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的风范为何在今天稀缺了?

【原创书评】

大师的风范为何在今天稀缺了?

文|朱晓剑

转眼,来新夏先生已经离开三年了。去年,由焦静宜老师编的《忆弢盫》问世。我把这本书放在案头,时常拿起翻阅一下,零篇散章里看来先生的风采,虽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来先生呈现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个侧面,若汇总在一起,那才是来老,学问、文章、交往,这些交织在一起,即是立体的来老。

我跟来老没有直接的交往,更多的是从他的文章中受益,也可以说,阅读来老的书是美好的事,因那里不仅有学问,也有做人做事的指导方法,有一些细枝末节可能被我们轻易忽略,比如韦力先生说,他曾发表一篇关于目录版本学的文章,来先生就辗转找到他,这就有了第一次见面,“来老非常谦和,同时有那种不知为不知的姿态”。子张先生在谈来老的《怀穆旦》时说:“却并非那种借光自赏的投机之作,他反反复复强调的,只是希望在面对穆旦的光荣时,别忘了穆旦后半生所遭遇到的厄运和苦难。”像这样的细节在书中很有不少,这不只是对一个学者的简单怀念,更多的是在纪念一种风流余韵的消失。

这部厚达1023页的《忆弢盫》,不只是一部单纯的纪念文集,也是来老的交游集、学术集,书分为感念情深、乡谊交游、音容笑貌、往事风怀、学术人生、传媒之声等六个板块,共收录各界人士的212篇纪念文章,这在今天来看,也是极为有意义的事。这当然是来老的人格魅力、文章气度所形成的文化魅力吸引人的缘故,不同的人在来老的身上,都能受到启发或影响,这才是尤为重要的。

来老实事求是的学问人生,在浮躁的学术氛围当中,难道不是值得珍视的吗?在“衰年变法”之后,“既是先生学术观点的转变,也体现了他对自由理念的追求。”陈平原感叹,像来新夏先生那样“活到老,写到老”的,则凤毛麟角。其原因何在?当然是来老对学问的态度,以及对年轻后辈的希冀也包括在里面了。这同时也是在激励后辈多观察多记录,且不管那是否能够换来名声,只当作一种练习即可。这才是做学问的方式,没有哪一个学者是一步就登天的。

由于我平时接触读书刊物比较多,也从不同的朋友那里听到来老关心、支持读书刊物的事。做这等事,来老是虽没有提出“全民阅读”的概念,却也还是身体力行,如他在为《悦读时代》题词中所言:“世人皆以阅读当苦行,余未敢苟同,无愉悦心态则无法读书,读亦无益。”这是来老对读书的解读,却可让我们看到一个爱读书的文化老人样貌。所以年轻人求来老为新书作序,他几乎是有求必应,且在文章中不乏鼓励之词,这是对年轻人的激励,这做法也是深具大家风范的(写序必得读完全书不可)。

老一辈的学人日渐凋零,预示着一个风雅的时代结束。来老的离开引起巨大的反响是出乎意料的,在粗鄙的时代,能有这么多的人纪念来老,不是最好的说明吗?从《忆弢盫》中,我们可以看到点滴的记事在还原来老的丰富而又风雅的一生。来老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从阅读他的文章中,依然获得相应的启示。对我们来说,阅读才是最有意义的事,也是对来老的最好的纪念了。

《忆弢盫》,焦静宜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师的风范作文
王国维 :国家与学术为存亡
不愧是大师风范!启功先生楹联书法赏析
国学大师黄侃论学
王朔曾发长文狠批金庸小说,金庸淡定的回应彰显大师风范,有水平
谢稚柳 | 画坛佳话 一诗百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