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前半生(九)农业学大寨》房海林

《我的前半生》

(连载九)农业学大寨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当时在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波澜壮阔,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

石板沟的学大寨运动,也在大队党支部和生产队党小组的领导下搞得有声有色,别具一格。山区土薄石厚,地理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山区的自然特点,学大寨运动双向发展,既要遏制水土流失,又要扩大耕种面积,改善土地质量。大队抽调了20多名青年组成了林业队,专门搞植树造林,在广阔的山坡上栽种刺槐、松树和适宜生长的其它林木。同时,林业队还在适宜耕种粮食的山地搞林粮间种,使林业队每年的粮食自足有余,昔日的秃山光岭被茂盛的林木所覆盖。另一方面,以各生产队组织的平整土地,整修梯田工程长年累月地进行。群众开石垒岸,把地块中间的大石头炸碎,把小块土地修并成大块,既扩大了耕种面积,又改变了过去不易耕种的面貌,一块块,一条条,一坡坡,一沟沟梯田,变得整齐平整。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荒山披上了绿装,沟坡矗立起“大寨岸”,薄地变成了良田,为子孙后代奠定了基础。积肥运动也是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重要内容。每年春秋两季,除生产者队集体积肥外,家家户户都把积肥当作大事,生产队用肥时,按数量和好坏评分验收,极大地刺激了群众的积肥积极性,家家户户明争暗赛,比谁家的粪堆大,比谁家的粪质量好,人人都憋足了劲头。夏季割蒿沤绿肥,冬季上山割草、搂树叶成为大家的法定任务。因此,生产队的肥源充足,很少买化肥,重要的是提高了粮食产量,群众的温饱逐步缓解。

农业学大寨的目的旨在提高粮食产量,而要让土地多打粮,肥料就是土地的粮。不但在山区,而且在山下平原地区,多积肥积好肥,也是农业学大寨的重要任务。每年秋罢以后,山下人闲了,成群结队地涌上山来割草,为的是完成生产队的积肥任务。他们带着干粮,一条扁担两根绳,一个来回走二、三十里的路程,一天割一担草。那个时节是山上最热闹的时候,满山遍野都是割草的人,担着草挑子的人逐路生条,几乎看不到干其它活的。

1973年冬天,一场规模巨大的学大寨造田工程在合涧公社小屯的百里河滩摆开了战场。合涧全公社26个大队好几千人马进行会战,合涧公社所辖的小屯、后拐头山、北小庄等周围大队和村庄都住满了参加会战的人群,人们背着铁锨、镐头、钢钎、大锤,推着小车,赶着马车,好一派繁忙景象。

小屯河滩原是一条宽阔的季节河床,沟沟坎坎,坑凹起伏,大小鹅卵石白茫茫的一片,一望无际。向大自然挑战,向石河滩要粮,这是人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变害为利,造福人类的创举。那种会战的热烈场面,确实让我激动。我们茶饭庄大队40多名会战队员住在后拐头山村的一户农民家里,支起大锅造饭,每天早晨六点钟就吃饭上工,天黑下来才收工,一日三餐两上工。我们参加会战的人大部分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干起活来不知道累,不论男女,推着装满砂石的小车,来回奔跑如飞,人人明争暗赛,谁也不甘落后。工程初期主要是将河滩起高垫低,抬石垒岸。整个冬天,北风卷着砂尘,呼啸不止,漫天狼烟,人们抵御着严寒酷风的肆虐,整天同石头打交道。小推车是搬运土石方的主要工具;铁绳、木杠是小伙子们的专用工具,抬起上千斤的石头,垒成齐整的大岸;锤子钢钻是石匠们的琢石“画笔”,把顽石雕塑成可用之材。人们的肩膀由疼到痒,磨成了硬皮,手上打满了老茧,布鞋跑破了几双。春节过后,我们又推起小车,运土垫地,一个人每天要推土80多车。我们一个冬春的苦干,虽苦犹荣,用汗水浇铸成四块“大寨田”,五道笔直的大岸,全是用红色料石砌成。每块“大寨田”南北长500米,东西宽80米。昔日的乱石滩,瞬间变成了巍蔚壮观的方块良田。

人民用事实再次证明毛主席无比正确的论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作者简介】:房海林,退休闲人,林州市诗词学会会员,没有笔名,没有网名,唯有真名。学识浅薄,生来愚钝,虽努力学习诗词格律,然长进不大,偶尔凑合几句,自觉难入大雅之堂。爱好文学,长于写实,欠缺浪漫,谨守“谦虚、低调、诚实”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串场人家(二十四)
那时期的农田基建
「长篇小说·连载」陈英俊 李克聪|击水(五)
江强宏:玉溪河的眷恋
70年代记忆(二)
回顾生产队时期的劳动场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