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收记忆》郭艳青

                   麦收时节的记忆

农村长大的孩子,经历过麦收时节的孩子,那些麦收时节的经历依然历久弥新,久久不会忘怀。

都说小孩子不吃十年闲饭,真的是这样的。在农忙时节八九岁的孩子,就已经会在家里做饭忙家务了。

我那时也就八九岁的样子吧,还住在老家,家里还有几亩地。麦收时节,天亮的很早,父母早早起来,把镰刀磨得亮闪闪,匆匆吃过早饭,戴上草帽,提上水壶,带着哥哥姐姐下地干活去了。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干活最“不中用”,就留我在家里负责做饭。我洗刷好锅碗,在面盆里盛适当的面粉,然后就端着盆子到村子的加工厂去轧面条。加工厂有个很小的院子,三间东屋里面是碾米磨面的机器,北屋只有两间,就是轧面条的地方,西面和南面没有房子,小小的院子站不下几个人。当我赶到加工厂的时候,端着面盆、挎着柳条篮子来轧面条的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已经把队伍排到大门外很远的地方了。要是现在看着这长长的队伍,心里早该着急了,那时不着急,还有点高兴呢。放下面盆,让面盆排队吧!眼前都是左邻右舍很熟悉的小伙伴,正是玩耍的好时机呢。于是呼朋引伴,很快大家就分成几拨开始玩游戏了。踢毽子、扔沙包、跳方格,小小的加工厂院子没有地方,我们就跑到大门外去玩。看到一个端着轧好的面条出来,我们就赶紧跑到院子里把盆子往前挪一挪,然后再赶紧跑出来玩一会儿。快到中午了,面条也轧好了,小伙伴们分头各自回家准备午饭了。

回到家,圈里的大肥猪已是饿的嗷嗷直叫唤。鸡们倒是不用管它们,这时节到处是散落的麦粒,它们吃得肚子溜圆,此刻正卧在树荫下消遣呢。

对于八九岁的孩子来说,那锅台的确有点高,做饭够不着锅,我就踩着小板凳做饭。母亲吩咐的要先熬一大锅稀稀的米汤。锅里盛满了水,我站板凳上也端不动,只好爬上锅台端。水烧开后,倒进锅里点小米,煮点黄豆,放点酸菜,放一丁点儿盐,熬好后晾在几个大碗里,从地里回来又累又渴的,喝上一大碗不凉不热的酸菜米汤,真痛快!

熬好米汤后,我就该手忙脚乱做午饭了。我只会做面条饭。焖大米的时候总是掌握不好火候,不是不熟就是焦了。先炒菜。因为有过炒菜忘记放盐的经历,后来我总是担心菜是否咸淡可口,于是在炒菜过程中,我不停的尝咸淡。即使是现在,做饭还是要尝好几次的,大概就是小时候做饭养成的习惯吧。

中午父母哥哥姐姐稍稍休息后,又下地干活了。我按照母亲的吩咐,戴上草帽,把晾晒在打麦场上的麦子“趟”一遍,其实也就是脚板蹭地,在麦粒上来来回回走几个来回,等到摊在场上的一大片麦粒布满歪歪扭扭的脚印时,大功告成,回头看看,趟过的麦子就像细细波纹的沙滩。除了烈日当头,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里,眼睛涩疼涩疼之外,“趟”麦子很好玩,脚底板酥酥麻麻的,脚板蹭着麦粒发出的有节奏的沙沙声,就像一曲音乐。更多的应该是觉得自己也能减轻父母一点劳累,有一点自豪感吧。

晚饭一般是稀饭馒头。母亲提前把水添到锅里,玉米糁提前盛到碗里放在锅台上,馒头也提前蒸好。趟完麦子我就回来熬稀饭,因为水和玉米糁都是母亲按比例提前准备好的,所以我每次熬的稀饭不稀不稠正好合适。带杆的麦子收到场上后,一般都是连夜脱粒,父母哥哥姐姐齐上阵。八十年代的农村最爱停电了,我的胆子又那么小。昏黄的油灯发出闪闪烁烁的微弱的灯光,让八九岁的我不由脑补很多场景,并且每次都能成功把自己吓得跑出屋外,跑到打麦场上找大人。

又到一年麦收时,又想起来了这段尘封三十多年的清贫却绚丽的记忆。

【作者简介】郭艳青,永和希望小学教师,闲暇时喜欢侍弄花花草草,偶尔写写心情随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记忆深处的麦收时光
初夏时节麦飘香
那一年的秋天,我们在割粮食、打场!我经历过,我转了!
【西散原创 • 征文展示】支立明作品 | 故乡麦收,记忆深处的底片
麦子熟了
周青松:又到麦收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