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及其特点

二战以后,作为西方阵营的第二军事强国,英国打造了相当完备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冷战后,英国的武装力量不断缩小规模,但仍保持相当规模的军事科研和生产能力。为使有限的军费得到最佳使用效果,并使国防资源实现最佳分配,英国对国防科技工业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采购办法、研制生产、武器出口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更趋合理。

一、英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产业结构体系

英国国防工业由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舰船和核武器等行业组成。除核武器工业外,它们分别融合在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机器制造业和造船工业,加上其他有关行业(能源、电机和仪表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军民结合型国防工业产业结构体系。目前航空航天工业的一半和电子、造船工业的1/3的产品都用于国防。共有一万多家英国公司为国防合同工作,从业人员达七十多万人。英国是武器出口大国,其防务产品的近1/2供出口,也是出口型军工产业。

——企业组织体系

过去,英国大多数军品生产企业都是国有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技术、财政风险全部由国防部承担,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和其他弊病。为了在军工企业普遍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自80年代起,英政府把大部分军工企业实行了私有化,从而把军工企业进一步推向市场。目前,英国国防工业是以私有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内部实行股份制,企业同军方是合同订货关系;企业之间是以主承包商牵头而形成的分工协作关系。以军用航空工业为例,主承包商是飞机机体和航空发动机企业,通过主承包商把有关设备、材料及机体和发动机的修理,分别转包给分承包商和零部件协作商。主承包商企业常承担飞机整机工作量的40%-55%。

——国防科研体系

国防部负责编制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中的长期计划和年度预算,审批重要武器系统的科研计划,协调军方武器采购部门与军工部门的科研活动,监督国防科研方针政策和规划计划的实施。国防科研机构由政府科研机构、军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机构组成。政府科研机构指国防部直属的科研院所和其它政府研究机构,它们是英国国防工业的核心科研力量,每年承担近三分之二的国防科研任务;工业界和学术界分担其余的三分之一。贸易工业部负责英国航空航天工业的管理,它下设英国航天中心和若干科研机构(通过合同方式承担国防科研工作)。英国航天中心是英国航天事业的统一领导机构,负责制定英国航天方针政策与规划计划,统一协调全国的航天活动。90年代进行了国防科研机构改革,打破了国防科研机构的长期封闭状态,从单一军事科研和单纯依靠政府拨款的吃皇粮机构,实现了向军民结合、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的转变。

英国国防科研分为公用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用以代替冷战时期一直延用的战略研究和应用研究计划。公用研究的目标是保持和发展国防科学技术基础,计划通过增加军内外合作研究和国防科研机构承担非国防部项目创收。应用研究是针对部队的专门需求,满足特殊武器装备要求的研究。

——宏观管理体系

英国国会、首相及首相领导下的国防与海外政策内阁委员会是国防工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国防部、贸易与工业部和原子能总局等是政府管理部门。国防部统一管理武器装备的发展、研制和生产供应,其所属的国防工业委员会负责研究国防工业发展方向,制定国防工业方针政策、规划等,协调政府与军工部门的科研生产活动,并向议会和首相提出国防工业改革与发展建议。贸工部负责国防工业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协调工作,领导英国航天中心、电子与工程局、英国工业航天委员会、车辆与矿物局和舰船建造局等业务机构。

——运行机制体系

英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机制体系。这个机制体系包括利益机制、政策机制、计划机制、合同机制和法律机制。

国防部通过向英国科技界择优招标的方式,与民用部门的科研公司合作,共同投资组建了从事国防基础研究的国防技术中心,目的是要通过公私合作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加强基础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以项目联合小组为核心,实行项目全过程管理控制。建立了以项目主任为首的武器装备项目管理体系,全面负责武器计划项目的实施。英国国防部于 1999 年 4 月在原装备采购部基础上简化机构组建以一体化项目小组为核心的国防采购局,撤消各武器系统局,成立结构松散的一体化项目小组群,打破原装备部以武器系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以一体化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新体制。

二、英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特点

——核力量和太空科技既坚持独立自主

英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独立的核力量,认为这既是大国政治上的需要,也是保持一个中等强国核威慑力量的有效途径。英国主要靠自己力量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设计工作和试验工作。从60年代末以来一直奉行“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其核心思想是以威慑求安全。英认为核武器是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武器,核威慑是防止战争的最好办法。英国建立并保持着一支小规模但有效的核攻击力量。英国在太空战略上,一方面积极支持、参加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和法国提出的“尤里卡”计划,另一方面又发展自己的“星球大战”体系。

——国防科研与军事需求紧密结合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国防科研经费,把以“技术推动”为主要动力的传统国防科研方法转轨到以“需求牵引”的轨道上来,国防部于1989~1990年,把已有研究计划重新编制成了包结构,并从1993~1994年开始,以新的包管理制运行。所谓包管理制,即首先从武装部队的作战机能分析和需求分析开始,然后确定完成某种作战机能所需要的武器系统,最后找出研制某种武器系统所需要的技术。把作战机能/武器系统/所需技术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研究包。

——创建两用技术中心,开发军民两用技术

近几年来,英国政府和国防部,为了保护英国的国防科研能力,维护国防工业基础,同时也为了创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一再强调要大力开发军民两用技术。英国政府发表《军用与民用科学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我们的潜力:科学、工程和技术战略》、科技白皮书等,强调要优先对军转民潜力大的军用项目加大投资力度。积极贯彻欧共体决策机构——欧洲委员会制定的军工发展战略,大力研究开发军民两用的关键技术,研究能实现军民结合的制造技术和工艺。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英国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如,国防研究局制定“开拓者”计划;国防研究局和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建立 “两用中心”网络——“战略联合计划”等。按照这些计划,国防研究局以经费分摊、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已经并正在组建其他一系列“两用中心”。

——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贮备

英国在新形势下改变了传统的武器装备“快研制、快生产”的做法,不再将所有新技术都用于型号研制和生产,而是下大力气开展基础研究与技术演示验证。为此,国防部制定了技术演示器计划,增加了技术演示的投资。为了加强企业的技术贮备,鼓励企业承担先进技术研究项目,包括那些国防部还难以界定其明确需求、财政上要承担较大风险的项目。对这样的项目,一般采用成本加成合同制,尽量减少承担企业的风险。除核武器技术项目外,尽量采用公开招标竞争的方式落实国防科研项目,按合同制实施科研计划。

——靠市场和竞争重组军工企业

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开始国营企业的私有化运动,军工企业也在其中。90年代初期以来,国防部已几乎将全部国有军工企业卖给了私营企业,仅留下国防科研单位由国防部直接经营管理,从而把军工企业进一步推向了市场。2000年,英国政府决定将最主要的国防科研单位国防鉴定与研究局的大部分研究部门推向市场,出售给私营企业。英国防务公司已经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兼并重组。为解决国防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英国防部采取通过竞争保持国防工业基础的办法,有计划地保持一定水平的武器装备研制采购数量,促进武器装备的出口,使冷战后生存下来的军工企业能有利可图,自愿加强其竞争能力。

——顺应欧洲防务一体化潮流,积极推进欧洲国家间国防科技合作

英国冷战时期军事战略主要支柱是“核-北约”,走集体防卫道路。为此,英国积极参加法国在1985年提出的“尤里卡”计划。此外,在军事领域里,英国与国外联合研制新式武器装备的项目不乏其例。冷战后,军费减少,武器装备需求量下降,大大促进了英国防企业的跨国联合,形成了欧洲国防工业不同形式的国际化,其主要标志是为共同研制某种复杂的武器系统而形成的跨国集团公司。通过跨国联合,在欧洲正在形成由少数主承包商和一些小的专业承包商构成的新的国防工业布局。在这期间,英国除了同传统盟友美国加强国防合作外,进一步强调同欧洲国家间的国际合作研制的重要性,尤其强调同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合作。2003年,英国布莱尔政府宣布,将顺应欧洲一体化潮流,不再反对德、法提出的“欧洲独立防务”计划,并将联合成立欧洲军备局。

——推进国防科研的公私合作

英国防部于2002年2月提出筹建国防技术中心(DTC)。通过向英国科技界择优招标的方式,与民用部门的科研公司合作,共同投资组建了从事国防基础研究的国防技术中心。这是自2001年7月对国防评估与研究局实行私有化改革后,国防部在国防科研领域进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国防评估与研究局的解体与国防技术中心的筹建表明,英国国防科研改革正向公私合作和社会化方向逐步深入。此次成立国防技术中心的目的,是要通过公私合作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加强基础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尖端技术领域的早期介入,确保英军面对潜在机遇时保持决定性优势。国防技术中心的管理结构,具有经济性、高效性和有效性等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外国防科技工业财政政策的启示
【国防工业】英国国防部出台新版国防工业政策
【国防创新】从印度国防创新体系看印度国防实力
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怀国模中将逝世,曾参与核武器研发,致敬老兵
新时代加快体系效能型军工能力建设的思考
扩张2700亿军费!莫里森到底想干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