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气散

正气散1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 甘草21克(炒) 、陈皮、 藿香(去梗) 、白术各30克、 厚朴(为末) 、半夏(为末)各90克、 生姜120克(研烂,与厚朴、半夏同为饼子,微炒) (一方无白术)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6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一日三次。

功用: 顺气宽中,健脾化湿。

主治: 外感寒邪,内伤湿滞,憎寒恶风,胸闷膨胀,呕吐泄泻,怠惰嗜卧,不思饮食。

一加减正气散

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具有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

出处《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 芳香化湿,理气和中。

分类: 祛湿剂

组成: 藿香梗二钱(6g),厚朴二钱(6g),杏仁二钱(6g),茯苓皮二钱(6g),广皮一钱(3g),神曲一钱五分(4.5g),麦芽一钱五分(4.5g),绵茵陈二钱(6g),大腹皮一钱(3g)。

功用: 芳香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

方义: 本方证虽属三焦湿郁,但以中焦为病变重心。湿邪夹食滞郁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故脘腹胀满,便下不爽,当以升降中焦为治法。方中藿香梗芳香化湿,又兼有理气之功,为君药;厚朴、陈皮、茯苓皮、大腹皮化湿散满,为臣药;杏仁利肺与大肠之气,神曲、麦芽升降脾胃之气,消食导滞,绵茵陈化湿宣郁,共为佐药。诸药合用,为苦辛微寒之法,使湿浊去,气机畅通,食滞消化,则脾胃升降自然复常。

原方方论: 正气散本苦辛温兼甘法,今加减之,乃苦辛微寒法也。去原方之紫苏、白芷无须发表也;去甘、桔,此证以中焦为扼要,不必提上焦也;只以藿香化浊,厚朴、广皮、茯苓、大腹泻湿满;加杏仁利肺与大肠之气,神曲、麦芽升降脾胃之气,茵陈宣湿郁而动生发之气,藿香但用梗,取其走中道不走外也;茯苓但用皮,以诸皮皆凉,泻湿热独胜也。

二加减正气散

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具有化湿和中,清热通络之功效。主治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苔白,脉象模糊。

出处《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 化湿和中,清热通络

组成: 藿香梗、茯苓皮、木防己、薏苡仁各三钱,陈皮、厚朴、大豆黄卷各两钱,通草一钱五分。

功用: 化湿和中,清热通络。

主治: 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苔白,脉象模糊。

方义: 藿香梗芳香化浊,茯苓皮渗湿利水,木防己祛风活络,薏苡仁利水健脾,陈皮行气宽中,厚朴下气燥湿,大豆黄卷清热除湿,通草清热除湿利水。全方共奏化湿和中,清热通络之功。

三加减正气散

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具有芳香化浊,清热利湿之功效。主治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临床常用于泄泻、急慢性胃炎、肠炎等证属三加减正气散证者,亦用于冠心病,症见心前区胀闷感,腹胀,纳食少,舌苔白腻,属湿热阻滞中焦者。

出处《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 藿香、茯苓皮、厚朴、广皮、杏仁、滑石

功用: 芳香化浊,清热利湿

主治: 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

组成: 藿香(连梗叶)三钱(9g),茯苓皮三钱(9g),厚朴二钱(6g),广皮一钱五分(4.5g),杏仁三钱(9g),滑石五钱(15g)。

功用: 芳香化浊,清热利湿。

主治: 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

方义: 该方有芳香开泄、清利湿热之功,为苦辛寒剂。本方以带叶藿香梗宣气透邪,理气和中,芳化湿浊,和胃悦脾,为君药,《本草正义》认为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阴霾湿邪而助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辅以厚朴行气化湿,宽胸除满,陈皮理气和中,二药辛开苦降,疏理中焦气机而为臣药。以杏仁利肺与大肠之气且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滑石、茯苓皮渗湿泄热,此三味为佐使之品。全方以芳化之品清疏胃热,芳化脾湿,又融健脾理气为一体。脾运则湿除气畅,胃热去则胃气和。

配伍特点: 舌黄脘痞,为湿阻中焦而微有化热之象,故以藿梗、厚朴、陈皮疏理中焦,滑石、茯苓皮渗湿泄热,因湿渐化热,所以用藿香叶以透热向外,杏仁宣利肺气,气化则湿热俱化。

运用: 临床常用于泄泻、急慢性胃炎、肠炎等证属三加减正气散证者,亦用于冠心病,症见心前区胀闷感,腹胀,纳食少,舌苔白腻,属湿热阻滞中焦者。

湿温,秽湿着里,邪阻气分,脘闷,舌苔白滑,脉缓。化湿和中,行气消滞。

四加减正气散

出处《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 藿香梗9克 、厚朴6克、 茯苓9克 、广皮4.5克、 草果3克 、神曲6克、 楂肉15克(炒)

功用: 化湿和中,行气消滞。

主治: 湿温,秽湿着里,邪阻气分,脘闷,舌苔白滑,右脉缓。

五加减正气散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 藿香梗6克 广皮5克 茯苓块9克 厚朴6克 大腹皮5克 谷芽3克 苍术6克

主治: 秽湿着里,脘闷便泄。五加减正气散治“秽湿着里”,症见“脘闷、便泄”,病机为湿困中焦,脾胃不和。仍用藿、朴、陈、苓外,又选原方中大腹皮、苍术运脾气,加麦芽一味升胃气。

藿香正气汤

《疡医大全》卷九

藿香正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疡医大全》卷九。具有散风寒,消饮食,止呕吐,定泻痢之功效。

1、藿香正气汤

出处《疡医大全》卷九

组成: 白术、陈皮、半夏、桔梗、砂仁、藿香、苏叶、白芷、甘草、白茯苓、厚朴

功用: 散风寒,消饮食,止呕吐,定泻痢

组成: 白术、陈皮、半夏、桔梗、砂仁、藿香、苏叶、白芷、甘草、白茯苓、厚朴。加生姜,水煎服。

功用: 散风寒,消饮食,止呕吐,定泻痢。

2、藿香正气汤

组成:杜藿梗三钱,薄川朴一钱,半新、会皮二钱,白芷二钱,嫩苏梗一钱半,姜、半夏三钱,浙苓皮四钱,春砂仁(分冲)八分

主治:湿滞挟秽

出处:《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用:温中化浊

名称:藿香正气汤

组成:大腹皮三钱,紫苏二钱,藿香二钱,甘草一钱,桔梗二钱,陈皮二钱,茯苓二钱,苍术(炒)二钱,川朴(捣)二钱,法夏(研)二钱,白芷二钱,乌梅肉五个。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主治:霍乱之重者

出处:《医门八法》卷二

加减藿香正气汤

加减藿香正气汤

主治: 散寒化湿,健脾止泻。

组成: 藿香、陈皮、半夏、炙甘草、大腹皮、大枣各10克,紫苏、桔梗、厚朴、生姜各6克,苍术、白术、茯苓各12克。

主治: 散寒化湿,健脾止泻。适用于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气机受阻所致急性腹泻者。发热恶寒重者,加荆芥、防风;便如水泻,次数多,小便不利者,加薏苡仁、车前子,或用胃苓汤燥湿利水;脘腹冷痛者,加砂仁、丹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病条辨》:五个加减正气散
《温病条辨》中焦篇必诵14条
温病大家刘景源:湿郁脾胃得这样治!
古今名方荟萃 藿香正气散
吴鞠通一加减正气散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42)湿热辨治·中焦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