物们完全不一样,人一出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于是就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把它称之为“可塑性”。为解决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的问题,人们就需要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生命幼体进行塑造的过程。而且这个时间还很长,就现实的情况看,一般的也需要十到二十年,有的人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并且,一个人完成学习后,并不是就“塑形”成功了,此后的岁月,他还有可能被社会继续雕琢。这是动物们所不具备的。人总是在很多时候表现出很多不确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一个极大的优势,它给了一个人充足的自我发展的时间、空间,给了人足够多的发展机会。

四、传道、授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一千多年前韩愈老先生《师说》一文中对教师职责的理解,也被我们现代人广泛的认可和传播。但后来人该如何理解“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却一直模模糊糊的,上学时没弄懂,不上学了没人管,韩愈老先生也没说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网上查了下,也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或“传授知识、学业,解释疑惑”,该迷糊的依然迷糊。到底“道”是什么、“业”是什么、“惑”是什么呢?

韩愈在文中说道:“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古时学习“句读”就相当于现在学习标点符号,那时是刚入学的学生干的活,现在我们看来那是正儿八经的学习内容了,但韩愈老先生却说:教“童子”“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放到现在,这就相当于说:老师教学生语文、数学不是“传道、解惑”。那么,它们是什么呢?“授业”,如果教师的职责包括“传道、授业、解惑”三项的话,“习其句读”就是“授业”的范畴。我们教学生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课程,就是在“授业”,在教育的内容中,这是在教给学生谋生的技能。

从韩愈的时代再退一千年多年,在当时的《礼记》当中有这么一段话:“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辩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说的是考试,同我们现今的考试完全不同,没一点分数的腐气,而是看一个人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看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看一个人识别朋友的能力、看一个人是否在广博地学习、看一个人能否举一反三、看一个人是否能坚守自己的信念……这个要求与我们现今的素质教育何其相似!这竟然是古人、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对教育的要求,你信吗?

韩愈生活的时代,儒家思想在我国已占据统治地位,他们倡导“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给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对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从小到大的修行路线。这既是儒家的社会治理目标,也给一个活着的读书人设定了人生的阶段目标和总目标。如果把儒家的要求和《礼记》当中对教育的要求联系起来,再回到韩愈的慨叹:“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传道”的灵魂了,那就是传授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关于个人修养、社会道德、社会责任的内容,是塑造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灵魂。简单的说,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至于“解惑”则是教师在学生习道受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难于理解的道理。

“师道不传之也久”,“师道”是什么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受业、解惑”就是“师道”。教“童子”“习其句读”了韩愈仍呐喊“师道不传之也久”,那么,可以想见:所谓的“师道”重在“传道”而不是“授业”。想想也是,你把一个学生送进了清华北大,他却给同学下毒药动刀子,或者上学路上被人贩子拐卖了,这,这样的好学生有什么用,不要也罢。

“师道”的本质就是“传道”,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正常的人。

这个社会不论到什么时候需要的都是符合道德、习俗要求的人,而不是怪诞另类的高技术“伪人”。

这样理解,没征得专家学者们的同意,是要挨轰的。但既然这么写了你就先这么着看,过后再拿锤子砸。

五、“问题学生”的诞生


再回到最初那位父亲口中的“傻逼”,他们日常的做派是:吸烟、喝酒、早恋、逃学、烫(染)头发、打耳洞、讹钱、纹身、欺凌同学……,这,这好像与学习无关?确实,这与学习无关。

学习没搞好,不会被称为“傻逼”,而是做人没做好,做出了与世人道德、习俗、大众认知格格不入的行为才会荣幸的被人称为“傻逼”的。这是“傻逼”的实质,没有学会按合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去生活,他们走上了一条道德歧路。怎么会这样呢?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了对社会的认知,你不见,幼儿会把衣柜里的衣物掏空,自己坐进去,看看衣柜到底能做什么;你不见,有的幼儿会自己拿脑袋轻轻地撞墙,试试撞的轻重与脑袋疼痛的关系。这些就是他们在积极地探索,但是,多数情况下,成人会进行阻止,积极地把自己已有的经验教给孩童。孩子到火炉子边上了,你把他拉住了,教他说:“烧”;孩子到暖水瓶边上了,你也教他说“烧”;看到了一只小鸟,你指着教他说“麻雀”或“乌鸦”,……等等等等,孩童在成人的教导下认识到了许多事物,减少了自身探索的时间浪费和身体危险,但也失却了很多亲身体验的机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逐渐认识了世界、懂得了规避风险。父母同人讲话时和风细雨,儿子同人讲话时也和风细雨;父母同人讲话时粗野狂蛮,儿子同人讲话也粗野狂蛮,因为,在他们童稚的眼中父母就是世界的全部,父母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这么着做就是。这就是家庭教育。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成人对孩子进行塑造的过程。

现代社会,从孩童到成人,一般要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阶段,而在这三个阶段中又穿插着自我教育和媒体教育。如果把媒体教育也算作社会教育的话,可以说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时候,社会教育就已经融入了进来。

家庭教育使孩童具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形成了一定的个性品质基础,比如性格和蔼啊、暴躁啊、比如自私啊、大方啊、比如孤僻啊、乐观啊……进入学校后,这些品质影响着孩童同同学、老师的交往,影响着孩童的学习,如果家庭教育得法,这个学生就是一个正常的学生,如果家庭教育不得法,这个学生很可能就是一个问题学生,很可能发展成为那位父亲口中的“傻逼”。而“傻逼”的近邻往往就是糟糕的学习成绩。

前面我们说过,教育的威力是强大的、人也是极具可塑性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被学校的教育覆盖掉吗?

教育的途径众多,唯一专业的是学校教育,然而,这一专业的教育在教学生谋生的技能中一枝独秀,无可媲美,但在教学生做人的技能上却并不出众,如何在这一方面也体现出专业的优势,力压群芳,却是学校教育多年来的暗疾。这可能得不到你的认同,但却是铁一样的现实。不论你从事教育的长短,在这个过程中,你改变过几个类似于那位父亲口中的“傻逼”?或许你改变了,但又有多少被称为“老师”的人改变过这样的人呢?

学校教育是专门化的教育,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如何把这种优势化为见得着的成果、化为学校教育的特长,用来化解家庭教育遗留下来的弊病,帮学生树立信念并坚定这种信念,让学生能有效抵制在校或进入社会后的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却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课题。实际上这也就是《礼记》当中的要求“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可能,这是个极端的要求,令人难以企及,但对一个专业的团体来说,这算不得过分。

学校教育作用体现最大的是传授谋生的技能,也就是韩老先生说的“授业”,这也就造成了韩老先生的慨叹“师道不传之也久”。学校教育在教学生做人方面真就毫无作为了吗?也不是的。毕竟在几种教育形式当中它是唯一专业的,而且,在教学中它也时刻把德育(做人)放在首位,然而,以下几点因素却造成了它尾大不掉的局面。

一是家庭。家庭最初塑造了学生,而且中小学阶段仍然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所以,看着是在学校,家庭的影响仍然是不容小觑的。再讲个故事,邻居家娶儿媳,婆婆感叹:“原来家里一个小孩儿,现在变成两个小孩儿了。”确实,与数十年前相比,现代人心理成熟的年龄变迟了,宠爱甚至溺爱,是这个变迟的罪魁祸首,宠爱、溺爱推迟、阻碍了孩子认识世界步伐,让他们变得懵懂自私,唯我独尊,延长了正常的哺乳期,父母则需要更多的付出。而现在的父母也正甘之如饴的在享受自己教育的后果。甚至打着“爱”的旗号,做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行径。

其次,老师。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全中国的教师有一千多万,这个林子够大的吧!先别说做人,就连每个教师的品性都是正常的都没法保证,你把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况且,自己把事做糟了让别人来擦屁股?我看有点悬。

《礼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对于这里的“志”,我真不敢胡解乱释了,怎样理解你就做一次主吧。但仍想问一下,现在的教师有“志”吗?他们的“志”又是什么?于国、于民、于己、于社会,这个教师群体的“志”有益吗?他们的“志”也能像历史上前赴后继的那些仁人志士那样吗?当老师失去了“志”,他的行动就没有方向,他的行为就是混沌的,他就没有了要传的“道”。“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可能吗?

学生成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试错”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人试的错大、有人试的错多、有人根本不需要试错,而学校教育又是集体化、批量化的生产,照顾谁多一些?照顾谁少一些?你就在家里多念“阿弥陀佛”吧!

第三,还得看社会风气。现在社会教育吹的是什么风?以前说“分分,学生的命根。”现在反过来了,“分分”成了教师、学校的命根。分数反映的是什么?是“业”、是谋生的手段,与做人没关系。“鱼”与“熊掌”你不可能兼得。老师也得活人。所以,突然有一天,你的孩子改变了,你肯定烧高香了吧!但反过来想,让老师、学校唯分是“爷”的是谁呢?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诚不我欺也。

这三点足以摧垮我们的教育,这才是最让人揪心的。

韩愈叹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到现在,又过了一千多年,那才是真正到了他叹息的时候,该不会重演屈子投江之悲剧吧!“道”失传,“问题”之风就会愈演愈烈,回想现在世况愈下的教师声望,我就又想到了那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你在家中给孩子种下了“问题”的基因,它是要慢慢发芽的、生长的,学校在它生长的过程中参与了进来,它会否决这种基因,但因种种原因,它想要拔除这种基因,一个字:难!

对所有教育的参与者来说,正应了那句话:“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对于受难者,鲁迅说:“救救孩子!”

【作者简介】:牛义铭,临淇二中语文教师。幼好诗文,然生性驽钝、志虑不纯,致有仲永之伤、江郎之痛。念茕茕一生,亦唯文字相伴,闲暇涂抹,一娱生平,二不负忠情。姑妄之言,难成篇章,记诸笔端,献笑方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远晴聊教育(四十一)
又是新年来临时
参透学习历程
陶行知教育名言: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
世界教育发展主要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