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书达礼”,是知什么书、达什么礼?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馆长

■清雍正 粉彩山水纹将军罐 高44.5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西汉 彩绘云气纹羽觞杯 长15.9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清乾隆 百白玉鹅形坠 长8.5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更加渴望精神上的安宁。本篇就来讲讲“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之礼智。

“智”是

开发心智、明辨是非

“礼智”二字该如何理解呢?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说,“礼”主要是礼貌谦让,要知道社会上长幼有序;“智”是开发心智、明辨是非,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学习,智的开发就是学习的过程。礼智在中国传统美德中非常重要,很多文物都能体现出中国古代人的敬礼明智之心。

这是(右上)一只清雍正年间的粉彩山水将军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都包括其中了。智为什么要用流动的水来表示呢?因为智者头脑里像一条流动的河,是在不停地思考的,这是一种动态思考状态,所以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因为仁者有了这种信仰以后就像山一样不能轻易被撼动。

这是(左下)一个乾隆时期的白玉鹅形坠,羊脂白玉,非常纯净,形态也非常憨厚。荀子认为玉是礼的化身,因为“垂之如坠”,它垂着像一个坠儿,这个姿态是人的礼仪姿态——稳重而有规则。

过去中国人的礼仪就是从小事做起

这是一组羽觞杯(右下),至少汉代以前中国人都是用它来饮酒的。那么它能怎样表现礼智呢?这种饮酒的方式跟今天有点儿不同,古人是双手执杯,这种杯子一边一个耳,所以叫耳杯。今天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单手执杯,从礼仪上讲就低了一层,所以今天在郑重的场合,或者说晚辈祝长辈、员工祝领导的时候,往往是另外一只手托住杯子,这就是我们过去双手执杯礼仪的残留。我们从一件小事说到礼仪,是想让大家知道过去中国人的礼仪就是从小事做起。我们今天仍然应该从小事做起。再来说“智”。这种耳杯叫“觞”,李白有诗“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就是送别的时候,走的人和留下来的人都把杯中酒喝尽。古人发明了这样一种羽觞,也正是他们的智慧所在。这种智慧运用到生活当中,就变成了一种礼仪。

1

观复学堂

“知书达礼”的“书” 指的是什么?

马未都评:过去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传播知识主要是靠口授,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文字以后,知识就可以通过书本向下传递。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知书达礼”,但很少深究这句话的明确所指。“知书达礼”的“书”是指“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礼”是《礼记》。过去,“四书五经”对于儒家学者来说都是必读书。我们今天没有要求全社会去读这些,九年义务教育中对“四书五经”只作了一个最简单的介绍,但这不代表我们放弃了这种文化原则。今天中国的文化原则都是在“四书五经”下形成的原则——仁义礼智。“礼”是说人应该有辞让之感,整个社会是谦让的。“智”是说人有是非之心,心智成熟。我们学习的就是明辨是非,不要是非不分。今天有很多年轻人是非不分,在新闻媒体、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丑恶的现象,其中有的涉及成年人,也有很多是未成年人,就是因为他们心智未开,不知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所以才把恶行当作善行。

2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马未都评:我们开发心智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的,有形象思维的训练,比如语文;也有抽象思维的训练,比如数学、物理,这些都是思维方式训练。古人不像现在这样分科这么细,他们对学习过程的认定跟今天有点儿不同。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先贤孔子说的。他的原话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阐释对智和仁的理解。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倡“有教无类”,即我在教育的时候,不分底下是什么人,谁都可以来听,你能听懂多少就吸收多少。

“智者乐水”,是说智者就跟水一样。前面说过,我们的思维都是流动的,跟水流一样,想问题的时候脑子有时候会飘出去,有时候会拽回来;每个人听讲的时候也是这样,可能听进去了,也可能脑子里在想别的。“仁者乐山”,是说当你建立了一个信念的时候,一定是像山一样坚定。我们今天在社会上反复提倡仁与爱,就是因为现在社会太缺乏这些了。所以我们今天要反复去提及这些,是希望我们的民族能够重新凝聚我们的思想,强健我们的肌体。

今天每个家长,无论社会地位高低,无论财富资产多寡,都对孩子抱有极大的希望。这同样也是全社会的希望。但是要知道,在教育孩子掌握知识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道德修养。人首先要有道德修养,其次才是掌握知识。由于今天的应试制度,迫使很多人走进了一个毫无情感的通道,我还是希望能够在道德约束的前提下,发挥每个孩子的心智。

3

历史上的“礼崩乐坏”发生在什么时期?

马未都评:“礼崩乐坏”发生在周代,周代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孔子生活的那个时期。孔子一直对“礼崩乐坏”忧心忡忡,这里的“礼”是在西周形成的“周礼”。孔子一直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就是说我们要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周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有将近800年的历史。西周的文化和经济非常发达,但是到了东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开始动荡,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而动荡会使一个社会礼崩乐坏。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这代人,就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那种礼崩乐坏的状态。在我年轻的时候,社会的秩序被破坏得非常厉害,跟今天相比完全是混乱的,谁都可以闯入另外一个人的家里去抄家。这在今天是不可能的,今天有法制管着。而孔子那个时代正好赶上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

今天提到的“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包括已经遗失的《乐经》)——都是这个时期先贤的著作。这么多著作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可见古人也不是一天把这些事完成的,而是用了长达几百年的时间才完成社会制度的设置。

所有社会制度的实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坚守。生活中也是这样,不管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定了什么样的规矩,在实施当中往往都是一开始严格,而后越来越松懈。所以古人就要求在制度的设置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执行。礼也是这样,“周礼”刚开始形成的时候非常严格,所有人的礼仪制度,包括走道先迈哪条腿、后迈哪条腿,以及着装、说话、称呼别人,这些都是有规范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规范就一点一点地丢失了。所以一个人在今天的社会上,要坚守自己定下的规矩非常不容易。

(整理:陈福香 据《醉文明》 收藏马未都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书达礼礼为尊——《论语》悟读【41】
九句话,让你的孩子知书达礼!
八佾篇第三
【知书达礼】饭桌上你坐对位置了吗?
国学共读《论语》复习——第三篇“八佾”
杨华:“礼崩乐坏”新论——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