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息量很大的文章
无忧树泛先进制造领域的研究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国产替代是一脉相承的。从正反两个维度看,就是卡脖子研究和被卡脖子研究。卡脖子是看长板,比如光伏、5G;被卡脖子是看短板,比如芯片。
 
国产替代容易吗?不容易,从标杆工程到逐步替换到形成业绩然后走向长牛需要一个过程。从投资角度来说,长板更易研究,短板略显信心不足,因为投资讲求的是投资回报,更多强调可见的内容。所以国产替代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对即将形成替代或已形成替代的研究,这样稳定性、可持续性较高,风险偏低。
 
同样其生意特征、通用性等也要进行广泛验证。有两个国产替代案例恒立液压、艾迪精密是比较值得研究的,资本市场给予的回报是很丰厚的。
 
一般人喜欢C端研究,主要是其商业模式好,特别是以品牌构建的定价权既有差异化又有大众性,茅台和片仔癀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消费升级受益者,其本质亦是受益于时代的发展。辅助消费升级的是产业端的升级,产业不升级消费升级是空中楼阁,这是伴随着部分利润转移到产业端,这种转移带来了产业结构化变化,也伴随全球分工体系的变化。

 几个方向、几只股票的深度思考

比如苹果产业链的低端部分外流似乎有了一些迹象,这也伴随手机产业个体增量并不明显的现实情况,代工在极低利润的情况下必须有规模,否则无法平摊成本,也有向成本更低处转移的需求。虽然果链很多企业回报不错,但多数企业长期价值依然模糊,这是为何我们只选择信维通信来进行研究的原因。从细节上我们能提供颗粒度更好的研究,但战略层面难与大众产生共鸣,我相信这种研究是有挑战的,但也有价值与意义。

这个股票现在是机会吗?(三)
这个股票现在是机会吗?(二)
这个股票现在是机会吗?

至少,这是少数有意愿向核心领域进发的企业,部分高端材料到底有多匮乏?只有仔细研究后才会了知一二,它背后并非简单的材料一个环节,也包含了设备、软件、工艺等种种限制,所以背后还有一系列工业基础的突破
 
提到软件,去年就写了工业软件的一些研究计划,基本分类包含三块:研发设计类、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业务管理。无忧树基本覆盖了大部分。从新进研究品种中控技术的推进中,我们发现中控技术从1993年到2007年,从填补空白到进行高端市场参与大型项目,花了14年时间,这还没谈及如何实现细分领域做到龙头老大的过程。而我们能参与投资的阶段基本上是显现上比较强的阶段,但要理解它们护城河的强度,就需要从这些历程来进行推演,否则很难理解企业价值。

国家在这些领域要突破的急迫性也是现实存在的。2010年齐鲁石化、2011年大庆石化炼油厂,某装置控制系统分别感染Conficker病毒,造成控制系统服务器与控制器通讯不同程度地中断。国外厂商Siemens、Advantech、Scheider等仍是漏洞大户,他们的漏洞总和占所统计全部工控漏洞总数近30%

这种全面的升级一般只有大型国家才有机会完成,小型国家往往只有消费升级,产业端的升级只能在极细分的领域内完成,自身不具备全面的产业基础,所以不能完全以其它国家不能完成产业升级来推导中国也完成不了升级。
 
最近无忧树推进射频前端的研究,手机射频前端的核心器件核心技术基本在日美手上,美国为了钳制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不惜用钓鱼执法的方式来抓捕我们的核心成员。所以,美国不惜一切代价阻挠华为的快速突破可想而知。
 
去年我们推进了医疗器械的研究,发现国产替代的空间很大,虽有集采压力,但没有集采带来的猛烈的供给侧改革,真正的创新会落地?
 
以生物医药为例,生物医药是一个很新且发展潜力非常大的领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PD-1/PD-L1、TNF、HER2等靶点已经扎堆,2020年12月中旬国家医保谈判,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谈判成功,降价达80%以上。价格从30万元/年直接拉到5万元/年左右,天花板陡然降低,其它尚未商业化的企业怎么面对这些问题?后期,资本市场给Lisence In的溢价也将降低,这是很多新锐药企所面临的挑战,但不得不说,这依然是一个极好的赛道,但最原始的创新依然稀缺:一者来自技术的创新,一者来自更有价值的商业模式。
 
回到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也是制造产业,本质规律都差不多,但壁垒更高,入场券并不容易拿到,产业政策发力的空间也较大。通过无忧树第四期影像医学研究中简单提炼一些与国产替代有关的一些内容。
 
第一个细分领域DR

DR是X线成像,图像可直观显示人体脏器和骨骼等形态,目前主要用于骨科、呼吸科、消化科等疾病的初步诊断。国内厂商主要采用OEM(购买成品部件进行组装和拼凑)的方式生产DR,成像质量一般。国产DR进行一体化生产的厂商数量较少,大部分选择采购零部件进行组装的方式生产。组装式产品采用分离式操作系统,核心零部件均采用原始厂家提供的控制台,发生器图像采集软件不能直接控制发生器的投照,存在产品机械性能不佳,操作和后期处理工作站的水平低下等问题,最终导致国产产品成像质量较低,同时辅助功能较少,仅能满足基本临床需求。

国内高端DR市场仍由GE、西门子为代表的进口品牌占据,而本土厂商分割了绝大部分中低端市场,仅从数量上看,国内品牌市场保有量远超进口。万东医疗在国内DR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占率约13%;安健科技以12%市占率紧随其后;康达、联影等第二品牌梯队稳步发展。国内目前有超过100家DR厂商,从品牌数量而言竞争非常激烈,但大部分仍为外购部件、整机整合。 
 
DR由数字探测器、高压发生器、X线球管、影像采集及处理系统、影像输出设备等组成,其中最具技术难度的是探测器和球管。目前,国内品牌中仅有万东、安健和美诺瓦拥有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而大部分其他本土品牌如东软、联影、迈瑞等在探测器和X线球管方面的研发技术尚还欠缺。
 
多功能动态DR是未来DR技术发展的全新领域,安健科技率先布局,实现动态DR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万东医疗也跟进了动态DR的研发。
 
第二个细分领域MRI

核磁共振(MRI)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全新影像检查技术。MRI产品主要分为永磁和超导两类产品。从我国不同医疗机构MRI保有率来看,GPS占据绝大部分市场,整体市占率超过80%,特别在三级医院,市占率超过85%。而在二级以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本土品牌东软以34.1%市占率排名第一,国产品牌以中低端为主。

第三个细分领域CT

从我国CT存量市场看,三大老牌进口厂商GPS仍占据80%以上市场,本土的东软、联影等仅有10%左右。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本土厂家开始不断发力,基层医疗市场的进口替代加速,2017年东软和联影在国内市场的CT销量分列三、四位,超越老牌厂家飞利浦,销量占比分别达到18.9%和10.1%。
 
从CT结构类型看,我国CT存量市场大多以低端为主,约65%仍为16排及以下类型,64排占比不断提升,而128排以上市场保有量还较少。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基层医疗机构仍以16排为主,而有条件和需求的医院则逐渐替换为64排、128排或是更高端的CT。
 
CT等传统医学影像方面,我国最早的专利要比美国晚20年,而在专利数量上更是只有美国的1/10,专利壁垒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国内CT的发展。探测器是当前本土CT的一个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对探测器的拼接工艺要求较高,多个单元拼接时如何做到接收信号效率高、单元间缝隙小是工艺上要考虑的问题,探测器的阵列数(排数)越多,工艺越复杂。经历多次技术变革后,CT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技术瓶颈期,2010年后仪器的更迭更多是集中于检测速度、图像清晰度等性能使用方面的改进。CT技术的瓶颈期将是国产追赶的上好时机,未来10年本土CT有望快速发展。
 
从技术层面而言,本土厂商在16排CT上发展已相对成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基层医疗市场,高端产品方面东软和联影推出了128排CT,安科、万东、明峰等则仍以64排及以下为主,国产化CT的发展任重道远。
 
第四个细分领域超声

从2004到2016,国内医用彩超市场进口品牌的市占率由最初的95%逐步下降至75%,目前国产品牌在中低端医用彩超市场销量已超过进口产品。
 
发达国家超声起步早,存量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增量主要来源于新品的替代。从格局上看,老牌GPS三巨头中的GE和飞利浦凭借产品性能和品牌优势保持较高市场份额,西门子则先后被东芝和日立超过,而国内的迈瑞和开立经过多年发展,也跻身到了世界前列。
 
国产高端彩超与进口品牌的差距
硬件设备:主要是芯片技术和多普勒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软件:功能诊断辅助软件;
探头:主要体现在探头的材料和性能方面。 
 
第五个细分领域内窥镜

内窥镜市场主要分为硬镜、软镜、设备和附件四部分,各占四分之一左右市场,其中软镜市场最大,约占27.6%。软镜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三大品牌奥林巴斯、宾得、富士三家,其中奥林巴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全球市场,均占有超过60%的市场份额。国产软镜目前以标清为主,开立的高清内镜打破外资在国内多年垄断。自奥林巴斯于2006年推出高清内窥镜后,外资逐渐由标清向高清迭代,由于技术难度高,国产企业大多停留在标清阶段,主要企业包括上海澳华、上海成运、天松医疗等,公司是目前唯一可以生产高清内镜的国产企业。消化内镜医师缺乏成为抑制软镜行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

医疗器械的替代更像是农村包围城市,但未尝不是好方法。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析
国产超声先驱,正冲刺上市
国产医疗器械想要发展壮大,除了要自身硬之外,还需要一把“火”
明天注意这个压力
67岁前东北大学副校长,即将收获IPO
高端影像设备价值领域TOP20!联影、东软、赛诺威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