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桌》郭成林

2002年,儿子高中毕业,把课桌凳带回了家。看着这伴读三年而今赋闲的朋伴,边角已经略有磨损,他凝视良久,有点动感情。他说有人进学校回购课桌凳,有说送往山区小学的,有说是买了再卖的,意向含糊。有的同学送出去,有的连送也懒得,说随便给个钱就搬走吧。我儿子不挣这个钱,带回来了。

我也端详着这课桌,铁的桌腿,压制的桌面,黄漆罩了,轻巧灵便,简洁美观。这课桌凳由学校统一定制,学生自己出钱。学生的屁股厉害,能把石头坐化了,能把木板坐散了,谁都知道。最容易损坏的东西把它私有化,自用自管,偌大的公办学校里,有属于学生个人的一笔私产,不无幽默。

五十年代末我上小学,不知课桌为何物。放书本,做作业,听课放胳肘,都用一块长的木板。忘记了叫它什么,可能叫过桌板,也可能叫过课板,也可能始终没有名字。我记得似乎曾经叫过板儿的,儿化了,很亲切,后来看《红楼梦》,里边有个小孩子就叫这名字。然而同学说没有那回事——总而言之待考。说到用材,桐木杨木居多,轻而挺直。丈把长,尺把宽,厚得很,是防止小孩子跺塌了的。小孩子是小猴子,最喜欢的是扒高上低。这桌板由学生家长捐献,毕业后物归原主,我家就捐出过。凳子更可笑,七高八低的,一家人前边用了后边用。有个同学的爷爷竟然把太师椅也搬了去,说是叫他坐了沾上文曲星的灵气,迟早能当到县太爷。他爷爷走后老师说,那太师椅你伏不住,换给我,我这椅子你坐了罢。把自己瘦骨伶仃的椅子给了他,就这他也比我们洋气。有个同学更可怜,凳子也没有,带了个小板凳,仰起头来下巴刚刚挂得住板的边楞,老师给他在小板凳下垫了几块砖石,也用泥涂了,凑合着也行了。就这一点,他记了老师一辈子。

全班三十多个学生,一排五六个,算是一小组,正副组长各把一边,其余三四个夹在中间,捣蛋不成。我的仕途最高晋升到过组长,还是正的,把着外边。里边靠墙,由副组长把守,山高皇帝远,老师眼见眼不见的,适宜干点小勾当。外头的边关也有其妙处,首先进出方便,来去自由,更有个泥抹了的土坯垛子,支架起木板。这个垛子由我管理,首先有使用权,大小是点权。从垛子上掏小阁窑,放墨水瓶,字典。也作监狱,关过大家捉来的小动物。上课心照不宣,若无其事。其实心里都在祷告宝贝们,不要弄出什么动静来。麻雀善解人意,不叫。曾捉了青蛙,也关在里面,上课时一鸣惊人,被老师美美训了一通,且当场释放。于是总结出声音这东西是个祸害,再捕捉时专门选不叫的。如母的知了,一百年也不会叫。麦收时捉了小野兔,在里边关押了很久,老师也不知道。大家都参与的坏事,不会有人举报告密。

地窄人稠,“领土”纷争始终存在。特别到三年级以后,身体膨胀起来,拥挤愈演愈烈。听课时正襟危坐,互不相妨。做作业时两臂炸开,就会挤。我们几个带长的能错出一半屁股到走道上,半是横坐,中间同学免不了你挨我挤,用肘子相互捣撞,我们还得协调安抚。其实老师也宽畅有限。去老师办公室交作业,见是两人合用一张地主家的桌子,老气横秋。三层两排的抽斗,拉出来,探头看,觉得有半里地深。

上到三四年级,书多了,有的班还搭了二层板,洋气多了。好在那时的书跟现在没法比,也不知道有什么名师导学升学必读这类东西。但这也不行。有的划出边界线,以示“领土”不容侵犯。这是老师最恨的,严加惩处。因为挤,打架的也数见不鲜。一同学的一个字写出一半,旁边那位不知是否有意捣了他一胳肘,好端端一个字拖出条尾巴。这同学一把无明火直烧到三千丈不止,怒向胆边生,把饱噙墨水的蘸笔向他脸腮斜啄了下去,那笔尖撞到骨头,成了倒钩,拔不出来了,赤血与蓝墨齐流,事主与苦主共忙。最终留一块蓝色印记,两个指甲盖大小,从此人称青面兽杨志。也作为一种学历证明。“谁敢说我没上过学!”长大后他骄傲地指指脸上那青印。

然而我们很满足。想来上学都这样,不知道有比这好的。看岳飞故事,小时候也是和同学一起,肯定也是爬过木板的,中状元上大学都得从挤木板开始罢。老师教导我们,他上学时连这张板都没有,就一个小板凳,一块小木板,放在膝盖上。还说,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战斗间隙学文化,云彩下是课堂,膝盖当课桌。没有他们,你连这个板都没有——连教室都没有。

考上初中竟然有了课桌。报到那一刻按捺不住欣喜,把抽屉拉出推进,还去买了精巧的锁子。虽然二人一桌,但有个属于自我的抽斗。小抽斗就是小天地,那里边能放许多东西,能储藏许多秘密——这时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多了。踌躇满志,原来上学上得好,是能用桌子的!

每当换课桌,总在桌面上看到往届同学留下的作品。有模糊的字,看不懂的符号,也有情诗,三言两语。我讨厌这行为,没这样做过。有两个极小且难辨认的字,细若蚊足,甲骨文一般,我以考古学者的执着,假以时日,琢磨,比较,终于考证出是两个字:“偏心”。根据笔迹的娟秀,还敢论断是某位学姐的作品。那两个字肯定刻骨铭心于她,也刻进我的脑海里,当老师后,首先从一视同仁做起,没有歧视过一个学生。

后来我教学了,有中学生问,鲁迅在课桌上刻个“早”字,成了榜样。我们往桌子上写字就得写检查,这是什么道理?要是都学他,去桌上刻个“早”字,行不行?我说你回家想,想通了再来。其实我也不懂。他再来时,我也想通了:他那桌子是自家的,我们的是公家的,不一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山区小学曾经使用水泥板课桌。样式齐整了,也宽敞多了,且大多两层,学生们欢喜得很。缺点是冬天极冰冷,很快成为历史。

进入新世纪,课桌成了单人单桌,一桌一斗。教室是公家的,桌凳是自己的,你得出钱,公私合营。师生都满意,因为这有一个教学管理上的好处。考试时强调单人单桌,拉开距离,防止挨近了作弊,学生单桌赴考很利索。这与我儿子读高中正是同一时期。

再往后,政府投入巨资,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课桌凳更新成了政府工程。课桌凳全部公有,免费使用,教学硬件进入全新时代。

课桌太平常了,它默默无语地陪伴我们度过了求学时代。课桌又很有意义,它的演变反映着国家民族的历史。课桌是一叶小舟,把古国文明传递下来,把学子送向远方。课桌曾是一种象征。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课桌”,有人投笔从戎,毅然离开这课桌,为着后人能有一张课桌,安安静静地读书。上学时文章写得不少,从来没想过为课桌写点什么。现在想,应该为它写志作传,大书特书。

按词典说法,课桌与书桌可通用,但我觉得区别也有。课桌会完成使命,但书桌会陪伴一生。最好是将书桌当课桌,永远保持学生时代那种精神。那样的话,个人会很了不起,我们的国家民族也一样。

【作者简介】:郭成林,资深语文教研员。性憨直,人爽快,文笔老辣,常有佳作发表于报刊、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我和学生的故事
班主任培训内容
文乡记忆|差等生的记忆
【广东】颜文涛《课桌的烦恼》指导老师:孟凡启
小时候没干过这件事的人,童年是不完美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