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长庚
userphoto

2022.09.27 北京

关注
郑长庚 男,汉族,1916年2月生,福建福州人。1941年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毕业。现为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种子协会常务理事,第一届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和顾问。1941—1948年在科研单位从事作物育种研究工作。1948年后,先在清华大学农学院,后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致力于农业教育工作40余年。担任《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专业课程。培养硕士研究生五、六名。参加编著了《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植物遗传育种学》《玉米遗传育种学》等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的专业教科书或专著。1941年以来,从事农业科研工作遗半个世纪.1948年以后,参加· 玉米育种科研,持续了40多年.在 60年代初,育成了当时国内尚无先 例的第一批中国自选的优良玉米自 交系及其组配的“农大号’玉米自交 系间杂交种多个用于生产,增产极 为显著.1983年后,承担国家重点 科技攻关项目的“六五’、'七五了和 '八五’课题中全国玉米新品种选育 的协作攻关任务,粉重干特用玉米 的品质育种,现已育成高核氮酸含 量的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用于生 产.1985年曾赴联邦德国、奥地利 和叙利亚(国际干早地区农业研究 中心)进行学术考察和交流.50年 代前,中国生产上尚无自选的杂种 优势最为明显的玉米自交系间杂交 种.60年代初,增产显著的“农大 号”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育成,中国 首次有了优良的自己选育的第一批 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并用于生 产.这一先例的开创,对当时国内 开展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 产牛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使 当时的玉米生产,开始逐步转向以 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产量的自 交系间杂交种来取代相形见细的一 般农家品种,为这一重大的转折做 出了贡献.1982年获黑龙江省技术 改进二等奖。1984年获北京市“对教 育事业辛勤工作30年表彰业绩”的 证书,1989年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 部对新品种选育的一等奖,1990年 获国家教委对“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 年,成绩显著,予以表彰”的荣誉证 书,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1992年获中国农学会对“农业科 研、教学、推广或管理工作逾半个 世纪.劳绩卓著,给予表彰”的荣誉 证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5个经典玉米自交系
玉米矮秆基因与矮秆育种研究
玉米品种介绍
玉米育种特点及选育 - 育种动态 - 玉米种子论坛 -关注中国种业,讨论种子话题,推进种业...
揭秘玉米育种发展的“基因”
玉米抗锈育种及种质创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