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是一个戏迷》杨林苏

豫剧在林州非常流行我喜欢戏,进而迷上了戏,成了地地道道一个戏迷。

小时候,大队的高音喇叭经常播放豫剧,那时我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每次喇叭里下通知之前,总要播放一段戏,播放最多的就是《朝阳沟》选段,当听得正高兴时,喇叭里就开始讲话了:“喂,各位社员请注意了,现在下一个通知……”这时我就有点着急,怨那下通知的人。后来,大队响应党的号召,宣传毛泽东思想,搞文艺宣传,有的大队组织了宣传队,我们村搞得比较好,编排了大型豫剧《朝阳沟》。

冬天农闲时,大队开始组织排练《朝阳沟》,特别是晚上,热闹非凡。我正上小学,每晚都去看排练。大队还请了县豫剧团的老师。春节的时候,正好放寒假,学校院子里有个戏台,宣传队就开始公演。演员们画上妆,银环是我们村里一个最漂亮的姑娘演的,据说,姑娘那年是刚刚初嫁,头一年新婚,婆家要求回去过年,可是因为唱戏,三十的晚上只有到了半夜,大队才让新郎把媳妇接走,初一上午就得送回来,为此,新郎老大不高兴呢。栓宝也是村里一个最帅的小伙演的。他们平时就是在农田里干活的农民,现在一打扮,就成了演员 ,哎呀,真还是那么回事,他们一时间成了村里的名人。春节那几天,大队学校院子里连续演出,场场爆满,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也都来观看,村里有亲戚的,都早早的来占位置,演出的时候,院子里挤得水泄不通,上边的人唱得卖力,下边的人听得有劲,那时候,我常听到一句话: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疯子和傻子,遥相呼应,你唱我听,你说我笑,你傻我乐,台下大队还派人维持秩序,两边的人拿着个竹竿子,谁站得高,挡住了别人,维持秩序的人就用竹竿打,有的人头上起了疙瘩,也不敢吭,更舍不得 离场,哎哟,可苦了那些个儿高的人了。

从那以后,《朝阳沟》唱段人人都唱,人人都能唱上几段,在田间,在地头,姑娘们做针线唱,媳妇们做饭时唱,哄孩子睡觉时唱,有的人蹲厕所里也唱 ,更别说谁家娶媳妇,那更要安上高音喇叭唱几天几夜。人人传唱,家喻户晓,《朝阳沟》那欢快的旋律在林县人的心里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

没过几年,村里又兴起唱老戏了,也就是古装戏。我们只知道《朝阳沟》,是现代戏,是新戏,不知道什么叫老戏。村西边有座庙,每年有两个庙会,一个是二月二,一个是四月十五。庙在“四清”时已被毁了,村民们为了村里风调雨顺,又集资盖了庙。二月二,附近几个村集资写了戏,我和几个朋友去看,人很多,我们仗着个子小,挤进人群里面去看,也不知道唱的什么,问别人,才知道是《王花买爹》,后来又去一次,看的《卖庙廊》。

第二次去看戏,是去小店的翟家村。那是逃了晚自习,和几个同学结伴去的,谁知到那以后根本就看不着,人太多了,根本挤不进去,也不知道唱的啥,几个人只好作罢,按原路返回。去的时候,天还早,不知道害怕,回来时,戏没看着,多少有点扫兴,再加上黑咕隆咚,路边的树影,青草野蒿,吓得我们谁也不敢说话,心砰砰地跳着。

接下去那几年,唱戏的风气盛行,这村唱罢那村唱,为了唱戏,村里找出各种理由:庙会一定要唱。就是说哪个庙会要唱,周边各村就要组织人去募捐,或募钱,或募粮,然后都要拉榜公布。村里庆丰收要唱,厂子效益好了要唱,有的村找不出理由也要唱……反正每年都要唱,这就让那些爱看戏的人有了好去处,每次台下总是爆满,自己村里唱大戏时,总要给三姑六姨、亲朋好友捎信来看戏,从得到消息那天就开始激动,奔走相告:我们村要唱大戏了!我们村要唱大戏了!然后开始去占座位,把家里的木板,檩条,凳子,椅子等大小座位,能都抬出来,并开始在自家支大锅招待亲戚,真比过年都热闹。村里唱大戏,是我们小孩子最向往的事,也因为看戏,我走遍了周边所有的村。

这时,唱戏,不仅仅局限于《朝阳沟》了,《穆桂英挂帅》,《秦香莲告状》《五世请缨》《三哭殿》《清风亭》等等优秀剧目层出不穷,戏迷们天天就跟着剧团走,剧团唱到那里,他们就追到那里,剧目的优美唱段,迷倒了一大片观众。

豫剧,在林州这片热土上茂盛起来了!

各地的剧团多起来,豫剧滋养了一代人,四十多岁以上的人他们是听着豫剧、看着豫剧长大的,她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豫剧,正像戏迷们所说:歌曲像一杯红酒,豫剧像一杯白酒味道浓烈甘醇,回味无穷,一个词形容:得劲!

改革开放,林县已经不再是贫穷地区,普通百姓,平常人家,都富起来了,不缺吃,不缺穿,有的在县城买了房,过起了小康生活。

我也不例外,从农村搬到了县城,又一次目睹了戏剧在林州的发展。

因为喜欢,所以观注。

前几年,听说夏天晚上车站有戏迷唱,我晚上就跑去了。车站广场上,昏暗的路灯下有几个拉胡的人,没有演员,有个人在主持,说是主持,其实就是看看哪个人会唱,就上去拉,拉的人用力拉,被拉的人,使劲撅着屁股撅,拉的人连推得拽,被拉的人才扭扭捏捏的上去了,得得瑟瑟的背着观众唱了一段,便慌慌张张的跑下去了,站在了黑影里。

几年过去了,林州人不一样了。

戏迷们开始找专业老师指导,找乐队调弦,他们白天练,晚上唱,开始是有几个,慢慢的是一批,后来是几批,现在是一批又一批,他们个个打扮的如花似玉,花团锦簇,入明星大腕,接着又有了追星族,唱的好有了自己的粉丝,每到晚上她们在车站,广场演出后,粉丝们围他们夸奖着,她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那种满足感,得意感,快乐感,幸福感,让人羡慕,嫉妒。

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县城,农村也成立了好多团体,这里一簇,那里一团,豫剧,梆子戏,在林州不仅仅生根发芽,而是长出了枝枝蔓蔓,开花结果了,更有甚者,已经跑到梨园春打擂了,有的甚至上星光大道了。

最后我不得不用一段戏来形容林州的戏迷们:黄土厚,黄土黄,黄图里长出梆子腔,长出了梆子腔,根是那么深,秧是那么长。林州人,爱哼,爱哼那梆子腔啊!哼一声那,浑身上下气血通畅,哼一声那,吃也香来睡也香,吃也香来睡也香,睡也香……

作者简介杨林苏,生于1966年,网名白杨姐姐,林州合涧镇郭家园村人,现居林州市区,林州戏迷,热爱文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戏(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本篇完结
过去的村戏
陈长立:那些年,我也是个小戏迷
53岁新疆戏迷表演豫剧《朝阳沟》选段,唱得相当地道
我们村里的“戏迷”田三叔
怀念杨兰春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