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共犯的脱离?

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与实务中的最难点。共同犯罪的本质在于结果归属,在于违法性的判断,是因果性的判断,归根结底是事实判断,而不牵扯到法律规范判断。对于共同犯罪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意义。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刑法为何要规定共同犯罪,这个问题想透了,对于共同犯罪的理解才可能登门入室。

进入共同犯罪的殿堂后,又有很多的分支,分支又有无数的小分支。本文说的是其中一个点即共犯的脱离。共犯的脱离应该是翻译过来的叫法,在刑法学共同犯罪中我们总能找到它的影子,基本内容是共犯人可以因为消除自己与共犯的关系从而“全身而退”,不对脱离后的共犯的结果承担责任。

共同犯罪的最终目的在于贯彻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只要认定共同犯罪,就要对共犯人造成的所有后果都承担责任。有的共犯人想不通,我没有杀人、没去抢劫,只是帮助望望风、拿拿刀,怎么会定我故意杀人?抢劫?这个问题本文不做展开,如果针对这个问题,你还没有想好怎么回答,那基本是对共同犯罪没有入门。

共同犯罪的后果是部分行为全部责任,这是刚性原则,但刑法从来不缺乏温度,有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特别是犯罪中止来挽救那些中途觉醒的人。有的共犯人开始信誓旦旦,决心大干一票,但是中途由于各种原因不管是“怂了”还是人性的优点爆发,总有“掉链子”的人在,对于这些人,刑法设定了中止、未遂的护身符。但是,对于共同犯罪的中止、未遂,要求那是相当的高,不但要中止自己的行为,还要有效防止其他共犯的行为,注意是“有效”,如果自己停了,别人没停,不管你有没有去制止,还是因为自己身单力薄制止不了,都不能算作中止。关于这一点,许多人也不理解,但是刑法在侵害人与受害人衡量中选择了保护被害人,这也是共犯中止理论的基石,无法改变。

那就没有办法了吗?有人说刑法是最精确的法律,我说刑法理论是最精巧的机器,刑法学人的脑回路可能更加的细密。聪明的刑法人为了缓和共犯中止成立太难的问题,设计出了共犯脱离理论。理解这个理论的本质还真不能自说自话,还跟与共犯的中止比较比较。

其实,共犯的脱离就是为了中和共犯中止的刚性而诞生的。在法益保护理念的影响下,共犯中止的成立要求太高了(要求彻底有效化解共犯整体的后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权保障理论的影响下,共犯脱离理论成为嫌疑人减轻责任的重要理由。明白了共犯脱离的理论根基,对于共犯脱离的成立条件也就明朗了。共犯人主观上向其他共犯人明确表示退出共犯,客观行为上也有退出的具体行为,就可以认定脱离。即便没有“消除自己物理性、心理性的影响”也不影响共犯脱离的成立。

另外,还要注意,共犯的脱离只是代表其对其他共犯后续造成的后果不承担责任,但是其如果之前的行为造成了法益侵害的危险性,则应当承担预备或者未遂的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某城、黄某生拐卖妇女儿童罪——共犯实行过限的认定
张明楷 : 简评共犯的竞合
共犯的基本观念
刑法思维导图系列——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形式
论继承性共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