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陪着爷爷看神剧【武新华】

(王振刚摄影)

周末宅家看电视,顺便红烧牛蹄子。
喝罢醉眼纵横卧,敢笑黄巢骂天子。
 
父亲去世后,八十多岁的爷爷住进了我省城的家,常年农村劳动使得他身体很好,但一口浓重的林州乡音却很难与小区里的邻居们交流。每天我们上班后,他除了顺带照顾并逗逗自己的小孙女儿,在小区里散步和晒太阳之外,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便是看电视剧了。
 
为了他这一爱好,我当年脑袋一热,专门买了台进口东芝大彩电(呵呵,看了10来年后50块钱卖了),于是爷爷便接受了这样的现实:让电视节目填充空虚无聊的时间。
 
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晚餐陪爷爷小酌几杯,逗逗孩子和陪他看一会儿电视。爷爷不怎么看什么青春剧,也不怎么看宫廷剧,就喜欢看战争片和喜剧片,通常这些连续剧以神剧为主,现在又多了些国共内战或剿匪、侦破的神剧。
 
抗日神剧的重要特点:枪声震天,演员血浆都不够用了,编剧把苦情、武打和抗日枪战发挥到了极致。起首往往面对土匪的长枪,光环笼罩的男主角竟然要求和土匪头子拿大刀对决。这无疑给电视剧增加了武打戏码的肾上腺看点,但也同时降低了剧情中人物的智商。
 
真正优质的电视剧,要求剧情人物具备现实人物的智商,而且具体的桥段展示当中,要符合基本的逻辑常识才行。至此,我感觉现在的影视剧恐怕早已失去了教育意义,纯粹就是一娱乐节目了。其实神剧是近年新出现的一个名词,泛指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乱兑感情化、友军懦夫化、敌人白痴化的一种电视剧。

(王振刚摄影)

这类神剧爷爷那辈人超喜欢看,让他们看《陈情令》或《庆余年》则会看睡着,根本不晓得演的是什么,看不懂,太花费脑筋,哪喜欢看这种需要花脑筋想剧情和人物关系的烧脑剧?就喜欢这种简单粗暴不花脑筋的抗日神剧,打得越精彩越好。
 
爷爷还喜欢一边看一边抱怨,一边抱怨一边看,甚至看到某些桥段处,还会偷偷抹些眼泪儿,但只要有人陪他看,就常常会听到他边看边嘟囔:“什么破玩意?胡编乱造,胡扯八道,不管是啥电视剧都要有个女的,这个女的跟两边对手都搞恋爱,一恋爱啥都不管了?”、“鬼子都冲上来了,子弹乱飞,哪里还有心思抱着中枪的战友瞎白话?”、“鬼子刚露头就趴在那里扔手榴弹,要是可以扔30米都是神力王了?”、“游击队员不仅能手撕鬼子,甚至还能近距离躲避子弹,若是真像这些神剧所说的,真的很难相信日本兵是咋撑得过8年抗战的?”、“你看看这演的多搞笑,八路军与日军遭遇,英勇的八路军向日军开枪扔手榴弹,日军竟开拍击炮还击,真搞不懂相距多远?”……能骂街挺好,说明爷爷对剧情还有专注度,思维还不乱,再说骂街也是一种发泄嘛!
 
“抗日神剧”中日军炮楼往往是这样的:一座高高的日军炮楼,白天有几个伪军在旁边设上木栅栏,拦截从此地经过的百姓,检查良民证。夜晚来临时,只要八路军能摸到岗楼下面(射击死角),那就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可以用炸药包炸,也可以用集束手榴弹轰,甚至集中几个地雷都可以搞定。“抗日神剧”中日本士兵哪里是侵略者,完全就是一帮弱鸡嘛!
 
可爷爷说记忆中的日军炮楼应该是:类似于瞭望塔的炮楼是用一尺长,三寸厚的青砖交叠垒砌而成,整个炮楼的墙壁足有1尺多厚,修筑的极为坚固。为便于防守,炮楼窗户开的很高,手榴弹扔进去根本就是妄想。炮楼墙体四周开有射击口和瞭望口,炮楼外还围有一人半高的围墙,里面建有储备粮食的仓库,简易操场,水井等基本生活设施,外面是2-3米深的壕沟(如有必要日军会向壕沟灌水,形成简易护城河)。壕沟外面还会有10-15米左右、挂有诡雷的铁丝网,外围还有军事警戒区(警戒区内不允许有民房、庄稼、树木、草丛等任何遮挡实现的障碍物)。日军在日常训练中会有针对周围地形进行精准射击训练,如果八路军强攻炮楼,驻守炮楼的日军往往能够给八路军造成很大的伤亡。在日军修筑的小型炮楼内,通常会配置一个十数人的小分队,由一名军曹负责指挥(班长),机枪组配有轻机枪和正、副射手,步枪组配合火力交接,有的炮楼会配属掷弹筒,足以压制绝大多数的敌后抗日武装。两个炮楼间基本能看见,只要坚持十来分钟据点的援兵就可以从公路上坐着汽车或直接跑步赶到。当时敌后游击队没有重火力进攻,所以打起来比较费劲,就算干掉一个炮楼有时并不困难,但如何甩开追兵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用中小口径的榴弹炮,对付这种砖木结构的炮楼,三发命中基本可以炸塌。可八路军没有榴弹炮啊,缴获日军的火炮却很难搞到炮弹,如果用炸药包进行爆破,又会出现较大伤亡。所以对八路军而言,端掉一座日军炮楼并不容易。还有就是小鬼子通常会让伪军贴出告示:如果炮楼被袭击会拿村庄百姓抵命。爷爷说有次八路军晚上打城西炮楼事先没有侦查好地形,结果炮楼没打下来,逃跑时要趟过桃源河,河里没有多少水全是淤泥,都陷泥里了,十多人都被鬼子机枪扫死了,那叫一个惨啊!!!
 
当年在南联读书时,城西村后面还剩有一个炮楼残迹,同学总带我们去那里玩儿,底部有一米多厚,墙差不多有半米厚,水泥混的石子,据说村里想给砸除,大锤一下就掉点渣。
 
每次只要影视剧里出现烧敌人粮食的场景,通常都是游击队员们一把火就点着了。但爷爷却笑着给我讲述说他那时候所见小鬼子粮食基本都是用草袋子装的,游击队员们需要先往里面埋好多颗手榴弹,出发时几乎每人携带4颗,摸进鬼子粮仓后成梅花状在中间草垛埋上一颗,用引线连接好之后才点着,这样手榴弹便会中心开花般不断爆炸,弹片乱飞,谁也不敢来救……
 
但面对影视剧无智商改编的无奈,爷爷选择了来回换台,换来换去竟换出了蒙太奇的效果:因为流行电视剧内容同质化严重,荒唐性也差不多,最关键是主角总那么几个,面孔差不多,串来串去在不同剧里饰演角色,一举手一投足,那表情、那语气、那神态、那演技……,真的没啥区别。用爷爷的话说就是:都是一样的酒,不过是换了不同瓶子贴了花样的标!

(王振刚摄影)

我听后居然还为他的总结浮了几大杯,不过确实也是,甚至我看一会儿也看混了,本来剧情就神,现在更是神乎其神,三角恋都变成四角五角恋了。
 
这种东西一开始我十分鄙视,认为太弱智,但毕竟就是让老人消遣而已,但时间久了,我便想到底为什么会有人喜欢看这些离谱的东西?又为何出品方要化力气鼓捣这么烂的神剧呢?按照存在即合理的思维,我也曾完整地看过几部神通无敌的抗日神剧。
 
实在是不敢再看,怕看成神经病了,但看着看着,爷爷说其实完全没必要为这些神剧愤怒不已,就当是看搞笑片儿吧,看着反而觉得非常有趣,甚至热衷于从其中找茬等。
 
显然,任谁都更期待一部优质的抗日题材电视剧,所有人物智商都在线,所有桥段智商也都不差才好。但这样优质的抗日剧,必须以优质的剧本为前提,要人物智商和剧情智商在线,首先需要编剧智商在线。但浮躁的影视剧市场,往往不给编剧下苦功夫的机会。枪声一响,收视率自然来的局面,也造成制作了太多无用的抗日神剧。还有就是卧底和敌后工作哪里敢表现出丝毫主角光环,越隐藏深越普通越好,当然就不会吸引人肾上腺激素了。
 
虽然我不清楚这种“神”电视剧是怎样出炉的,但多年的编辑生涯还是对于脚本编写有一点点了解,朋友中好几个有干这个的,他们管写剧本叫“活儿”。
 
常规套路是他们有一套班子,有人负责接“活儿”,“活儿”来了之后大家就租个星级宾馆,开几个房间,开始按照制片方要求编写剧本,那可真的是编啊,因为制片方要什么编剧就得写什么,而且随时都会推倒重来或不断往里塞情节塞角色,谁知道老板又喜欢上哪个演员了呢?这样的编剧往往不会自称为作家的,他们习惯戏称自己是写手或码农,也不喜欢谈论什么创作,常戏虐不过是商业行为而已。只是这“活儿”真的很可怕,曾经“活儿”出来的是高大全,商业化出来的是色权钱,其余的都被“活儿”掉了。
 
于是我只有苦笑着跟爷爷解释:“现在很多电视剧制作,都是从商业角度考虑的,人家也是为了赚钱嘛,剧本创作往往不是很严谨,但都不会偏离了一个要求:紧跟主旋律,因为偏离主旋律,电视台的播放就是个问题,拷贝就难卖。有剧本,找个导演,由导演找演员。现在的电视连续剧,一般不会低于20集,大多在30集左右,集数少就可能不挣钱。制作成本,演员片酬往往占了50-70%,所以很多电视剧在布景、道具等方面就压缩费用,粗制滥造。每集电视剧的成本以前在十几万,现在大概在20-30万,制片方往往不是一次投足所有制作经费,还要拉赞助,拉广告。北京有很多发行公司,拍完的片子他们负责找各省各市的电视台推销。基本都是纯商业化的运作了。这种低成本的片子,想要高质量制作水平是不可能的。神剧之所以能在各电视台播放,商业因素占多,还有一条就是紧跟主旋律,不会犯政治错误。各方得益,就苦了观众……。”
 
听我噼里啪啦喋喋不休老半天,爷爷不耐烦地打断说:“你说拍个片儿净唬傻子玩儿,傻子都看腻歪了,生活也是一部剧,都在剧情里五迷三道,考虑恁多干啥?我都八十多了,就是图一乐呵就很满足了!”
 
是啊,看神剧就是图消遣时光一乐呵,或许好多人认为,这么低能的神剧也就老人和孩子热衷吧,其实一些大忙人,闲来无事也是会看的,为什么呢?
 
首先是看神剧没负担,不用为戏里的主人翁命运悲喜而投入,不用为剧中人流泪、喜悦,不用记得故事关联……随意打开一集,刷刷刷,擦擦擦,打得鬼子晕天暗地,工作中的烦恼顿时一扫而去,酣畅痛快。再有就是真实不真实那和娱乐无关,日常关于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已经使大家活得挺累了,窝家里沙发自然不必为神剧真假操心,总比看那些形势一片大好以及周吴郑王的教育内容更轻松一点儿吧!还有看神剧最大的体验就是一身轻松,哈哈一乐,就是夜半时分最给力的消遣喽。
 
“其实当年阎锡山一翻过太行山就是一马平川的晋中大平原了,阎老西儿不仅改窄了铁道,让小日本的装甲车进不去,还兴建了太原兵工厂,只不过这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武器,都是仿日本人的,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性能就天差地别了。”讲到这里爷爷自斟自饮了一杯:“其实我看你给我找的那些美国大片也大体如此,只是当年大家都不过像农民上工干农活一样,哪里搞得明白抗战啥的?”
 
“不会吧,你看看电视里演的,那些军队都好有钱,一水的制式军装加白衬衫!”我故意调侃他。爷爷愣怔了一下,缓缓地回忆道:“我也不太明白制式军装哪来的?穿白衬衫是啥意思?估计是现在的年轻人嫌穿军装咯皮肤吧?当时的条件艰苦,哪有白衬衫可穿?”
 
“你还记得《敌后武工队》吧?据说就发生在离咱这里不远的河北?”我想听爷爷讲那个年代的故事了,便想方设法勾起他的回忆。
 
“我记得小日本刚开始到咱县的时候,八路军还是县大队和区小队,村里是民兵,后来也不清楚啥时候才开始叫武工队的?”爷爷便回忆边缓缓地品了口小酒儿:“其实,你爷爷我是痛恨当年日本人的,不仅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受过苦,还因为和八路军送盐住过日本人的牢,所以在狠揍日本鬼子时,有一种很解气的感觉。”
 
爷爷一口喝完了杯中的小酒说道:“想当年鬼子大扫荡,汉奸听见有外乡口音的当场就毙了,哪来那么多解释?当时咱一个县城也没几个鬼子,基本都是白狗子和汉奸,他们的可恶在于知道八路军对付鬼子的所有招数,老百姓把粮食藏在啥地方,分分钟就可以找出来;几十个武工队被两个鬼子撵的沿着漳河乱跑!”
 
“其实吧,影视剧就是艺术创作,就图大家能够休闲时图一乐呵,当然可以把众多人的小故事集中在一个代表人物身上表达出来,不必要强调谁是原型。”
 
“还有就是日本鬼子大多都是同乡同村一起当兵都,哪有互不相识,特别是地方驻军,小地方更不可能糊里糊涂敬礼,所以假扮鬼子蒙混过关几乎都是骗人的,不信你在公安局拦路口盘查时假扮一个蒙混一下试试?”
 
“那你是不是认为真实的历史是怎样,情节是否合理,逻辑是否严谨,都可以完全不在乎,更多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呢?是不是你感觉看打小日本就好像我们年轻人喜欢听摇滚一样,更多是想在其中寻求感情的表达呢?”我陪他喝了一杯,笑呵呵地逗他。
 
“我都已经这么老了,尽给我扯些年轻人的东西,我怎么懂?”爷爷也被我搞笑了:“电视剧里较真真假有啥必要?哄哄老年人高兴,看看热闹就行了,故事情节并不重要。谁想了解历史可以看看历史书和查查资料、看看纪录片啊!”
 
现在的抗日神剧观看群体有两大类:一是没文化的老年人,二是初中以下的儿童。因此,看抗日神剧突出的体验就是:看的是热闹而不用看什么门道。生活已经赋予我们太多要思考的东西了,每天走出家门戴着面具辛苦一天,好不容易回到家趁闲暇时光,放松心情,讨些乐子,神剧就神剧吧,权当看并不高级的段子也不错啦。
 
艺术是什么?这样的发问是不是很可笑?很初级?但现在真的很难回答什么是艺术了,我只知道艺术需要真,艺术创作需要良心。这个我似乎还知道,但陪着爷爷看完这些神剧又糊涂了,我不知道那个叫艺术的东西里面都需要什么了?

作者简介武新华,林州人,喜好读书写作、旅游摄影,热爱生活,唯愿万水千山走遍,品茶喝酒交友,人生肆意笑傲,文章纵横捭阖足矣!然受格局、水平所困,只好闲暇时抒发一下小情绪而已!!!
敬请点击欣赏作者其他文章:
1、武新华作品
2、《问香港》武新华
3、《闲话读书》武新华
4、《老君山金顶论道》武新华
5、《又到深秋柿子红》武新华
6、《生活很美好》武新华
7、《一物吞一物的套菜》武新华
8、《逐梦崎岖逛魔都》武新华
9、《给鲜活的你》武新华
10、《大师论茶》武新华
11、《临江仙.英雄》武新华
12、《城隍庙里说城隍》武新华
13、《咸亨酒店茴香豆》武新华
14、《血猎虎子四脚蛇》武新华
15、《看戏》武新华
16、《舍生忘死孟婆汤》武新华
17、《新春佳节寻年味儿》武新华
18、《我的打油诗》武新华
19、《我的打油诗(二)》武新华
20、《我的打油诗(三)》武新华
21、《我的打油诗(四)》武新华
22、《我的打油诗(五)》武新华
23、《买书偶记》武新华
24、《如今的城市》武新华
25、《整理旧照片》武新华
26、《恋曲放映机》武新华
27、《也算偶遇》武新华
28、《作诗与失眠》武新华
29、《刀削面》武新华
30、《史上最寂寞的阳春面》武新华
31、《恋曲放映机》武新华
32、《速食爱情》武新华
33、《林州不靠海》武新华
34、《消息》武新华
35、《林州的金小米》武新华
36、《记忆中的黄豆芽》武新华
37、《突然想写诗》武新华
38、《滚滚麦浪》武新华
39、《毕业歌》武新华
40、《我的稚童体》武新华
41、《我的练武生涯》武新华
42、《太行屋脊》武新华
43、《渐渐不读书》武新华
44、《桃花源记》重解构  武新华
45、《林州不靠海》武新华
46、《消息》武新华
47、《又到深秋食蟹季》武新华
48、《我的飞机梦》武新华
49、《鸡蛋灌饼的记忆》武新华
50、《我的作家梦》武新华
51、《猪头肉》武新华
52、《出差住酒店》武新华
53、《我的气功梦》武新华
54、《亲嘴儿》武新华
55、《我的气功梦》武新华
56、《庚子初·战疫赋》武新华
57、《阳台里的武汉》武新华
58、《远方的家》武新华
59、《青梅煮酒》武新华
60、《录像厅》武新华
61、《写给母亲》武新华
62、《我的爷爷》武新华
63、《质疑爱因斯坦》武新华
64、《临淇水煎包》武新华
65、《林州大烩菜》武新华
66、《在寂寞的乡下老家》武新华
67、《面疙瘩汤》武新华
68、心酸的浪漫【武新华
69、当年钻被窝干的事【武新华】
70、大青蟹与花雕酒【武新华】
71、鸡毛店的故事【武新华】
72、蜗居笔记【武新华】
73、齿颊留香米谷菜【武新华】
74、磨蹭的小学“神”【武新华】
75、我的打油诗(521-530)【武新华】
76、我的打油诗(531-540)【武新华】
77、我的打油诗(541-550)【武新华】
78、第1345期:朗月清辉照太行【武新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日神剧都是骗人的,日军真实装备是这样的,难怪其战斗力强了
八路军缴获一门山炮,日军提出用40枪换回被拒绝,这是为什么
信仰战旗(35)|易良品:八路军“夜老虎”
青蛙也能打鬼子,信吗?八路军蔡爱卿就这么干过
一边抗日神剧,一边美化侵略者,这类影视作品直接侮辱观众
别再被“抗日神剧”忽悠了,6张老照片带你了解真实的鬼子进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