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陶弘景是我国南北朝时一位伟大科学家,一生有许多骄人的创造与独到的发明,其中关于蜾蠃秘密的揭示,解开了长期误传的谜团。

自然界,有一种细腰蜂名叫蜾蠃,传说它只是雄性,其后代是从菜地里偷来的一种名叫螟蛉的幼虫,经过自己精心抚养而成。从《诗经》开始,人们一直用“螟蛉”来形容假子、义子。陶弘景为了搞清真假,在查书无果的情况下,亲自去实际中看个究竟。他找到了一窝蜾蠃,用竹签细心挑开它的窝,看到里面不但有衔来的螟蛉,还有几条小肉虫,同时发现蜾蠃也是雄雌成对的并进并出。第二天陶弘景又去观察,发现一条小肉虫将一条螟蛉已吃了一半。过两天后再去看,窝里的螟蛉已被吃完,肉虫都变成了蛹。不久,蛹化成蜾蠃飞跑了。陶弘景恍然大悟:原来蜾蠃有自己的后代,螟蛉不过是被衔来给幼虫当粮食罢了。他感慨地说:“人贵自立。不管什么事情,不能人家怎么说就怎么信。最好自己亲自观察,认真弄清事情的真伪,绝不能人云亦云,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陶弘景这种不唯书、不泥古、只求真的可贵品格,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求真,包括追求真实与追求真理。真实,是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它不依赖于人的思想而独立存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正确反映,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弄虚作假,不夸大缩小。所以求真这种宝贵的科学精神,具有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从正面讲,努力发现真理,勇于坚持真理;从反面说,坚决否定独断、虚伪与谬误,敢于去伪存真。人类许多重要观念,诸如“真实性”、“正确性”、“必然性”、“主观符合客观”等等,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真”的要求和理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在实践中会自觉坚持二者统一,努力求真。

在生活实践中,青年人大多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涉世未深,加之时间、文化水平、实践经验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所获知识往往真假参半,如果不加甄别地全盘相信,人云亦云,盲目付诸实践,就可能干出错事或蠢事。鲁迅先生说过,老年人常常怀疑许多真的东西,青年人往往相信许多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遇事认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杜绝盲从态度,坚持去伪存真,在努力求真中弘扬科学精神。

具备求真的科学精神,有三个环节是要着重把握的:一是掌握真理。一般来说有书本知识与实践所得两条途径,前者属于间接获得的真理,后者属于直接获得的真理,二者从根源上讲都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正确性认识。但是由于条件变化,书本知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自己的实践予以检验,绝不能“唯书”、“唯古”不唯实。二是坚持真理。真理是客观的,但因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或利益、立场的差异性,生活中对真理的承认与运用不免带有主观性。如果自己的认识确实符合客观情况,就要勇于坚持正确看法,不要在权威、众人压力下轻易放弃真理。坚持真理不仅需要勇气,更要有献身精神。三是纠正谬误。真理的反面是谬误,真理往前跨进一步也会变成谬误。生活中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真假混淆,需要我们认真辨析,坚持实践检验,做好去伪存真的工作。尤其在信息发达的当今,无论社会上流传的还是互联网上的消息,都不能盲信、盲从,以免上当受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弘景菜园求学
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的“螟蛉义子”故事
《诗经》这句诗错了一千年, 还在继续错下去
生命中的乐事
南朝 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