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郝氏传奇》王来宝

            (本文口述者郝贵江)
                                  郝氏传奇
                             郝贵江口述 王来宝整理

从民国时期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我村中间有一处叫“南岸上”的地方,出了两个有名的医生,他们就是郝守珍、郝自修父子。下边的故事就是郝守珍的孙子之一–––郝贵江从他五大爷郝自用那儿听来的郝家故事向笔者的口述,今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爷爷郝守珍,出身中农家庭。自幼聪明好学,上过几年私塾,受过传统文化教育。成年之后,按照族谱中的排序,属“守”字辈,他给自己取名“守珍”,意思是坚守做人最珍贵的东西—济世、行善。有一次他办事到县城去,发现一家眼科的药铺前,门庭若市,来看病的不仅有本地的,操外地口音的也不少。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便设法住下来,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来接触到这家药铺的伙计,知道座堂的是位很高明的眼医,知道这位伙计也是个有心人,把平时的医眼验方都收集整理成一本,准备找机会卖出去。我爷爷当即决定买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二石黑豆成交。回来跟我老爷爷一说,老人爽快答应。

手抄本弄到手后,我爷爷把它当成了“医眼宝典”,每天废寝忘食地钻研,并且试着在本族人中间运用,效果非常地好。于是决定开设眼科门诊,只开方,不收费。并且和本村的李氏药铺搞好,要求保证药材质量。这样,我爷爷一边种地,一边行医。经常是刚走到地,就被接回。那个年代,农村卫生条件差,各色各样的眼疾,在他的“宝典”里都有对症疗法。加上他的经验及有好的疗效和口碑,三村五里,十社八乡的患者骑上牲口络绎而至,南岸上南岸根五六根拴牲口桩总是不够用。

        (郝守珍玄孙郝兵帅在哈工大读博士)
由于疗效好,又不收费,每到逢年过节,前来感谢的人接连不断。最典型的是当时抗日英雄李铁头手下的一个营长,他的部队常住原康什方院寺内,这营长患有严重眼病,经常视物模胡,影响指挥打仗。听说我爷爷瞧眼得手,每次都是让老方丈来接我爷爷,看过几次后,估计该好利索了。一天,营长又派方丈来接我爷爷,方丈也不多言,只催我爷爷快走,爷爷心中忐忑,以为是那里服务不周,冒犯了当官的。那知到了营地,营长一干人早在门口等候,营长不住地道谢:“前几次我看不清医家的模样,如今眼好了,我非得看看这名医是啥模样!”又是给谢礼,又是好酒好菜款待。我爷爷不住气地说:“你都为国家打老日,连命都不顾,我这跑跑腿,给大家瞧瞧眼是应该的!”

爷爷不仅眼病看得好,而且他知道牲口是农民的宝贝,于是又自学了《骡马经》。人常说“羊马比君子”,根据人的病情,对牲口的病也摸得很准。积食啦,肠胃炎啦,血气啦,有虫啦,他搁眼一瞧、一摸就能找出毛病所在。同样是只开方,不要钱,解决了老百姓的很多困难。老乡们传得最神的一件事是,纸坊村一个姓郭的,一天牵一牲口过来,这牲口无精打采,病奄奄的,我爷爷掰开那牲口嘴一看,知道这牲口得了绝症,已到晚期,劝那主家快牵牲口走,不然就会病死在半路上。那主家将信将疑,刚回到半路,那牲口往地下一躺,眼一瞪,就断了气。

爷爷治病有一套,理家也是能手。爷爷共有七子一女,从不偏三向四,要求他们团结、勤劳、节俭、厚道。人们知道他治家严,家风好,七个孩子寻媳妇都是人家撵着给。不几年,已成了三十多口人的大口院。一个大院里住着,一口大锅里吃饭。媳妇们做饭十天一轮,一月一次家庭会雷打不散。一大家子人没有发生过生气打架现象。那时干活就象个小生产队一样,一出一二十个人,热热闹闹,惹人眼黑(羡慕)。小黑山,郝家东沟,驴槽堰,岭后十亩地,地都较偏远,土质都较瘠薄,结果块块地都被家人们侍弄得田肥土沃,五谷丰登。遇到大旱灾或荒年薄景,就挑选子孙中身强力壮者到山西岳阳山开荒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此顺利渡过了灾荒年。

我父亲老弟兄七个,很注重团结,我二大爷家无儿无女,他待侄儿侄女如亲生一般。侄子们娶媳妇,他跑前跑后。我爷爷去世后,我二大爷当家,他为人大公无私,没有人不服他。

我三大爷在七兄弟中,脑子最好使,他是“自”字辈的,成年以后取名“自修”,意思是做好自身修养,保持家族的优良品质。他上过几年私塾,曾经在附近村庄教学多年,后来奶奶对我三大爷说:“三儿,你看你爹年纪越来越大,已经走不动路了,你得把你爹瞧病的本事学过来,不能叫这门手艺失传。”后来三大爷就弃教从医,坚持践行我爷爷的“济世”、“行善”的医风,仍是只开方,不收费;仍是眼医、兽医一肩挑;仍是边行医,边务农。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黑更半夜,无论本村、外村总是随叫随到。我今年已73岁了,当年南岸根每天拴着的成排的驼病人的牲口的情景至今如在眼前。

二大爷过世以后,我三大爷接着当家,他坚持遵从爷爷的治家原则,全家几十口人和和睦睦,这大锅饭一直吃到58年成食堂才分开。58年以后县里、公社的、村里的各种医疗条件逐步完善,加上他也上了年纪,子侄们都有各自的事干,他也没有再往下传看病的手艺,一本治眼病的“宝典”和《骡马经》被别人借走后,如泥牛入海,不知所踪,实在是莫大的遗憾

可以告慰我的先辈们的是:郝氏的后世子孙没有为家族丢脸的。后代人曾经有4人当过兵,有7人当过工人,有6人是国家干部,作工匠的有10多人,在家的多是种地能手。后代中上本科的有5人,其中一人正在哈工大读博士。这些后人都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发光发热。
                                                                         2020.8.6


【作者简介】:王来宝,祖籍桂林镇,大专文化,从小喜爱文学,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退休后开始写作,处女作《又到六月六》在红旗渠报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往事】//爷爷的传奇//
微小说:《偷马》
《灯光》读后感---李东阳
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下册《灯光》
76岁老夫妻养头26岁大宠物,会干活还不挑食,看它长成啥样子
东郝湖:一个美丽传奇的古村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