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一回,我糗大了

    教学生涯中遭遇糗事,会是什么感觉?

    那一回,我接受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送教下乡。说光荣,是因为我将在众多听课教师面前,展示我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说艰巨,是由于在教育的百花园里,我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童,能否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我感到压力山大。

    反复斟酌后,我确定讲《检阅》——文中的儿童队员跟学生年龄相仿,而且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达到预期的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两个板块:先引导学生感受博莱克的“棒”——为了国庆检阅,他下苦功训练,以精彩的表现征服了观众,博得了大家的赞扬。这个板块的学习师生配合默契,学生朗读、想象令我感到满意。接下来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的“棒”——他们没有抛弃残疾的博莱克,让他和团队一起参加了检阅。

    我引导学生体会儿童队员的心理变化——是否让博莱克参加检阅,队员们曾经犹豫矛盾。我先提出问题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要是你,你会让博莱克站在队伍里吗?

    我以为,学生一定会说不会。这不明摆着吗?在国庆节这样举国欢庆的日子,要展示儿童队员的风采给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看,残疾儿童参与其中,那绝对大煞风景。

    出人意料的是,学生竟然异口同声地说“会,因为他是我们中的一员”。

    我一愣。怎么可能?太假了!就像排练了似的。哪怕有一个异样的声音也好啊。我只能继续引导:“如果学校要举行广播操比赛,要是班上有这样的残疾同学,你会同意他参加吗?”

    三年级的学生依然毫不犹豫地拖着稚气的声调回答:“会——”。可是文中的队员们开始都非常为难啊。

    怎么办,怎么办?我焦急地问自己。这是公开课,这是送教下乡,我可不能像在自己的课堂上那样质问他们的真实想法,我只能继续展示我“循循善诱”的教学技巧。

    “比赛设有奖项,要是残疾同学参加,你们一定不能取得好名次,不能为班级争光。我希望同学们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我强调了“真实想法”,他们再这样“假”下去,我的课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依然是众口一词“会”。这些孩子真正是思想“又红又专”,宁可抛弃佳绩,也要顾及同伴,我自嘲地想。我只得使出最后法宝——“我喜欢诚实的孩子,更想听你们讲讲在比赛中是怎么做的。”在学校的拔河比赛、广播操等比赛中,残疾孩子往往是靠边站,不是不让他们参加,而是他们的确在这方面无能为力。如果让他们参加,那等于是把奖杯拱手让人。

    “让他参加”。教室里再次响起老师们的笑声,在我听来,声声都是嘲弄。每一个声音都似乎在说:送教老师就是这样的水平?

    满脸通红的我只好敷衍地说:“比赛中我是不会让残疾儿童参加的,否则会影响班集体的荣誉”,便草草结束这个环节。

    课后,针对这个环节我进行了反思。我的课堂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队员和博莱克的“棒”,只需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的关键句段进行品味、想象、拓展、补白,从内心深处对队员和博莱克的做法产生认同,与文本和作者“共情”即可。当学生固执地要博莱克参加检阅时,我可以引导他们聚焦队员们的做法,完全没必要纠结“你让不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无足轻重的问题。

    送教中这个环节的处理不当,反映出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面对一篇课文,我总是考虑教学环节如何设计,环节之间怎样过渡,怎么让自己的评价多元化,怎么让过程走得更顺,怎样更好地展示自我的风采……一句话,我关注的始终是“我”。课堂上,我只会一味地照着教案走下去。究其原因,是我从备课开始,就没有考虑自己的定位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没用儿童视角思索: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没有“生本位”思想;备课中没有删繁就简,不会将教学环节简化,不会采用简便的教学方法……

    学生“冷漠”的不配合让我气急败坏。面对课堂上异样的声音,面对宝贵的生成时机,我缺乏教育机智,不会将偏离航向的学生引向正确的思索之路。这一切,究其原因,是因为我读书少,学习少,不善于反思。如果我坚持学习名家大师的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剖析反思,天长日久,我的教学艺术会日渐成熟。面对生成,我就能及时捕捉到,让它在课堂上绽放异彩。

    可惜,这些都是“如果”……

    这一次教学经历,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在成长的道路上,既要掌握理论,又要不断实践,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掌握了“学习”的精髓,才有机会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作者系襄阳市襄州区张湾办事处云湾光彩小学校长,襄阳市隆中名师、湖北青年教学能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武凤霞教学实录《检阅》
《检阅》教学设计
《检阅》课文评课稿
《检阅》说课设计
殷志斌:《检阅》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我眼中的“康教(医教)结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